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化疗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肝癌化疗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张建立[1]2001年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讨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病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17例肝癌患者进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CDFI)、CT扫描测量的方法对栓塞前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和肝实质栓塞率(PHER)的改变进行了初步临床研究。 结果表明:①病人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于术后一周左右上升明显并达到高峰(F=14.86~332.55,q=6.48~36.43, P<0.01)以后逐渐回落,在术后第六周至栓前水平。而门静脉、脾静脉血管内径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②本组门静脉充血指数(CI)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t =1.45, P>0.05) ,提示门静脉压力于栓塞前后改变不明显;③栓塞后肝实质栓塞率在10.63%~43.83%之间(平均为26.13%),其中2例超过40%,多数病人PHER < 40%,栓塞后肝储备功能能满足术后代偿需要。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认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的HFR提供了重要资料;通过对CI值的分析,对研究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改变提供了可靠依据。结合肝实质栓塞率,可以正确<WP=5>评估HACE对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对可否进一步临床治疗和栓塞治疗提供参考。

张建立, 杨金镛[2]2000年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储备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1目的 探讨化疗栓塞术对肝癌病人肝脏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 (HFR)的影响。2方法 对 17例肝癌病人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显像、CT扫描测量的方法对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肝实质丢失率 (PHER)的改变进行临床观察。3结果 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于栓塞7d后明显上升 ,并达到高峰 (F=14.86~ 332 .5 5 ,q=6 .48~ 36 .43,P<0 .0 1) ,以后逐渐回落至栓塞前水平 ,而血管内径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门静脉充血指数 (CI)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t=1.45 ,P>0 .0 5 ) ;栓塞后 PHER为10 .6 3%~ 43.83% ,平均 2 6 .13% ,多数病人 PHER<40 %时 ,栓塞后 HFR能满足术后代偿需要。4结论 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资料。综合 PHER可以正确评估栓塞对肝脏HFR的影响。

佚名[3]2011年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说明:(1)本索引按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顺序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曹玮[4]2004年在《阿霉素热碘油栓塞肝癌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及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首选手术切除,而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首选介入栓塞治疗。近年来,由于热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抗癌效果不断提高,这一古老的疗法重新受到重视,由于热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可增强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将其与介入栓塞治疗结合,可以提高深部肿瘤如肝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 (1)应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观察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对兔肝VX2肿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栓塞效果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PCNA、VEGF及Ⅷ因子,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评价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对肿瘤细胞及血管生成的影响。(3)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肿瘤VEGFmRNA分泌水平,初步探讨阿霉素热碘油栓塞与VEGF表达分泌之间的关系,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4)应用CT、超声评价热碘油沉积量与栓塞效果,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无菌操作制备VX2组织悬液,吸入10ml注射器内备用。将实验兔麻醉后,开腹直视下用16号针头经肝包膜肝内注入生理盐水与瘤块的混悬液约1.0mL/只进行接种。超声动态监测肿瘤形态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变化,待肝内肿块长至约Zcm左右备用。 (2)VxZ种植瘤模型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经导管注入lmL生理盐水。常温栓塞组(37℃ADM一1 ipidol)通过导管注入lmL37℃超液态碘油阿霉素(含smg)混悬剂。热栓塞组(60℃ADM一lipidol)经导管注入lmL6O℃超液态碘油阿霉素(含smg)混悬剂。 (3)于肝VxZ瘤介入治疗前、治疗后ld、治疗后7d行超声检查,记录瘤体周边及内部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l)和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测量门静脉内径(助。 (4)采用二维超声监测肿瘤的体积变化,计算肿瘤生长率,以肿瘤体积变化对时间绘制生长曲线。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d、7d血清AsT水平。 (5)采用3Inln间距螺旋CT平扫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形态学变化,DSA造影观察治疗前、术后即时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作为超声结果的对照。 (6)各组治疗后即刻,4d、7d各处死荷瘤兔1只取肿瘤标本,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VIII因子及VEGF的表达,RT一PCR法检测肿瘤VEGFmRNA的表达。图像分析仪测定各组PCNA、VEGF及VEGFmRNA的表达,以光密度值为单位,评价不同表达水平。 结果(1)治疗前各组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尸>0.05)。治疗后ADM一lipidol(6 ooC)组肿瘤生长率(0.82士0.09)低于ADM一lipidol(37oC)组(1.13士0.08)(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3.48士1.17)(P(0.01)。 (2)治疗前各组瘤兔AS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d血清AST水平ADM一lipidol(60OC)组(1778.8士135.4),ADM一lipidol(37oC)组(1598.8士138.1)上升,均高于对照组(823.9士79.7)(P(0.05),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后7d治疗组血清AST水平下降,接近治疗前血清AST水平。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治疗前超声显示各组荷瘤兔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呈动态变化,随着肿块的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组(52.1士25.3)、ADM一lipidol(37oC)组(42.7士20.4)比较,ADM一lipidol(60oC)组治疗后肝动脉Vmax(30.1士17.8)明显降低(P<0.05)。ADM一lipidol(60oC)组阻力指数(0.72士0.11)与对照组(0.54士0.07)比较明显增大(P<0.05),与ADM一lipidol(37℃)组阻力指数(0 .61士0.02)相比无差异(P>0.05)。门静脉内径及其平均血流速度各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 .05)。 (4)治疗前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显示各组荷瘤兔肝肿瘤内及其周边血流信号丰富,治疗后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ADM一hPidol(60℃)组8只荷瘤兔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消失,2只肿块中心及周边尚有点状或细线状血流信号检出,与其他组相比,肿瘤供血明显减少。 (5)ADM一liPidol(600C)组,DSA:肿瘤染色大部消失,碘油沉积均匀、更致密。超声:肿块缩小,瘤内出现大小不等增强光团,聚集成堆,分布不均匀,后方伴有明显声影,亦可出现中心部低或无回声,为液化坏死表现。CT:碘油呈环状向心性沉积、致密,密度值增高。 (6)ADM一lipidol(600C)组,HE示4d瘤细胞排列紊乱,胞浆红染。7d肿瘤广泛坏死呈无定形物质,瘤细胞广泛崩解,纤维组织大量增生,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电镜示4d瘤细胞间隙增大,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靖消失。内皮细胞基底膜水肿、裸露、断裂。7d瘤细胞核膜破裂,核质外溢,细胞器溶解。 (7)ADM一lipidol(60’C)组pCNA表达水平(147.6士6.3)较对照组(186.3士6.5)显着降低(P<0.05),与Al〕M一lipidol(37oC)组(159.5士5.5)相比无明显差异(P>.05)。通过硼因子标记,于200倍视野显微镜下计算各组MvD值,ADM一lipidol(60oC)组MVD值(1 6.0士1.2)较对照组(20.4士1.6)、ADM一lipidol(37oC)组(21.8士1.3)均显着降低(p<0.05)。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ADM一lipidol(37oC)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221.7士23.4)最高,其次为ADM一lipidol(60’e)组(190.2士1 1.5),对照组(158.8士12.3)最低,各组比较均有差异(P(

闫旭[5]2013年在《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功能影响的规律;探讨异甘草酸镁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年龄为39-84岁,平均为61.1±11.7岁;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13例;Child-Pugh A级患者51例,B级患者17例,C级患者0例;有门脉瘤栓患者7例;行单纯碘油栓塞患者23例,给予化学药物灌注及碘油栓塞患者45例。将所有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准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均于术前1周至术后3天给予保肝药物,其中A组35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静点1次/日,B组33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mg静点1次/日,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两组患者均于TACE术前1周内和术后第3天晨起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查肝功能,并记录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 GG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的数值。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比较患者TACE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和B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碘油用量、门脉瘤栓、Child-Pugh分级、治疗方法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患者TACE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TACE术前术后:ALT [36.00(22.50)VS58.00(66.50),P=0.000]、AST [43.00(29.50)VS65.00(58.00),P=0.000]和TBIL [15.45(9.88)VS21.30(15.02),P=0.000]等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提示患者肝细胞膜被破坏,胆红素代谢受到干扰;ALP[114.00(77.50)VS104.00(66.50),P=0.021]及CHE[154.00(89.25)VS108.50(86.75),P=0.000]等指标,较术前降低,考虑TACE影响了肝脏储备功能;GGT[69.20(95.70)VS72.75(77.45),P=0.725]术前术后无显着性差异。3门脉瘤栓对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有无门脉瘤栓患者TACE术前术后ALT [27.28±32.43VS12.00(53.50),P=0.848]、AST [31.00±42.59VS20.00(42.50),P=0.801]、TBIL [7.83±5.56VS3.50(10.70),P=0.538]、DBIL [5.15±5.89VS1.70(6.45),P=0.499]、 ALP [-1.14±37.59VS-9.09±33.31,P=0.557]、GGT[50989.93(36.40)VS-1.00(16.30),P=0.724]和CHE [-43.71±30.69VS-40.0(43.0),P=0.724]的差值均无显着性差异,尚不能认为门脉瘤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存在影响。4联合应用化学药物灌注对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是否联合应用化学药物灌注TACE术前术后ALT[18.00(81.00)VS9.00(37.00),P=0.102]、AST[20.00(33.00)VS8.00(64.00),P=0.315]、TBIL[5.50(12.10)VS3.56±8.07,P=0.133]、DBIL[2.70(6.65)VS0.60(7.10),P=0.057]、ALP[-8.77±32.80VS-7.30±35.73,P=0.866]、GGT[0.40(16.10)VS1.20±32.11,P=0.902]和CHE[-40.00(40.00)VS-40.08±25.96,P=0.912]的差值均无显着性差异。尚不能认为联合化学药物灌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存在影响。5不同药物对TACE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我们通过差值来比较TACE术前术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差值越大提示该肝功能指标升高的程度越大,即对TACE术后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越小。结果显示:A、B两组TACE术前术后ALT的差值分别为[9.00(37.00)VS27.00(103.00),P=0.013],提示异甘草酸镁在保护肝细胞膜的疗效,特别是降低ALT方面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而两组的AST、TBIL、DBIL、ALP、GGT、CHE差值无明显差异。结论:1TACE可致肝功能受损,破坏肝细胞膜,干扰胆红素代谢,降低肝脏储备功能;2伴有门脉瘤栓及联合化学药物灌注尚不能认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存在影响。3异甘草酸镁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行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预防急性肝损伤方面均有疗效,其中异甘草酸镁在保护肝细胞膜,特别是降低ALT的疗效方面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

陆丹梅[6]2017年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血流参数对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参数对HCC的诊断及对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的评估意义,以及对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共229例,另收集健康体检者234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取体检者及HCC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平均流速(V)、门静脉血流量(Q)、门静脉内径(D)及肝动脉搏动指数(PI)、肝动脉阻力指数(RI),分析这些参数在HCC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在HCC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差异,及在HCC患者各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分组之间的差异,以及术后早期复发组与无复发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HCC患者组门静脉流量、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肝动脉PI明显小于对照组,HCC患者术前门静脉流速明显大于术后,术前门静脉内径、肝动脉PI、RI明显小于术后(P<0.05);2、HCC患者有癌栓组术前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量及肝动脉RI明显大于无癌栓组,BCLC C期组术前门静脉流量、内径及肝动脉RI明显大于BCLC B期组(P<0.05);3、HCC复发组术前肝动脉RI、PI明显小于无复发组(P<0.05);P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9(P=0.007),R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P=0.016);PI值为1.05时为最佳临界值,诊断复发的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66%;RI值为0.645时为最佳临界值,诊断复发的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58.8%。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参数能对HCC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监测,1、门静脉内径的增宽、流量的增加及肝动脉PI减低可作为诊断HCC的参考;2、门静脉内径、流量及肝动脉RI增大能作为反映HCC癌栓的无创评估指标;3、HCC患者术前肝动脉PI、RI值越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越大,PI值<1.05或RI值<0.645可作为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参考值,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许飞[7]2012年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调强放疗的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方法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72例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联合治疗组32例行TACE术联合IMRT(?)台疗,对照组40例行单纯TACE术,两组资料有可比性。结果联合治疗组6月、12月、18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0.6%、68.7%,单纯TACE组分别为92.5%、70.0%、47.5%,两组有显着差异(χ2=4.77,P=0.029)。联合治疗组有效率68.8%,单纯TACE组有效率42.5%,两组有显着差异(χ2=8.89,P=0.031)。联合治疗组AFP下降幅度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χ2=4.06,P=0.04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分组、BCLC分期、碘油沉积类型是独立预后因素。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治疗相关死亡率。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2例(6.25%)出现放射性肝病(RILD),且8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联合IMRT可显着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第二部分海藻酸钠微球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应用KMG为栓塞剂行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1.6%、38.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期(χ2=9.12,P=0.003)、门脉瘤栓(χ2=8.322,P=0.004)是独立预后因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部疼痛(64.3%)、呕吐(41.3%)及发热(51.1%)。肝功能一过性增高,ALT、AST及TBIL在TACE术后1天明显升高,1月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无显着变化(χ2=1.88,P=0.17)。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KMG微球行TACE术安全、有效,提倡临床推广应用。第叁部分肝硬化分级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肝硬化分级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癌多次TACE术(≥8次)后的肝硬化临床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及预后因素。结果多次TACE后与第一次TACE前比较,Child-Pugh分级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9.57,P=0.008),肝硬化形态显着加重(χ2=39.13,P=0.000)。中位生存时间自第一次TACE术始为4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首次TACE术前肝癌BCLC分期(χ2=15.267,P=0.000)、肝硬化CT分级(χ2=17.176,P=0.000)、门脉瘤栓(χ2=3.388,P=0.049)、碘油沉积类型(χ2=17.895,P=0.000)的生存率有显着差异。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BCLC分期(χ2=7.646,P=0.006)、肝硬化CT分级(χ2=12.609,P=0.000)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次TACE术用于肝癌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会加重肝硬化。肝硬化CT分级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肝硬化CT分级结合Child-Pugh分级在评价TACE术后的预后和肝储备功能的变化方面有重要价值。

彭洋[8]2017年在《超声造影对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意义并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对门静脉癌栓(PVTT)的诊断敏感性、分型准确率,并比较不同类型的PVTT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差异,以探讨CEUS对PVTT的影像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PVT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以临床病理学分型为基础,依据CEUS、CECT对癌栓侵犯门静脉的显示情况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CEUS、CECT诊断PVTT的敏感性分别为94.1%、91.2%,这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CECT对PVTT的分型准确率分别为93.8%、90.0%,这2种方法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分型和临床病理分型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s=0.960,P<0.05),CEUS分型和CECT分型之间亦呈高度正相关(rs=0.876,P<0.05)。对于合并PVTT患者术后采用的不同辅助治疗方式(化疗栓塞、化疗、放疗)而言,不同类型PVTT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对PVTT的诊断敏感性高,且分型准确,与临床病理分型高度符合,故CEUS可作为PVTT治疗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式;CEUS与CECT的诊断价值相似,临床上两者可互补以提高PVTT诊断的准确率;CEUS对PVTT的分型有利于指导术后进一步治疗。

刘彤晖[9]2016年在《脾动脉主干栓塞在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脾动脉主干栓塞用于治疗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传统的部分性脾栓塞,总结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14年1月起至2015年3月,将于我科就诊手术的26例门脉高并脾功能亢进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8例患者应用不锈钢弹簧圈及可脱离球囊行脾动脉主干栓塞,B组8例患者应用PVA颗粒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将A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外周血叁系变化、脾脏最大径、门脉内径进行对比,观察脾动脉主干栓塞对门脉高压并脾亢的治疗效果;将B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叁系变化、门脉内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部分性脾栓塞对于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将A、B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外周血叁系变化、门脉内径变化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门脉高压并脾亢的效果差异。结果:A组:该组18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术后又转外科行脾切除术+食管胃底静脉结扎,2例患者造影证实为肝动脉-门脉畸形,行畸形血管栓塞治疗后门脉高压缓解。余14例患者行脾动脉主干栓塞术,术后临症状改善,8例患者出血术后即停止,6例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经内科进一步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随访期间均未再发大出血;14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外周血细胞叁系升高,脾脏体积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门脉内径减小,术后1月门脉内径对比术前门脉内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月、6月门脉内径对比术前则无统计学差异。B组:8例患者均成功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栓塞面积约1/3,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叁系不同程度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门脉内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其对门脉高压的缓解效果欠佳。A、B两组对比:A组术后外周血叁系变化较B组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门脉内径减小而B组无变化;A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脾动脉主干栓塞用于治疗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轻,可快速降低门脉压力,缓解临床症状,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2:部分性脾栓塞可使外周血叁系升高,但对降低门脉压力的效果欠佳,与前人研究数据有差异,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关。3:脾动脉主干栓塞较传统部分性脾栓塞具有一定优势,短期内临床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尤其是对于长期降低门脉压力的效果尚需更加丰富的临床资料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 肝癌化疗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建立. 青岛大学. 2001

[2]. 肝癌化疗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储备功能的影响[J]. 张建立, 杨金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0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4].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肝癌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及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曹玮.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5]. 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的影响[D]. 闫旭. 河北医科大学. 2013

[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血流参数对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D]. 陆丹梅. 广西医科大学. 2017

[7].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D]. 许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8]. 超声造影对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意义并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D]. 彭洋. 广西医科大学. 2017

[9]. 脾动脉主干栓塞在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D]. 刘彤晖. 青岛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肝癌化疗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