摘要:对于现代社会长期发展来讲,加强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通信模型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但用户用电满意度有关,还同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有莫大力联系。为此,相关部门需给予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通信模型分析工作高度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将其内含的作用与价值全面发挥出来,为保证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对电网运维大数据背景下的继电保护通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继电保护;通信
引言
要全面提高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技术,电力企业应注意满足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努力实现自动化分布,并做好纵联系保护工作。
1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通信模型结构
从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系统结构方面看,系统呈现自然分布特点,让数据在物理层面处于分部状态;主站系统不单单需要直连子站所有数据,还需要非直连子站的所有数据,让数据在逻辑方面存在被集中应用的可能。系统需应用分布式、分层式结构:后者能够实现简化系统设计,给系统可维护性、开放性以及可扩展性提供有利条件;而前者能够切实鉴赏数据储存的冗余,实现繁杂性就地封闭,进而减少系统整体成本,尤其是维护成本。结合系统要求及特点,此文提出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分层结构,该结构一共包含三层,其中有通信层、数据层以及使用层。通信层主要应用到通信方式与通信协议屏蔽方面,便于规范信息交换方式;而数据层应用到数据分布特点与数据库特点屏蔽方面,便于规范数据服务方式;应用层展现了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系统的实际功能,是构建在数据层与通信层以上的。数据层与通信层间利用服务接口对应用数据模型进行交换。在此分层结构实现,需实现系统与系统内部间相互操作的目标,需优化的中心问题时建构信息交换接口与数据服务接口数据模型。一般情况下,具体分为三个接口:①子站系统通信和站内智能装置;②站内主站系统和子站系统的远程通信;③主站系统间的通信。①为智能装置的对外通信接口,相关标准对此接口的通信信息模型进行了规定,能够直接使用。
2继电保护通信系统的结构特点
目前,高压电网继电保护通信系统广泛形成了可提高通信设备使用效率的集成高速双向功能,但是快速准确判断通信系统故障位置的困难也在增加。目前,高压电网继电保护通信系统为了提高通信可靠性,通常使用直接路由和旁路路由并行传输的方法来保护同一传输线两端的信息。直通路由,即两个工作站之间的保护设备,直接通过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旁路路由,即两个工作站之间与保护设备的通信路径,根据指定的路径,通过附近的多个站点,两个工作站之间的通信依次进行。
3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技术因素
3.1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电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基础,主要作用是获取电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操作参数和状态量,并将各种运行信息传送到输变电调度中心。计算机控制技术还在派单中心的指示下,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满足断路器关闭、励磁等调节和控制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PLC自动化技术
PLC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支持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操作,该技术主要基于可编程内存,使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设备遵循设置的模式和过程,构建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工作的智能三维图像,使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判断电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状态,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差,同时还能够使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3.3远程控制技术
远程控制技术通过远程监控全面监控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将监控信息转发给总部,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实现无人值守监控。如果在电网中传输继电保护系统设备时出现问题,远程控制技术将执行自动纠正,如果问题更严重,远程控制技术将在第一小时内向工作人员反映出故障问题及其原因,并切断故障区域和其他设备的连接,从而降低风险。此外,在提高远程观察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增强远程监视器和计算机之间的紧密联系、准时工作以及学校处理计算机系统时间的过程中,必须调整计算机时间以及显示器上的数据信息,并确保远程监视数据的准确性。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在系统监控任务中,工作人员必须存储和备份信息数据,以便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能够运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如何提高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信号技术
4.1满足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从总体上分析,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四大原则,即选择性原则、速动性原则、灵敏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其中,选择性原则特指在组建继电保护系统的过程中,应精选电源与后备保护部件,控制好故障点。速动性原则特指在运行继电保护系统的过程中应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来实现继路器的跳闸,以此断开故障。灵敏性原则主要是指电力企业应充分借助智能化技术来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灵敏度。可靠性原则要求电力企业应集合各种先进的技术来提升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2做好纵联系保护工作
纵联系保护主要是指如果线路发生故障,继电保护系统就会实现快速跳闸,而做好纵联系保护工作,则需要借助智能化技术,准确分析线路两侧的判别量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准确定位故障区,并通过实现快速跳闸来保护整个电力系统。此外,工作人员应根据信号性质来选择最适宜的纵联保护方式。当前最常用的纵联保护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允许式、闭锁式、直接跳闸式,工作人员在纵联系保护工作中应注意结合信号类型精选纵联保护方式。
5结束语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深入,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也步入了智能化,而促进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全面提高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信号技术,及时做好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的维修工作。进入信息时代后,电力通信网传输继电保护系统在不断被优化与完善,该系统的保护信号技术提升速度极快。
参考文献
[1]秦莹,徐磊.多级协同的电力系统二次专业培训基地建设方案[J].电工技术,2018(15):117-120+124.
[2]张立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检修策略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6):287-288.
[3]韩菁菁.基于MAS的含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方案研究[D].广西大学,2018.
[4]陈创,陈文睿,李津.面向继电保护系统级测试的缺陷自动定位方法[J].中国电力,2018,51(05):10-16.
[5]徐志红.浅谈继电保护通道实时监测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8,20(08):235.
论文作者:赵杰 冷仃仃 张彬 王洪新 杨浩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通信网论文; 系统论文; 通信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