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西药组,给予西药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其基础上给予联合组补肾活血方,比较其治疗有效率、关节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检测其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β、TGF-β1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且治疗前患者膝关节情况相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其关节液中IL-β、TGF-β1水平基本一致(P>0.05),经过治疗后,IL-β水平有显著下降,而TGF-β1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其指标改善程度联合组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肾虚血瘀;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可导致患者关节软骨逐渐消失,并引起关节疼痛或功能丧失等症状,对患者日常行动及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1]。且该病症中老年患者较多,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步升高,该病发病率也有明显提高。且近年来研究表明[2],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所占比例也有所提高,而目前对该病症治疗效果不佳,为探究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该病症的疗效,特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61.64±4.97)岁,全部患者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40-75岁;2、患者不伴有心、肝、肾等内脏功能不全;3、能够坚持本病的全部治疗过程,且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伴有胃炎及肠炎等症状;2、患者伴有肿瘤或糖尿病、甲亢等消耗性疾病;3、患者进行治疗前,曾接受过激素治疗或可能对本次研究造成影响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及联合组,其中西药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60.17±4.52)岁,联合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63.01±5.15)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西药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用量为,75mg/次,1次/d。联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方中组成包括:杜仲、熟地各15g、丹参、怀牛膝、熟附子、巴戟天、川芎、红花各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疗效标准
将治疗效果具体分为:1、显效,患者膝关节静息呈无痛或轻微疼痛,活动度良好或轻微不便,且无肿胀或晨僵等症状;2、有效,患者以上观察项目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但仍有1-2项情况稍重,但患者可对相应症状耐受,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生活;3、患者相应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有所加重,患者无法独自行走或进行日常生活。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及治疗前后静息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比较。并于患者治疗前后,抽取其膝关节液,对其关节液中IL-β、TGF-β1进行比较。
1.5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治疗有效率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如表1.所示。
2.4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及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相应症状,且程度均较轻。
3.讨论
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作为退行性关节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关节、软骨、韧带及滑膜等组织损伤,对患者行动产生一定影响,其症状在中医中属于“骨痹”范畴,认为该症状的出现[3],主要与患者肾虚及技能降低有关。其治疗关键在于淤血闭阻,且当患者出现肾虚症状时,必然导致血瘀的发生,而血瘀又会加重患者肾虚程度。
因此,对患者肾虚治疗及祛除淤血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基本理念。本次研究中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组补肾活血方,该药剂中的熟地能够起到补精益髓的作用,既可达到补血的作用,又能对患者血脂及血压的升高起到一定抑制效果,避免血栓的形成,熟附子具有祛寒湿及止痛补肾的作用,丹参、红花能够有效起到活血及止痛的作用,巴戟天具有补肾阳、强筋健骨的作用,川穹及炙甘草等药物也具有明显的补肾、祛瘀作用,以上药物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应症状,降低患者关节的炎症反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经治疗后,有94.12%的患者相应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而西药组仅有79.41%的患者症状呈改善趋势,且治疗前患者静息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指数均有明显降低,且联合组膝关节相应评分结果由于西药组。说明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方对治疗患者肾虚及血瘀等症状确有明显作用,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程度均较低,未经治疗可自行好转。
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抽取的患者膝关节液中,其IL-1β呈下降趋势,而TGF-β1则有所升高,其中IL-1β能够通过对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合成[4],并促进炎症反应,导致滑膜炎的发生及骨的吸收,而TGF-β1,作为保护因子的一种,能够对软骨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保护及调节作用,在骨关节的修复过程中作用显著,同时有学者指出[5],TGF-β能够有效抑制软骨细胞的分化,因此对改善该类患者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通过对患者进行补肾及祛瘀等作用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刚晓,赵真峰,朱忠.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4):59-61
[2]王金,陈娴,王承祥,等.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9):1331-1334
[3]贾伟.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5,37(11):1743-1746
[4]张霞.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7):3064-3065
[5]郭跃,杨青梅,鲁超,等.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4):1-4
[6]修忠标,潘细桂.补肾活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IL-β、TGF-β1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2):12-14
论文作者:张霞,潘乐,皮冬财,李菁菁,张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炎论文; 西药论文; 关节论文; 症状论文; 膝关节论文; 作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