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提高掌握技能--从高考答卷看高三政治考试的准备策略_高考论文

夯实基础提高掌握技能--从高考答卷看高三政治考试的准备策略_高考论文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掌握技巧——从高考答卷谈高三政治备考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夯实论文,答卷论文,策略论文,能力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参加了2008年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的阅卷工作。从卷面得分情况看,试卷总体难度与2007年基本一致,反映了保持“相对稳定”的命题指导思想。从学生答卷情况看,有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该得到的分数而没有得到,反映出学生答题能力的欠缺。因此,加强对高考学生答卷的反思,对于改进高三政治备考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阅卷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基础不扎实

高考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但能力测试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立足学科基础知识来实现测试目的。所以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从2008年山东思想政治试题来看,第17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8题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19题校园文化艺术节,第21题奥运志愿者,第23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第29题我国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等等,无不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整个试卷中涉及基础知识的题目较多,但是学生得分状况并不理想。如第28题第(1)问“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主要运用财政含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的作用等基础知识,从财政收入与支出两方面来回答,部分学生未能按题目要求作答,反而答出“提高银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内容,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混淆,反映了学生教材基础知识很不扎实。再如第36题第(1)问“按照职能范围指出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国际组织的类型,并简述当代国际组织发展的必要性”、第37题第(1)问“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从设问形式到答案组织都体现了基础性考查这一特征,但两小问学生得分均不理想,说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2.审题不准确

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设问两个方面。(1)审材料不准确主要表现在:考生不能从题目所提供的图文材料里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没有把材料的有效信息组织到答案之中。如第28题第(1)问“揭示图7反映的经济信息”,图表信息可三方面进行解读:一图表左半部分显示的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上升,二是图表右半部分显示的电力、冶金等行业投资下降,三是表注显示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等,个别同学解读信息不全面,未能实现信息获取的“最大限度”,故出现扣分;再如第28题第(3)问“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考生要“全面”阐述,必须对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搜集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而该资料蕴含了我国国家性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等相关信息,部分同学对材料审读不准确,而是从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方式以及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角度回答,描述和阐释的教材观点较多,但答案与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相差甚远,得分也不高。(2)审设问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没有准确领会命题人的设计意图,不能准确把握设问指向,忽视设问限制,答非所问,写得较多,得分较少。如第29题第(5)问“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有的学生未看清“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这一限定,而从生产与消费关系、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等方面来回答,故不能得分;再如第36题第(1)问“按照职能范围指出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国际组织的类型”,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按照职能范围”这一限定,而从成员性质或地理范围来进行作答,故也不能得分。

3.思路不清晰

学生不能根据试题所创设的“新情境”、提出的“新问题”,构建答题思路,而是想到哪答到哪,思维显得相当混乱,缺乏逻辑层次,凭经验答题。虽然写的要点很多,但也不能得到较高分数。如第28题第(2)问,“山东文化底蕴深厚”首先引导学生进入“新情境”,意在山东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问题“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设问实际包含两层,一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二是如何实现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在第一层中的核心词是“传统”,答题思路上主要涉及对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如何批判继承,又涉及一个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第二层中核心词是“跨越”,要实现“跨越”,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而创新又必须要发挥文化创新主体——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这样分析自然会构建出本小题的答题思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批判继承——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梳理答题思路,不仅可以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答案不全、要点不完整现象,也有利于使所组织的答案紧扣题目中心立意。就本小题来说,题目要求学生从宏观层面来作答,而部分学生从微观层面答出如何利用儒家文化、如何继承发展山东吕剧、山东快书等过于具体的内容,显然偏离了题目要求,而通过构建答题思路则能有效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表达不科学

(1)很多同学答题用自己口语化的语言,未能准确使用规范的学科用语。如第28题第(2)问答出“对于好的文化要继承,对于不好的文化要批判”、第29题第(1)问答出“居民花钱越来越多”、第36题第(2)问答出“解决气候变化不是国际组织一个人的事”“主权国家不能不管”等,都是语言不规范的表现。(2)部分学生书写太潦草,字迹不清楚,不分要点“密密麻麻”一大片,阅卷老师根本看不清所写内容是什么,自然影响到题目得分。(3)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写得过于详细。例如28题第(2)小问,有部分同学答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化,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对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写得过于具体,但在阅卷中只按一个要点给分。这种答题方法,机械地照搬教材语言,不能针对题目要求,概括总结相应知识点,用简洁凝练语言进行表述,在使用答题纸的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其他知识点的书写空间,也影响到其他题目的作答时间。

二、对高三备考的启示

1.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思维含量

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命题依据就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题从多方面渗透和体现着新课改精神,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三教学中往往存在过于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化知识的罗列与记忆,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综合运用,这就是部分学生下了很大苦功,记忆知识点也很熟练,但高考分数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从高考要求看,学会知识是最基础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练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又并非一日之功。

基于此,在高三复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典型题目、典型材料,共同分析和运用知识,放大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研究这些题目的思维价值、知识要求,达到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总之,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使学生从容应对高考在“新材料”“新背景”下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有利于切实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

2.加强基础知识复习,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从山东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其答案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出处和依据。一切试题都是书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基础知识薄弱是高考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照2009年山东考试说明确定的知识范围,一个考点一个考点地进行整理、排查,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要胸中有数,将考点与教材的知识点对应起来。

在复习中,如果学生复习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那也势必会影响复习效果,影响到政治成绩的再提高。因此突出主干知识,抓好重点知识才能使得复习更具时效性。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商品、货币职能、外汇汇率、价值、价格、生产与消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经营、投资理财、分配制度、财政作用、税收、市场经济机制和宏观调控、市场秩序、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等。

目前的高考政治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掌握政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政治高考成绩的重要保证。注意画出知识间的联系图,是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例如生活与哲学中的“辩证法”,可以用联系、发展、矛盾、创新这四个中心词加以概括其知识体系。再如经济生活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由经济基础理论和市场经济具体知识两部分组成,复习时从宏观上要弄清“一、二、三、四”,即“抓住一个核心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一定要树立资源意识);“利用两种调节机制”:市场调节(价值规律)和宏观调控;“发挥三种发展动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体制、制度和管理)、扩大开放;“处理四个环节关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3.着力提升审题能力,突破学生答题瓶颈

高考中很多失分因素可集中表现为考生审题能力、答题技巧、应试水平等方面的明显欠缺。为克服这些困难,在复习中必须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突破学生答题的瓶颈。

(1)进行定时强化训练。练习就要采取定时训练的方式,根据题量,确定时间,以高考的状态模拟训练,以利于进一步发现在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应试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考生答题时间较紧的状况,平时练习中也必须训练答题的速度,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并且在训练中也要使用答题卡。

(2)总结升华熟练解题的基本技巧。①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弄清题目时材料共分几个层次,抓住每层材料的关键词语,明确每层大意;把握每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的主旨意思。②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首先明确设问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范围,即用哪个模块知识来作答。其次明确设问方式,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哪个角度来要求的。再次通过关键词,明确问题中的特殊要求,找出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审设问意在明确设问指向,克服一看试题就答题的马虎作风。③审材料与设问的关系,构建答题思路。明确题目材料与设问所涉及的知识,把材料、设问和所涉及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答案提纲,理出答案布局的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顺序组织答案。

4.结合传统经典题目,进行专题专项训练

从2008年新课程高考政治试卷以及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选择题每年都要设计图片或漫画题,非选择题都要设计图表题,这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同时着重考查“辩证分析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辨析题和最能体现新课程改革开放性与多元化理念的综合探究题,也在2008年高考中渐趋凸显。因此对选择题中的图片或漫画题、非选择题中的图表题、辨析题、综合探究题进行专项训练实为必要。

具体操作:①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真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也是最权威的备考素材。可以将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的图片题、漫画题、图表题、辨析题、综合探究题进行归类、组卷。对于这些试题不能仅仅满足会做,更重要的是分析解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能力要求,并通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究,体会试题“怎么考”,领悟答案“怎么答”,从而逐步探寻此类题目的命题规律与解题方法。②结合当前现实问题分类精心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考生对此类题目的应变能力,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法、有备无患。

5.塑造良好答题习惯,规范书写卷面整洁

提高答题规范重在平时训练,即日常测试都要以高考的心态来应对。

首先,试卷发下要先浏览一遍。在浏览的过程中明确试卷的页数、题目总量,搞清哪些题目是自己擅长的,哪些题目自己拿不准或者完全没有思路,以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答题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把自己擅长的题目回答充分。在解答较难的题目的不可盲目,要努力把答题要点向书本上的知识点靠拢。

其次,答每道题之前把自己的已有思路有条理地速记在草稿纸上。这样做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理清答题思路,而且可以在答题过程中起到提示的作用,不至于遗漏自己想到的要点。高考阅卷量很大,切记把自己有把握的答题要点写在最前面,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再次,答题要点求“多”不求“深”。政治题是以要点得分的,只要把要点表述清楚基本分就可以拿到,没有必要将每一个要点都解释得过于详细,甚至把细节都写上。这样一来不会多得分,二来还会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实属得不偿失。

最后,希望阅卷老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看到工整的书写,心情舒畅,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分数(其中就包含良好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这一点对于2009年山东实行网上阅卷的文科综合学科来说,将显得更为重要。

重视“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要端正;②卷面要整洁,层次要分明;③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④答案要简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而不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流行的俗语。

另外,政治复习中注意关注山东地方考试资源、注意加强选修课的备考,对应对2009年高考也都非常重要。

标签:;  ;  

夯实基础提高掌握技能--从高考答卷看高三政治考试的准备策略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