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波 吉林省延吉市三道学校 133005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书必先育人,即有德之人,使学生先成其为人,才能做对国家有用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广大教师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道理,道放在首位。2003年1月17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德”均放在首位,可见德的重要。德是育人的首要。
无德的人不仅伤害自己,同时亦会累及他人。一个家长因为两个孩子打架,到学校对老师狂言:我家孩子是金命,那个孩子是狗命,怎么比,能一样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教师,这样的孩子从小受到这样的父母熏陶、这样的家庭教育,他的道德会是怎样的呢?“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惯子如杀子”,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亘古不变的道理。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的劣迹恶行难道不是最好的写证吗?父母的娇纵和溺爱,使他们过着小康生活,有着丰足的物质享受,可是德育教育却极度匮乏:酗酒、赌博、吸毒、飙车、打架伤人、不修学业等等,伤人害己,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大学生放假回到家里,早晨倒夜壶时倒掉一半,剩下一半拿了回来。母亲不解,问原因,原因那一半是属于母亲所有。试问,这样一个大学骄子都不能为自己母亲服务,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会怎样呢?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又会怎样呢?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吗?
“校园暴力”这个词已屡见不鲜。大到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小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一些行为不轨的孩子抢劫、打架无所顾忌,逃学更是家常便饭……网上的那些校园暴力视频,令人触目惊心。为什么?他们有深仇大恨吗?没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悲观厌世吗?不是。这些孩子不单是法律意识淡薄、漠视国家法律,更是连最起码的做人的道德底线都没有,只是因为生活琐事、言语不和、意见不同就起了杀心,大动干戈。那是他们在成长环境中,在性格形成过程中,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他们缺失了德的那种宽容,缺失了德的那种豁达,以致酿成悲剧、惨剧。
近些年来不断落马的高官更是比比皆是,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行贿、涉黑、包养情人、转移财产……斑斑劣迹不是最好的写证吗?“无德是祸害”,他们身居国家要职,拿着国家给的薪水、人民的税钱、人民赋予的权利为所欲为,祸害的不只是他们自己、四邻,更有社会、国家,是真正的害群之马,祸国殃民。有德的人一生也许无大富大贵,不被重用,但亦无大灾大难,平安一生,更不会危害四邻、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并且会福泽他人。因德高而望重,这样的人在家庭、社会或国家都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周恩来,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外交家。而对他的童年教育起主导作用及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他的三位母亲:生母万氏,是周家这个衰落官宦之家的主妇。只读过五六年家塾,文化水平不高,但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关键是她能识大体、顾大局。万氏处理复杂家务、排解纠纷的才干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嗣母陈氏,是周恩来文化教育的启蒙老师,出生在书香门第,教他读书、写字,经常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如《韩信受胯下之辱》、《岳飞传》等,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做了最初的启蒙教育。乳母蒋江氏,培养周恩来对底层人民情感的带路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勤劳而善良,她在用乳汁哺育周恩来成长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言行向他灌输了劳动人民的诚实朴素、勤劳善良,也教会了许多他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农家知识。周恩来曾说:“我的奶妈把我带到大运河边她自己的家里,我从她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她教我大公无私。”三位德高的母亲对周恩来影响至深,给了童年周恩来三种不同的养分。周恩来文采飞扬、才华横溢,这中间不无嗣母陈氏的教诲;周恩来不搞特殊,紧紧和劳动人民同呼吸,这中间不无蒋江氏的影响;周恩来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中间不无生母万氏的熏陶。当我们没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才时,不妨就教其成人,成为有德之人。“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贝多芬)。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科技快速发展,面对世界强国林立,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德有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社会、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德才兼备,德是标尺,德是才的基石,无德才何以立足?德为先,才为后;人才,先成人,后成才。“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对少年儿童及少年儿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就要树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德智体美,德是全面发展的指路明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是一群平凡却不普通的教育者,因为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应先育人,育有德之人;再教书,使其先成为人,才能用其所学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崇的人,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语、行为就是无声的品德教育。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极度混乱的意大利式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润物细无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从德育开始抓起——德是人之根本!
论文作者:孙 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周恩来论文; 的人论文; 教师论文; 国家论文; 学生论文; 服务于论文; 社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