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急诊院前急救的措施及效果观察论文_邓漾平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病急诊院前急救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病患者,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抢救成活率100.00%高于对照组、致残率2.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生存能力(78.34±1.23)分、肢体功能(69.54±1.8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致残率,还能显著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研究。

【关键词】高血压脑病;急诊院前急救;措施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主要以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增加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1]。研究显示,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患者由于受到自身身体指标异常影响,导致自身血压急剧增高,从而引起烦躁、头痛等病症,高血压脑病在急诊科十分常见,引起患者发病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外界刺激或者过度劳累而导致的,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抢救方式不当或者未进行救治,易导致病情加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2]。因此,本次研究对高血压脑病急诊院前急救的措施及效果观察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病患者,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岁-71岁,平均年龄(65.21±1.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1岁-70岁,平均年龄(66.15±1.05)岁。两组高血压脑病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医院医学轮流委员会批准。③无精神疾病,能够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比如恶性肿瘤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②存在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无法有效沟通。③配合度较差,无法顺利完成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均使用不实施院前急救,直接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科救治。观察组使用实施院前急救,在拨打120电话后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应在医护人员电话指导下进行院前急救措施,主要措施为:开窗通气,由此保证空气流通,并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取患者平卧位,并将患者头部抬高,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情况下对患者呼吸道内粘液和呕吐物进行清理。

随后专业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在接诊患者至医院途中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如心率、脉搏、血压和呼吸等,并给予其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以及吸氧等操作,具体措施如下:①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若患者口中具有分泌物,需要及时实施处理,必要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操作。同时为患者选择较为舒适体位,预防异物堵住患者呼吸道。②给予患者高氧流量吸氧,由此保证其脑组织的氧供。③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④采用甘露醇或呋塞米降低其颅内压[3-4]。⑤若患者收缩压在180mmHg以上时,需给予其硝普钠、硝酸甘油或利血平,由此降低其血压水平。⑥患者若出现惊厥或抽搐等症状,应给予其苯巴比妥或地西泮。⑦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例如脉搏、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等。⑧途中做好准备面对突发情况,并与相关科室提前联系,预约检查,为患者争取抢救生命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抢救成活率和致残率、生存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抢救成活率和致残率、生存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以P<0.05表明两者间存在差异,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对比抢救成活率

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抢救成活率100.00%高于对照组、致残率2.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两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抢救成活率和致残率(%)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主要特征为人体内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常伴随人体肾脏、心脑等器官功能损害,而高血压临床症状主要根据人体自身情况,具有不同的表现,部分患者早期无剧烈反应,只是会发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在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时,易发生血压升高情况,在休息后其血压易恢复直至正常值,因此高血压早期判定十分困难,随着人体病程不断加长,患者血压发生持续性升高情况,易引起肢体僵硬麻木、记忆力衰退等情况,严重时患者易发生神志不清等情况,而高血压脑病急症患者,由于自身血压处于较高数值状态,在情绪剧烈波动或者过度劳累时,易导致血压发生突然性升高情况,常常伴随脑卒中、抽搐、昏迷等情况,使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十分重要,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通过实施急诊院前急救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降低患者痛苦,还能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从而使抢救时间延长,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院前治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导尿管特点[5]。同时由于高血压脑病患者易发生昏迷情况,所以一般用药选择是注射药物,通过采取静脉注射方式,再根据每位患者表现进行用药,稳定心率或者控制血压,需要医务人员素质要求高,能对每位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实施一项有效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医务人员具有沉着冷静心理素质。现如今,急诊院前急救已经成为高血压脑病患者首选应用措施,不仅能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受到多数患者青睐,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抢救成活率100.00%高于对照组、致残率2.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生存能力(78.34±1.23)分、肢体功能(69.54±1.8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致残率,还能显著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包莹.高血压脑病急诊院前急救的措施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32-33.

[2] 马世国. 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措施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6-26.

[3]余世国. 急诊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43-44.

[4]娄宇枫.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影响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6,6(5):323-324.

[5]林晓燕,李建英,张晓春,等.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3):558-561.

论文作者:邓漾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病急诊院前急救的措施及效果观察论文_邓漾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