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论文_荆梦怡

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论文_荆梦怡

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调查显示在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其主要成因为:1、学习者掌握的相关词汇匮乏;2、学习者对相关内容没有急切表达需求;3、部分泰国文化相关内容在汉语中没有形成通用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材相关内容做相应本土化处理;研究者应尽快确定相关内容的标准汉语表达。“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关键词泰国汉语学习者 泰国文化失语症 国际汉语教学

一、“母语失语症”和“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失语症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缺乏母语文化知识,母语表达能力较低,学习者不会用目的语描述、解释自己的母语文化,无法有效地向目的语受众介绍、宣传母语国家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从丛教授(2000)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的。随后,许多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一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不能自如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

二、“泰国文化失语症”

针对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是否会在学习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一问题,笔者在清迈大学中文系大一新生中做了如下调查。用图片展示7种具有清迈地方特色的事物包括“长颈族、夜间动物园、双龙寺、塔佩门、清莱白庙、冬阴功汤、泰式凉拌木瓜”以及7种中国特色事物“长城、故宫、东方明珠电视塔、秦始皇兵马俑、冰糖葫芦、粽子、火锅”,请学生分别说出两组事物的汉语表达。对于泰国事物,学生仅对冬阴功汤和泰式凉拌木瓜做出了汉语表达,对于其他事物未能做出任何汉语表达。对于中国特色事物除“兵马俑、东方明珠电视台”外,均有相当数量 的泰国学生给出了准确表达。其中一些学生将“东方明珠电视塔”表述为“珍珠塔、明珠塔、北方明珠塔”可见并非没有了解,而是存在记忆上的偏差。可见,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也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三、形成原因

现有文献对于“母语失语症”的原因分析均指向文化心态、民族自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语言现象,亦可从语言本身探讨其成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口头测试,不难发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泰国文化失语症”多体现在词汇方面。首先,学习者并非对自身文化认知不足,而且是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泰国文化。一旦突破关键词汇,泰国学习者也能用较为流利的汉语讲述泰国文化概况。同时,组成这些关键词的语素也是学习者所熟识的,经教师恰当引导,学习者能很快掌握相关词汇。如果教师通过启发学习者观察长颈族的特点,并提出学习者已知的“长颈鹿”和“汉族、傣族”等词汇。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组合出“长颈族”一词,也能解释出“长颈族就是,泰国有一种人,脖子很长”。其次,泰国学习者无法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表达,很大程度受制于其一般汉语水平。无论是对于自身文化现象的描述、文化内涵的阐释还是民族情感的表达,都与学习者的整体汉语水平息息相关,并不仅仅体现为专有词汇的缺失。调查中,许多泰国学习者将泰国传统食品“somtum”翻译为“木瓜沙拉”,学习者选择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沙拉”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凉拌”一词来描述这道菜肴,体现出学习非但对母语“失语”,对目的语——汉语的了解程度也有待提高。

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成因不同,在语言实践中,对于许多具有泰国文化特色事物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达。如,前文提到的“somtum”,可接受的表达有“宋当”(音译)、“木瓜沙拉”(意译自英语“papaya salad”)、“酸舂木瓜”(意译。泰语“som”意为“酸”,“tom”意为“舂”,其主要食材为木瓜,故名)以及“泰式凉拌木瓜”。这些翻译遍布泰国的大街小巷,学习者无从知晓那种翻译才是值得学习的。而英语中却有非常固定的“papaya salad”,为学习者减少了学习障碍。

四、教学策略

学习者的忽视,译文的随意,恰恰体现出这些内容并非泰国汉语学习者急切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适当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对教学内容进行本土化处理,但并非汉语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前文所述,“泰国文化失语症”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对独具泰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掌握不够,但构成这些词汇的语素是通用的、常见的,同时对自身文化的表述除少量特殊词汇外,更多有赖于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因此,汉语教师不必对“泰国文化失语症”过度关切,在完成现有教学任务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表达即可。对于语言中存在的多种同意表达,研究者与教师也应有所取舍。

参考文献

[1]刘夏青,韩小宁,顿小慧.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

[2]张明亚,王晓梅,马娟娟.“中国文化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J].光明日报.2000(10).

[4]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l).

[5]王红超.“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价值[J].邯郸学院学报.2015(3).

[6]蔡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7]吕文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5(2).

作者简介:荆梦怡(1988—),女,陕西西安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本体、汉语教学、汉语推广。

论文作者:荆梦怡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论文_荆梦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