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恒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促进了建筑工业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节能环保、绿色建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
预制装配式构件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相比,其重量得到了降低,其承载量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预制装配式构件通常情况下只占据了传统建筑结构的一半质量,这减轻了建筑工程对地基的需求,并缩短了地基建设和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减低了施工工程的难度。此外,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被安装好后运送到施工场地,便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工程,这简化了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并且优化了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可预测性和可规划性。而预制构件的制作可以和施工现场的其他工作共同进行,这种同步施工的方式实现了对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在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引导下,建筑工程的墙体、地面、屋顶、门窗等建筑结构应用的都是新型保温材料,这不但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程度和质量,还提高了建筑资源的应用率。同时,预制装配式施工中的外部建造和内部装修都应用了绿色环保材料,这减少了建筑结构中不利物质的含量,并且在预制装配式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建筑外墙,不但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提高,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后,其色彩持久度也将提高,这在极大程度上延长了建筑外墙的应用时间,避免了进场褪色刷漆的问题,解决了建筑资源。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预制装配式墙板定位技术
首先,在预制装配式墙板吊装准备就绪后,以放好的楼层控制线为根据,通过拧出或拧入底部可调斜撑杆,将室内外方向墙体的位置垂直度先行确定;其次,将预制墙板上的标高线与预制装配式墙板两侧墙柱钢筋对准,借助调整件将其高度调节至相同,每五块预制装配式墙板需进行一次水准仪架设扫视;再其次,由于预制装配式墙板侧移方向并未有调整件,通常是以撬棒顶推偏出方向一侧,以楼层与构件上预先谈好的侧向定位线为根据,将构件侧向位置确定;最后,在将所有预制装配式墙板准确校正定位后,扣紧斜撑杆上下螺丝。
2.2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整体工程质量会受叠合板安装质量的直接影响。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时,应以施工要求为根据正确安装叠合板,距离位置必须控制好,确保作业层与叠合板之间保持不低于30cm的距离。在安装时,也需适时调整叠合板安装方向,以免有偏差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制吊板安装方式应合理选择,以免损坏叠合板,如模数化方式可确保吊装的紧密度。此外,在叠合板安装时还需在其底部位置设置临时支架,发挥稳固、保护作用,直至完成吊装施工后拆除。
2.3现浇施工与套筒灌浆
在将预制梁与预制板吊装完成之后便可分段实施现浇施工,该流程依次为键槽钢筋绑扎、键槽混凝土浇筑、水管线铺设、叠浇层浇筑。键槽钢筋是以U形钢筋为主,在键槽中发挥着分段的作用,准确定位U形钢筋的位置。在对键槽混凝土浇筑前,应将键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叠浇层由于空隙偏小,为了避免有混凝土空洞产生,应购置小振动棒。混凝土浇筑中,不能比板的高度低,终凝时需刮掉超出部分。套筒灌浆中,首先需进行作业条件的测定,将搅拌水量、砂浆流动度准确记录,借助灌浆泵将灌浆嘴的空气除去,随后利用砂浆将出浆口堵住,在灌浆孔内可流出砂浆后,将灌浆孔堵住,结束灌浆。
2.4墙板拼缝处密封胶防水施工技术
首先,清理板缝。在完成主体结构后,对预制装配式外墙板间的对外侧缝隙,应在将其缝内垃圾、灰尘清理完毕后采用密封胶进行处理;其次,PE棒嵌入。将PE棒嵌入板缝后贴上美纹纸予以保护,避免在底剂涂刷时导致外墙面受污染;再其次是底剂涂刷,在底剂涂刷半小时后才能灌注填缝剂,底剂通常仅能维持8小时,一旦超出需再次涂刷;最后是灌注填缝剂,以不低于10mm厚度的耐候胶进行填充,先从接缝交叉部位开始,不得在交叉部位设置终止点,枪嘴胶堵应以能将接缝底部填封为宜,完成灌注后借助做成“凸”形的硬质塑料专用工具处理、修整填缝胶,保持一致的宽度、深度。表面初凝后可撕掉两侧美纹纸。
2.5预制件安装技术要点
第一,应控制斜撑角度维持在30°~45°,控制底部斜撑高度在40~50cm,控制上部斜撑高度在200cm以上,并以此为根据确定楼面螺栓预埋位置。而在预埋螺栓时,需将钢混结构内的钢筋与钢筋焊接为整体,避免斜撑施力时混凝土结构出现损坏。第二,在连接钢筋定位时,应采用5mm厚度的钢板,并以预先设计的间距位置为依据开孔,孔径直径应比连接钢筋大10mm,并于浇筑混凝土前在连接钢筋上加设。第三,以施工工艺要求为根据,预制墙板根部位置应进行宽2cm的缝隙预留,随后在吊装施工前加装钢垫片至预制墙板根部,以此控制预制墙板的位移。第四,起吊预制件时,应采用厚3~5cm、宽度一致于外墙板保温系统厚度的海绵条沿着外墙保温板铺设,防止出现注浆时根部跑浆的情况。第五,在吊装就位后,应立足于轻、慢原则,在就位后及时校正预制件垂直度、里外及左右。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注意事项分析
3.1预制构件的吊装安装操作。
一般来说,预制构件的吊装安装一般主要分为两个系统:①湿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吊装环节主要为:进行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相关外墙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最后一步是楼板的灌浆工作。对于湿式墙板来说,它的安装方式主要是:在墙板的上部进行预留锚筋的操作,锚筋需要插入到叠合现浇层。在楼板进行浇筑的时候,把墙板的上部与其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浇筑形成整体;②干式系统。干式系统的吊装环节主要为:进行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楼板的灌浆→完成相应的结构体系→最后一步是外墙的吊装工作。
3.2构件的连接。
构件之间进行连接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主要以下面两种为例:①机械式。机械式连接方式是通过机械式的套筒连接器,对构件进行灌浆式连接,通过灌注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使构件形成稳定可靠的有效连接;②现浇式。对于构件需要进行连接但是在连接时出现连接部位过于狭窄的情况,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来进行相应的连接工作的,因此,对于此部位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和混凝土的最终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结束语
我国一直遵从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程加工时有固定模具,这样能够让相关的建筑产品更加标准化和集成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让施工现场更加干净与整洁。另外使用高强度的商品混凝土能够减少噪音和粉尘的污染,和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使用能够减少更多的建筑垃圾,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绿色施工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潘志达.模块化设计和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0):19~20.
[2]何红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方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08):64~65+68.
论文作者:耿雪丽,马方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6
标签:建筑论文; 叠合论文; 构件论文; 墙板论文; 钢筋论文; 键槽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