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区兰棱镇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病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作为对象。将4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病人。为对照组病人提供PKP的治疗服务。为实验组病人提供PKP方法与中医结合的治疗服务,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评分,病人伤椎高度丢失指数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评分、病人伤椎高度丢失指数与Cobb’s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病人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病人。另外,实验组病人的恢复率是60%,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病人的恢复率是25%,总有效率是80%。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的治疗方式相比,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快速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关健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西医结合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长,因此人们非常关注老年疾病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也格外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而且大多数的患者是超过50岁的妇女。病人的年龄都比较大,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有所削弱。并且,女性分泌的雌激素也在不断减少,但是破骨细胞却在逐渐增多,新骨的生长速度比不上骨吸收,这会引起病人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如果受到外界的压力,极有可能造成骨折,尤其是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本文主要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中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病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作为对象。40例病人已经确诊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有13例男性病人,27例女性病人,年龄阶段是61~86岁,平均年龄是(68.9±1.4)岁。其中出现骨折的原因包括:有8例病人是扭伤,有23例病人是胸椎骨折部位,有5例重物压伤,其他原因有4例。将4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20例病人。两组病人在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式
⑴对照组病人
在对照组中,为病人提供PKP的治疗服务。辅助病人选择合适的俯卧位置,使用C型臂X线机来仔细观察,并且确定损伤腰椎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标记。再进行正常的消毒铺巾,在一边椎弓根入路穿刺,在标记位置对病人进行麻醉,采用浓度是0.67%的利多卡因药物。同时需要注意一点,麻醉药品应该渗透到椎弓根骨膜位置。然后,再使用尖刀将穿刺位置的皮肤切一个小口,深度控制在0.5cm。然后,再借助C型臂X线机,将穿刺针逐渐插入椎体前的三分之一处,然后再加入导针。根据球囊骨水泥系统的操作规定标准,当椎体完成复位,再将球囊取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把调制好的骨水泥放入推杆,当骨水泥为牙膏状时,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其慢慢注入椎体,在骨水泥抵至椎体后缘后结束注射,在其凝固前把穿刺针旋转数圈以让两者仁骨水泥与穿刺针)分离,骨水泥凝固后把穿刺针缓慢的拔出,压迫穿刺点后包扎伤口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行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并观察患者下肢活动情况。
⑵实验组病人
该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中医治疗:①中药:15g熟地黄,30g穿山甲,30g山药,60g葛根,20g获等,30g补骨脂,30g黄茂,15g当归,30g川续断,lOg红花,30g淫羊霍,20g鹿角霜,水煎服用,1剂/d,分2次服用;②中药熏蒸:患者中后期康复期间,行中药熏蒸治疗,10-20min/次,1,-2次/d;③康复训练:患者行PKP手术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等症状,对疼痛部位给予推拿按摩治疗,必要时结合针灸,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完成患者出院后要求其进行在家行倒走、负跟站立等运动,对于倒走运动来说,尽可能地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根据患者腰部疼痛症状确定运动量,且运动中注意安全若患者倒走有一定的困难,则可以用直立代替:赤脚踩在有一定厚度的书本上(20mm左右),保持直立姿势,且坚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另外患者还可以穿前高后低的负跟鞋进行行走,可达到锻炼腰背部肌肉、减轻疼痛的目的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及频率。
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腰椎疼痛、伤椎高度丢失百分比、Cobb's角等观察和记录其中疼痛主要用VAS疼痛模拟量表)评价,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越疼痛伤椎高度丢失百分比包括伤椎前部高度丢失百分数及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数,通过侧位X线测量后计算得到。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椎体影像学指标比较
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1年VAS评分、伤椎高度丢失百分数及Cobb's角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Cobb's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现阶段,在临床医学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心在于帮助病人尽快提高伤椎的高度,保持其稳定性。应该改善椎体的形状,以此恢复腰椎的功能。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医学人员开始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这种治疗方式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借助球囊扩张椎体后,产生比较完全的空腔,然后往空腔内添加骨水泥,来支撑松质骨,这样可以提高伤椎的负荷量,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病痛,提高椎体的稳定性。尽管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利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椎体的高度、完成矫正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手术后,病人还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尤其是腰部与背部仍然有酸痛的感觉。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运用中医治疗方式。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其中中医内服成分包括熟地黄、穿山甲、山药、葛根、补骨脂、黄茂、当归、川续断、淫羊霍、鹿角霜等,其中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功效,穿山甲具有活血通络、止痛功效,山药具有补肾、强筋骨功效,各药物成分相互发挥作用,以达到补肾、止痛、强筋骨、化癖的目的。另外辅以中药熏蒸、功能锻炼等中医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恢复率是60%,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病人的恢复率是25%,总有效率是80%。因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利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椎体的高度,再通过中医治疗方法,能够使骨折的进一步愈合,缓解病人的疼痛,促进椎体与脊椎功能的恢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新军,陈冉. 浅析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和治疗方法[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6)
[2] 孙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7)
[3] 白秋冬. 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5)[9] 李晓东. 浅谈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23)
[4] 赵长安. 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5)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病人论文; 椎体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性骨折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