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 115000
摘 要: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贯串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寻找诗境与学生情感经验的最佳契合点,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入诗歌。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 体验
诗歌原本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化身,是灵魂的造化。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这就是诗歌。诗歌教学要注重引导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以融入到文本里去,获得深层的感受,生成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体验”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充满灵性的心理活动,它常常需要以活生生的个体生命为根基,需要个体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富于个性色彩的、充满激情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激情的创作,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没有激情也读不懂诗歌。写一首诗,就是抒发一段情感、表达一份思想、展现一种人生。而读一首诗,则是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为了在诗歌教学中贯穿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激情,我个人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诗歌教学方式。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读入境,激活学生的心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具有语言凝练、节奏和谐、韵味深长等特征。诗歌鉴赏过程中,学生处于由其自身内外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心理场”中,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并渗入鉴赏思维因素中,使整个认知过程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而美读讲究的是声情并茂地反复读出诗歌本身所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它极有利于引导朗读者与诗中所体现的情感产生心灵共振,从而激活读者的“心理场”,使学生走进诗的情境之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仅仅是草草看一下诗歌的文字或听听他人对诗歌的评析,就很难进入诗的意境并深受感动。老师不能在安静的教室里给学生讲解与分析诗歌,而是在学生周围创设情境的同时大声朗读诗句,其目的正是要通过对诗歌的美读,来激活学生的“心理场”,从而为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创造必备的条件。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诗歌,就可由问题引入美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意节奏、重音、韵脚,还须注意表情与动作。心中充满喜悦、甜蜜、憧憬之情,才能美读好三段写景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体感受和留恋的诗句。徐志摩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作者来康桥寻梦,怎样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梦幻般的美读,仿佛醉了。接下去,则是低沉的、伤感的语调,因为“别离是今晚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美读,要抓住关键词语、语段细细品味,由感受语言的魅力来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这又是受情感支配的。通过美读,就有可能使学生内心的生命意识和诗歌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产生异质同构的效应,令学生心潮澎湃、情感净化。
二、寻找和利用诗境与学生情感经验的最佳契合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各种情感都有固定的力的模式,外物通过其表现形态展示给人的也是一种力的模式,当这两种力的模式达到同形同构时,外物便能激起人相似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最佳契合点。诗境与学生的情感经验也有最佳契合点,找到了这个最佳契合点,就能引导学生置身于诗境中再度创造诗歌所描绘或隐匿的形象,将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扩散开来,重现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歌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景物或物象,再造诗歌的丰富内涵。
三、带着生活体验走入诗歌,以达到个人激情与诗歌情思的共振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学习文学和艺术的主体在理解和欣赏文化作品的内涵时,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和关心的事物和文学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就像他们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带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一样。尽管学生与诗人的时代或文化背景或人生经历是不同的,甚至相去甚远,但老师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解除掉对诗歌理解的压抑与束缚,帮助他们完全释放出自身的活力与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诗歌的体验与探索之中,从远离自身时代、迥异于自身经验的诗歌中挖掘到古今相通的人生哲学和崇高情怀,获得对诗歌更是对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充实生命内容,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与灵魂。
不要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低估儿童的学习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给他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体验和对诗歌的体验都会随之不断加深。可以说老师已经不仅仅是在教学生读诗,而且是帮助学生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
诗歌本是有情物,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凝练的诗句中演绎得淋漓尽致,阅读主体就应该悟读出作者创作时的创作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信息,并生成自己新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一次次接受诗歌情感激流冲击,在他们心里掀起一股股感情的波涛,进而自然地融入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老师的成功就在于用心让学生从诗歌本身体验各种情感,体味更多人生。
参考文献
[1]谢艳红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4):86。
[2]马贵涛 浅论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J].考试周刊,2017,(69):51。
论文作者:刘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诗歌论文; 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激情论文; 感情论文; 情境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