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张琦

阜南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2363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肠胃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肠胃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性肠胃炎;综合性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肠胃疾病,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患者发病后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嗳气等。由于急性肠胃炎不及时采取治疗,可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的患者,还要尽早到院进行诊治[1]。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医治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次研究通过对急性肠胃炎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分析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案。详细内容,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研究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54岁,平均(32.8±4.6)岁;病程1~5h,平均(2.8±1.1)h;B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1~56岁,平均(33.1±4.7)岁;病程1~6h,平均(3.2±1.1)h。研究纳入对象均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未同意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状况。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病情监测、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B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健康宣教:通过宣传手册、播放视频、开展知识讲座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3)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制定合适患者的健康饮食计划,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4)其他护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不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可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告知患者日常预防急性肠胃炎复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疗效评定标准: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有效: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显效:患者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完全消失。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满分100分。不满意:<70分;满意:70~9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与计量数据用n(%)和()描述,用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中3例呕吐,2例脱水,2例水电解质紊乱,B组中仅1例呕吐,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44%,7/36)明显低于A组(2.7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A组中8例不满意,B组中仅1例不满意,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78%,28/36)明显比B组低(94.44%,34/36),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肠胃炎作为消化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除用药效果外,护理质量也会对患者的临床疗效造成影响[2]。因此,对于急性肠胃炎患者加强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合性护理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护理干预模式,与传统护理相比,强调以人为本,能够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在临床上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3]。另外,综合性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同时,能减少患者因情绪波动引发的肠胃刺激和损伤。因此,在此次研究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A组高,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A组。结果表明给予急性肠胃炎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肠胃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孟宪杰.急性胃炎综合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82-283.

[2]赵燕,何静.综合性护理在85例急性肠胃炎病人中的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116.

[3]谷云飞.优质护理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06):155-157.

[4]董玉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7):176-178.

论文作者:张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张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