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具有坚固性、整体性、便捷性、耐用性、施工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随之日趋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劣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1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建筑的强度和稳固性,一般情况下,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施工前,施工人员没有对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也没有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粘着力没有达到设计需求,从而使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这样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压实密度以及强度存在问题。还有可能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管理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质量问题,对建筑整体稳固性有重要影响。
1.2施工工艺不合理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如果模板安装工艺不合理,会降低模板安装质量,并降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时,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浇筑效率,采用不科学的浇筑方法,虽然提高了浇筑速率,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很难保证,降低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混凝土浇筑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果外界温度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引发严重的房屋建筑安全事故。
1.3混凝土养护施工中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必要的养护和维护工作是降低混凝土在终凝前质量问题的重要工作。并且也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是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在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并没有根据我国相关的养护规范对混凝土进行有效养护,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其次,有的施工单位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养护工作,使混凝土强度和性能极大地降低,对建筑项目整体施工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养护工作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预应力产生变化。如果不能对变化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就可能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2实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策略
2.1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第一,水泥的选择。为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有效运用,施工企业需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例如,在采购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收缩性较小的水泥,并结合房屋建筑工程各个部位的施工情况,选择不同品种的水泥,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工程中采用硅酸盐水泥较多。第二,骨料的选择。为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粗骨料与细骨料的级配要符合相关规定,骨料表面光滑、洁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搅拌施工材料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时间过长,部分水泥水化将使其流动性降低;搅拌时间过短,材料得不到充分搅拌,各项材料混合不均匀,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降低工程质量。合理选择施工材料能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结构特点,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利用率。大型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种类较多,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妥善保管。施工材料使用前,材料检验人员需要进行科学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要及时与供货商进行沟通,重新购买或更换施工材料。
2.2合理选择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与提升,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以及强度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质量控制要点:第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严格的勘察。根据建筑工程整体施工需求,确定混凝土的配比情况。严格控制砂石、添加料以及水泥的比例,确保混凝土本身的粘着力和强度。并且要根据施工需求增加一些膨胀剂、减水剂以及外加剂等。还要及时调整水泥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承重力以及整体耐久性。第二,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浇筑的初始温度。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低温水、沙石添加等方法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热量的挥发情况控制混凝土初凝速度。最后,选择合适的混凝土优化与养护技术。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需求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有效控制。要尽可能地减少温差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2.3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当做好振捣工作,但此环节中不允许对钢筋的稳定性造成任何影响,否则将会引发拆模后露筋等问题。基于分段或是分层的方式展开浇筑施工,综合考虑到模板所提出的光滑度要求,从而确定为木模板与钢模板相组合的形式。当结束浇筑施工后,则需要分析混凝土初凝以及终凝环节所对应的时间,当达到终凝状态后便可以展开压光处理,此后使用无纺布遮阳,借助于冷水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混凝土构件对光洁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则在拆模之后展开凿毛处理,而在浇筑施工之前对模板的清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2.4重视混凝土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模板施工时,必须分清内外模板,确定模板的长度以及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内模板必须比外模板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及时清理模板,保证模板的干净与清洁度。与此同时,还要修正模板,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内模版的位移情况。可以采取短钢筋合理植入的方式,将内模板固定好,防止出现较大位移问题。然后再开展浇筑施工。除此之外,要充分控制吊装墙模的施工过程。在确保吊装墙模施工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必须确保其美观性,才能够确保楼板的整体施工具有良好基础。
2.5重视混凝土施工的养护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要科学养护浇筑后的房屋建筑,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28天,要严格控制养护温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为建筑事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但能提升项目工程质量,还能促进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应结合实际需求,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解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项目工程质量,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侯守军.浅谈如何实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7(6).
[2] 江潮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5).
[3] 李述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
论文作者:党新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