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状况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状况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我们最近对大学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围绕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态及他们对大学生消费的看法等方面展开。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填写调查表,回答调查卷和个别座谈、访谈相结合。调查不记班级、姓名。本次调查在经贸和机电两个学院中进行,共发放调查表(含调查卷)330份,回收294份,回收率为89.1%。其中有效调查表275份,占回收调查表的93.5%。有效调查表中,本科生216份,占70.5%,占78.5%,专科生(自费委培生)59人,占21.5%;男生194人,女生81人,占29.5%;本科生中,92级学生62人,93级学生87人,94级学生67人。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在大学生的消费费用调查中,除去了大学生向学校所缴纳的培养费、学杂费、寒暑假往返费用。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年均消费费用为2418.6元,男生为2465.3元,女生为2306.7元,男生比女生多158.6元,多出的费用全部用于支付伙食费。公费生年均消费费用为2462.2元,自费委培生为2259.0元,自费委培生比公费生低203.2元,其中108.3元是从伙食费用中节省的。
我校大学生消费费用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900元至3100元之间,占65.5%;低于1900元的占18.6%,这部分学生生活拮据,属贫困生。高于3100元的占16.0%,这部分学生属高消费者。大学生消费费用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一)。
表(一) 大学生消费费用调查表
表(二) 公费生、自费委培生消费费用比较表
由表(二)可以看出,公费生在消费费用低段的分布比例明显低于自费委培生,在消费费用的高段明显高于自费委培生。消费费用低于1900元的公费生比例为17.6%,自费委培生为22.0%,公费生低于自费委培生4.4个百分点。消费费用高于3100元的公费生比例为18.5%,自费委培生6.8%,公费生高于自费委培生11.7个百分点。可见自费委培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消费还是比较节俭的。
根据调查,消费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主要来自于边远地区、农村和单亲家庭,他们的生活比较困难,消费支出主要用于伙食、学习和日常用品的开支。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南方、沿海开放地区和大城市,他们消费超前,吃高档菜,穿名牌衣,用名牌货,形成校园内的高消费层。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我校大学生的消费费用主要用于保证生活和学习上,人均每年饮食费用1348.2元,占消费费用总额的55.7%,学习费用337.7元,占14.0%,服装费用270.0元,占11.2%,生活日用121.5元,占5.0%。具体见表(三)。
表(三) 大学生消费费用构成表
表(四) 男生生消费费用构成比较表
由表(四)可见在我校男生的消费费用构成中,饮食、学习、服装依次排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生活日用排第六位,而在我校女生的消费费用构成中饮食、服装、学习、生活日用分别排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我校男生的饮食费用比女生多274.3元,高7.9个百分点,男生的服装费用比女生少121.7元,低5.9个百分点,生活日用品男生比女生少27.5元,低1.5个百分点,这反映了男生比女生伙食开支大,女生比男生在服装、生活日用品上花得多,说明女性更注重服装外表的打扮。
三、大学生消费心态分析
我们将大学生的消费心态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节俭型、满足型、攀比型。节俭型是根据自己家庭收入情况;在消费上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满足型指保持中等水平,不比一般同学差,但不和别的同学攀比,能应付各种自认为必须参加的活动;攀比型指追求消费满足,不考虑家庭状况,没钱向家里伸手,不愿自己比别的同学过得差。在我们的调查中,有118位学生认为自己属于节俭型消费心态,占42.9%,155位学生认为自己属于满足型消费心态,占56.4%;只有2位学生认为自己属于攀比型消费心态,仅占0.7%。
在“你认为大学生应该持什么样的消费心态”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生是学知识的,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都应该适当参加,因而应该持满足型消费心态。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生属于纯粹的消费者,所花费用依赖于家庭和国家,所以应持节俭型消费心态,极少数学生认为,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消费心态应该按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来论,个别学生认为应按自己的意志去决定,有钱就花,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
在“三种消费心态产生的正负效应”的调查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节俭型有利于培养民族传统美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强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但是,由于生活上过分节俭,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学习;易产生压抑感、自卑感,从而不利于身心健康;易脱离群体,性格孤僻,不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型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性格开朗,无忧无虑,可全身心投入学习。但容易滋生保守思想,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且增加家庭负担。攀比型易产生竞争的心理,积极追求新事物,思想开放,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容易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易于产生虚荣感,且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四、对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基本估计与引导
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消费水平上,消费投向主要用于吃饭和学习,娱乐和交际的支出在尽力减少,追时髦、赶潮流只是少数学生的事。据调查,也有一部分学生追求自由消费,无论有钱还是没钱,尽量按自己的意愿去消费。有的追求吃喝,抽烟、喝酒,花钱大手大脚;有的追求娱乐、游玩,不惜省吃俭用;有的喜欢穿衣打扮,甚至借钱去购置名牌衣服、高级化妆品。这种自由消费心态似乎在某种程序上符合当代青年追求个性自由的心理。
在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攀比型消费心态,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约有10%,但是,在我们的消费心态选择调查中,只有0.7%的人,选择了攀比型,这反映了许多大学生不愿把自己划归为攀比型消费心态的心理。有的学生虽然存在攀比消费心态,但是,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情况的限制,只妙尽量克制。如有位学生说:“看到大款,我心里难受”。
大学生在消费中的矛盾心理比较明显,一方面受家庭供给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想尽量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认为自己目前消费水平低,是由于“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表示“一旦发了财,也要和大款们一样,尽情潇洒”。这种消费观念表现在择业上,我校相当多的学生都表示今后要从事“挣钱多、实惠”的职业,而不愿从事艰苦、清贫的工作。
我校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消费倾向。如逢年过节、获奖学金、当选干部、入党、发表作品等喜事要请客,失恋、挨批等无聊失意时也要借酒消愁。你来我往,投桃报李,情到浓时钱自轻,到最后谁都很难摆脱出来。现在,校园里还盛行“同乡会”、“生日晚会”、新生入学的“迎新会”、毕业生离校时的“欢送会”(实际上的吃喝会)。与此同时,恋爱消费也愈演愈烈。
根据调查,我校有18.6%的学生属于贫困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困难。我们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重视和关心,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困难补助和学杂费的减免,并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使他们在劳动中取得一定的收入,补充学习和生活费用,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对校园里那些追求吃喝玩乐,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我们也应给予高度重视。这部分学生尽管不多,但他们领导着学生的消费潮流,影响比较大,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消费。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不能脱离开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搞借债消费;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多在学习上投资,多向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方面投资,要注重投资效益。
对校园出现的消费层次区域化,要注意加强引导,要防止由于区域化消费而导致拉帮结派的出现和小集团的产生。对那些陷入消费误区,难以摆脱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解脱。同时,要利用广播和校报大力宣传艰苦创业的精神,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反对铺张浪费,追求高消费的现象,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消费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机制,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等方面,要恰当地和学生的消费结合起来,使他们把消费与荣誉、利益挂起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