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体育体制改革对竞技体育的影响_竞技体育论文

日本体育制度改革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日本论文,制度改革论文,竞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在第27届奥运会金牌总数计仅仅排在第15位,但是到第28届奥运会金牌总数飞跃到第5位,这并非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日本政府对长期处于低迷的竞技体育具有危机感,连续不断地出台了各种体育制度改革的措施加快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本文仅从政府重视竞技体育制度改革的视角,重点分析28届奥运会初见成效的原因,涉及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JOC)、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JISS)以及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的改革,这三个方面的制度改革对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1、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JOC)的独立

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JOC)在1911年与日本体育协会(以下简称日体协)同时成立,JOC一直归属于日本体育协会被管辖了90年,为日本竞技体育的普及、壮大以及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成功地举办过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2年札幌冬奥会以及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但是,由于日本的竞技体育在7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于是,政府决定为了提高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JOC从1991年起,正式从日本体育协会分离出来作为独立机构运作。有关JOC的发展情况见表1。

JOC的理念:促进所有的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具有健全的肌肉和精神上健全的运动员、加强和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JOC的使命。JOC的理想是人类通过奥运会,共同提高和繁荣文化,永远点燃世界和平之火。

JOC的目的:作为以奥林匹克宪章为基础诞生出来的国内奥林匹克委员会,遵从奥林匹克的理念,推进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友好交流作贡献,同时,为国家振兴体育、培养竞技体育选手而努力。

JOC的活动内容:主要从事为奥运会以及各种国际大赛派遣运动员,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具体的工作是通过两大渠道来开展这项大事业。第一,为参加各种国际大赛派遣运动员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事业。第二,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的事业。尤其是JOC研制出的“为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的强化计划”。[1]这一远大计划对日本近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很大。由于在1996年奥运会上,日本奖牌获得率下落到奥运会奖牌总数的1.7%之后,JOC决定必须在近期内,全方位强化竞技体育的发展,实现奥运会奖牌获得数占奥运会奖牌总数的3.5%的目标,在2000年,还制定了今后10年的“强化选手竞技力”的一系列详细计划。日本竞技体育的崛起刚刚开始,这个已经开始产生良性循环的JOC,将会有更惊人的成绩展现在未来的世界竞技体育大舞台上。

表1 JOC为提高国际竞技力的相关年表

年代  事件

1911 日本体育协会成立。目的:①普及国民体育②提高国际竞技力

1946 举办“第一届国民体育大会”

1961 《体育振兴法》(文部省颁布)

1964 为办东京奥运会,举国上下抓竞技体育

1972 举办札幌冬奥会

1980 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1984 “向21世纪飞跃(议案)”的提出

1989 JOC法人化(特定公益法人)

1991 JOC完全独立

1998 举办长野冬奥会

2000 《体育振兴基本法》(文部省颁布)

2001 JOC金计划(JOC GOLD PLAN)提出提高国际竞技力的战略

2、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JISS)的成立

为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日本政府于1990年决定在东京建立“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JISS),该中心实际上是独立行政法人的日本体育振兴中心。2001年中心的功能全面启动,该中心的定位是“为提高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而设立的体育医学和情报的中枢机构。”[2]它也可以称为专门为竞技体育开展各种科学研究的基地。

该中心主要由4个部门组成:体育科学研究部、体育医学研究部、体育情报研究部、体育情报运营部。它是专门为竞技体育开展各种科学研究的基地。协助上述4个部门工作的具体事业包括7项:整体的体育医学、科学、情报之间协调事业;体育医学、科学研究事业;体育诊疗事业;体育情报服务事业;体育大学、研究所支援事业;训练基地事业;提供服务事业。

其中最有特色,并且我国值得借鉴的有“体育医学、科学事业”、“体育诊疗事业”、“体育情报服务事业”、“提供服务事业”,有关情况见表2。

28届奥运会结束后,日本代表团在9月1日的答记者招待会上,从竹田恒和团长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计划阐述中,可以窥视到JOC和JISS两个机构将要发挥的作用,他把取得的成绩和今后努力方向归纳为4点:第一,取得好成绩,要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感谢政府的重视,感谢JOC以及各单项竞技团体的支持。第二,该成绩鼓舞了21世纪承担未来的孩子们会具有远大梦想。第三,JOC今后还要继续协助各单项竞技团体,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国际大赛经验的选手。第四,今后的任务:①将有才能的选手送到国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经验的选手;②对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选手,各竞技团体和JISS应当设法延长他们的寿命,哪怕延长一年的时间;③加强青少年的培养,基于雅典奥运会的成绩之上,继续为2008年以及2012年奥运会努力。

表2 JISS部分事业部门的目的和内容

3、体育指导员认定资格的重大改革

3.1 重大改革的势在必行

到2005年10月截止,日本体育协会将废除现行的“公认体育指导员制度”。即从1987年以来,根据文部大臣公布的《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技能审查事业认定的规程》为基础而创建的培养认定制度,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不断充实、改革,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善于不断改良的日本,根据该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将出台全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认定资格”。日本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资格认定不仅指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包括竞技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资格认定。所谓《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技能审查事业认定的规程》,是指在一定基准之上,国家认定的民间体育团体所实施的指导员培养事业,是保证指导员资格和采用的一种体系。除了具有标准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外,认定了8种领域里的指导员分类,其中包括“竞技体育指导员”。到2003年10月截至,在体育协会登记注册的公认体育指导员人数达93000人。这些指导员们为振兴社区体育、为普及和提高竞技体育,为提高日本体育指导员整体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

的确,过去的培养、认定资格制度在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也有许多被指责的问题,如拥有能力和资格的公认指导员,不能在相应的现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资格种类分得过多和复杂;对活动的地点、指导的对象以及资格认定的所具备的能力不明确;为获取资格的认定,参加培训班的听课内容、日程等等都很死板、僵硬,造成接受培训人员的诸多不便。

由于日本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体育指导员认定资格的改革和整合体育环境成为日本当务之急的课题,必须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引起改革的原因有7点:①日本社会目前少子化和超高龄化。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③社会的国际化。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⑤日本学校体育俱乐部和企业体育活动的衰退。⑥日本竞技体育在国际大赛的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⑦青少年的体力下降。[4]

因此,日本体育协会根据2000年9月文部大臣(现在称文部科学大臣)制定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见图1)以及2001年1月日本体育协会制定的《21世纪国民体育振兴方策》,随之,对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以及质量和数量的确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行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随之被提到日程,也是日本社会发展的势在必行之路。

图1 文部大臣2000年9月制定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

3.2 重大改革的目标

由(表1)可见日本政府进入21世纪之际,在重视“终身体育”实施的同时,开始下定决心狠抓“竞技体育”,其目标是——“达到提高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实现全方位的体育强国”。[5]

新的认定资格分为三大类:一类为“从事教练员的工作人员”(含3类9种资格);二类为“从事医学调整师的工作人员”(含1类2种资格);三类为“从事经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含1类3种资格)。其中“高级教练员”的作用和应具备的知识:①在国家级水平的训练地点,培训各年龄组选拔出来的选手。②作为参加各种国际比赛的领队和教练,具有对集训队工作人员的组织领导能力,使选手发挥出最高水平。③具有培养运动员计划的理念和方法。④具有高级指导训练法,具有指导参加国际大赛水平选手的能力。“trainer”的作用和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①协助体育医生和教练员的工作,负责运动员的健康管理、预防损伤、对运动外伤和损伤的紧急处理、运动康复、体力训练以及身体调整等等。②具备生理、机能、解剖、运动学知识。③具备对运动外伤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④具备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知识和技能。⑤具备支持运动员恢复到竞技运动现场的知识和技能。⑥具备调整运动员状态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上述这些新的改革要求,可见日本为了提高竞技体育,在体育指导员资格中对“trainer”、“高级教练员”等身份的资格均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正如28届奥运会代表团回到日本后,代表团总教练福田富昭报告的那样:日本柔道、游泳、体操、摔跤共获得奖牌27枚,占总数的75%。谈到成功的原因,除了有运动员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心理稳定之外,还有,就是“trainer”、医生、情报团的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我们从各单项参加雅典奥运会代表团的名单中发现,各队均配有1~2名“trainer”、“医生”。他们均是日本体协培养、认定的全国具有名望的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成员。

4、结束语

日本在28届奥运会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政府自90年代初期开始采取一系列体育制度改革的措施有着不可拆分的作用,由上述资料分析归纳:

第一,从1991年开始,“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JOC)”从日体协独立出来,承担着提高日本竞技体育在国际大赛上取得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细致的短、中、长期的强化选手的计划,对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重大。

第二,自2001年起,日本政府正式启动筹备了10年的“日本国立体育中心(JISS)”,该中心承担着日本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医学、科学、情报流通等多项科研服务任务,对日本竞技体育的崛起影响同样很大。

第三,善于改良的日本,在原来培训、资格认定严密的“体育指导员”制度之上,总是不断改革。为促使竞技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医生、“trainer”等身份)的不断学习、进步、提高。尤其是“trainer”对运动员伤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日体协将从2005年10月开始实行全新的体育指导员认定资格制度,这些都预示着日本竞技体育将迎来大发展的时期。

雅典奥运会崛起的日本的确迎来了他们10年前期待的新的竞技体育时代。仅有1亿2千万人口的小岛国,其竞技体育崛起的速度,如同二战后,在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大国那样令人吃惊,也令人产生更多的思考。

标签:;  ;  ;  

日本体育体制改革对竞技体育的影响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