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演化机制研究论文_潘用梅

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演化机制研究论文_潘用梅

(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405200)

摘要: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在最近几年持续升级,再加上由于网络谣言通常都具有传播速度迅速、受众范围十分广泛以及伪证困难等问题存在,因此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的演化是非常容易并且危害性巨大的。虽然现如今我国针对相关网络谣言以及网络暴力等的规范法律大致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仍旧存在着因为缺乏立法专业性以及网络监管政府机构的先验经验的不足,导致相关立法的可适用性不强,使得现阶段我国网络谣言的管制效果并不如理想中的那么好。另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机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网民的负面情绪,使得大部分的网民存在一系列的不理性并且不合法的道德批判甚而至于是网络暴力。因此,本文则正是从应急处理方式以及长期防控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针对网民个体以及网络群体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引导机制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演化机制,研究,语言暴力

1 引言

我国从1994年开始就正式接入互联网,并且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迅速,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到如今的工作学习手段,使得互联网在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一些学者对于我国网民有关网络信息的参与程度进行了划分:一个是2002年之前,我国国民对于网络的参与程度主要体现在网络进行单向知识输送,公民进行纯粹式吸收以及接受。因此,公民的参与程度以及范围都十分有限。随着2003年出现了新闻跟帖等现象出现,比如说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公民对网络的参与程度快速发展,其参与的身份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到主动的提供和发布而进行了大幅度的转变。

自从2013年八月,秦火火事件以及傅学胜事件的发生,使得我国公安部门对于网络安全以及网络谣言进行了整治和调整。据不可靠数据,我国公安在一系列网站都进行了谣言的澄清以及相关违法人员的批捕。因此。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程度,可以相互融合以及演化,从而进一步对网民产生负面效果,网络谣言的破坏性以及破坏程度也随之增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本文则正是通过对之前我国所发生过的一系列网络谣言以及网络暴力和语言暴力恶性事件的研究基础上探究网络谣言是如何向网络暴力演化的。

2 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的演化机制及过程

在探讨网络谣言是如何向网络暴力演化之前,我们应该明白网络谣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也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谣言对网民来说都是有害的,也不是所有的网络谣言都会向网络暴力所演化。以往的研究表明,所有能够向网络暴力转化的网络谣言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所有的这些网络谣言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或者引导众多的网民对于某些热门事件以及热门人物之间进行相关道德规范的判断。

另外,网络谣言如果要向网络暴力所演化,那么,首先,我们应该要明白,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现象的来龙去脉早在1947年就已经进行了首次探讨,并且他认为时间的模糊程度主要由两个元素所构成,一方面是谣言,另一方面是事件的重要程度。其中,谣言事件的主题对于网民应该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另外,主题的真相应该被某些事情所掩饰。这也意味着网络谣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网民的狂热关注程度以及事件的掩饰所导致。如果一个言论在没有被证明之前,可信度并不是因为人们有足够的证据进行支持,而是因为人们对于这些事情选择了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言论就被一个人传向了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些言论的传播性都会被进行放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换句话来说,如果当某个话题以及事件的重要性、意见程度以及模糊性都不存在的时候,网络谣言的产生可能性就为零,也就无法使得网络谣言朝着网络暴力所演化。其次,网络谣言在关注者的大力影响之下,使得事实在传播的过程中遭到了扭曲,这也使得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被扩散。使得网民的关注给当下热门的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等网民情绪都在网络的大环境之下被夸大、扭曲和篡改。

3 引导机制和解决措施

网络谣言与一般谣言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网络谣言的发布以及传播都是利用网络等介质所进行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网民的综合素质情况与党和国家对于健康上网、绿色上网等方面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谣言朝着网络暴力的发展会变得更加危险,因此我们对于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的认识意识就应该更加增强。国家网络安全以及网络言论自由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应该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网络管理中心应该积极开展青年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等的法律制定意见征集,并且要继续发挥网络安全志愿者宣传服务队的作用,继续利用各种网络工具,传播青年新思想,正能量做好推优工作。因此,要促进网民之间的共性进行融合,并且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网络言论安全意识等。

再加上由于网络传播和线下传播存在着虚拟性、匿名性、即时性以及共享性等独特的特点,使得网络谣言的控制十分困难。网络谣言与一般谣言的差异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所属范畴不同、基本内容不同、共性与个性不同以及活动主体与运行方式不同。因此,我国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要引导网民们充分认清网络谣言与一般谣言的差异型,并且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将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的演化机制以及管理机制统一起来,才能够在网络传播内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传播习惯。

4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由于网民的个体性差异以及个体的负面情绪以及暴力倾向会在人群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大的问题,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进行演化的趋势越来越剧烈。不理性的道德批判会导致我国网民在没有了解到全部事实信息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舆论宣传,导致对于他人的道德批判过于严厉,进而产生主观上的道德位差,使得原本不是那么严重的网络谣言现象逐步向网络暴力进行发展,使得网民的整体负面情绪以及道德攻击更加严重。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导致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发展,最终使得网民的个体单向的情感输出转变成了针对他人的暴力行动。在这种网络谣言逐步向网络暴力发展的趋势之下,我们一定要对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的演化机制有足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袁会,谢耘耕.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造谣者研究——基于影响较大的118条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内容分析[J].新闻记者,2015(05):58-65.

[2]童文胜,王建成,曾润喜.我国网络谣言研究议题与内容文献分析——以CNKI数据库2002-2013年为样本[J].情报杂志,2014,33(07):135-140+150.

[3]金君俐.网络暴力现象探析.[J].新闻实践,2009,(4)

[4]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9,(9)

[5]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6]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作者简介:潘用梅(1985年7月—)女,汉族,重庆梁平人,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讲师,教务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潘用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演化机制研究论文_潘用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