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审计影响的内涵_国家审计论文

科学把握审计影响的内涵_国家审计论文

科学把握审计影响力的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影响力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7月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主题演讲,提出了“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刘家义的报告,将国家审计由地位较低的“内部免疫系统”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我国现实来看,尽管我国政府审计制度自恢复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政府审计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力仍然显得不够,审计尚未充分发挥出其对国家管理和国家治理的独特作用。置身于这个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审计机关应抢抓机遇谋求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升审计影响力,为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务。

笔者认为,所谓审计影响力,简单地说,就是审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或者说,审计影响力就是审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当前,随着国家治理的大环境和着力点的变化,以及我国审计将近三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审计的功能和作用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和递进。审计已经从查错纠弊向关注绩效、落实责任转变,既注重揭露审计对象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财经秩序的规范,又注重反映经济行动中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推动国家治理机制的改进和完善。这种转变和递进不仅是主动适应,还是审计价值体现的最终表现形式,也可说是审计影响力的最终体现。对此,审计影响力可以理解为通过审计监督职能的履行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其高品质的审计成果推进法治、维护民生、促进改革、推动发展,从而被党委政府、审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所认可、所信任以及所满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审计通过扎实工作成效所表现出的为他人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被动的、渐进的、持续的融入和影响。这种能力相对于党委政府、审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来说,是自觉容纳和主动接受。

从本质上讲,判断一个国家审计影响力的大小,应当是看在这个国家中,审计的作用范围是否广泛,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否深远,是否能够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我国而言,审计影响力具体体现为审计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效益让社会各界看得见、摸得着,也感受得到,被党委政府、审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认定为“可信”、“有价”、“高效”,并且逐步成为党委政府实现良治、审计对象规范管理、社会公众需求满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可信赖的、有价值的资源,外在表现为其机构知晓度、公众满意度持续上升,建议采纳率、问题整改率持续上升,产品附加值、社会贡献值持续上升。

要想有较高的影响力,审计必须具备如下特征:一是“可信”——审计产品准确、全面、客观、科学,可以信赖。高品质的审计产品是审计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准确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全面揭示审计事项全景、客观评价资金使用绩效、科学递呈审计综合情况,才能提高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的信任度,使审计“可信”。二是“有价”——审计建议合理、可行、具体、能鉴,具有价值。这是审计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有对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微观思量向宏观思考扩延,找到可以解决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性漏洞的办法,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具体的、具有前瞻性的、同类单位可以借鉴的审计建议,让审计对象可以“直接运用”,才能使审计“有价”。三是“高效”——审计效果提绩、增效、遏腐、慰民,行之高效。审计效果是审计影响力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其最佳效果是成为决策机构决策优化的依据、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成为预防腐败的屏障、成为促进规范的良方、成为资源保护的对策、成为百姓“幸福指数”上升的推手等等。如此,审计才能让党委政府、审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都满意。

因而,对审计影响力内涵的理解,要防止偏差,更要创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目标、更新审计考评指标。

标签:;  ;  ;  ;  

科学把握审计影响的内涵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