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阿普洛尔联合塞他洛尔配伍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因年龄、体重、遗传、职业、过度饮酒等不同因素造成的高血压患者,临床采用药物治疗,总结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药物作用显效快,20例患者经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临床采用药物配伍治疗的方案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效果,作物有效的高血压抑制药临床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阿普洛尔;塞他洛尔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81-02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因年龄、体重、遗传、职业等不同因素造成的高血压患者,临床采用药物治疗,20例患者临床经检查均符合高血压的治疗标准,2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体重超过100公斤的患者7例,遗传病者6例,50岁以上者6例。20例患者临床均采取药物治疗。
1.2方法
阿普洛尔(1)口服:治疗高血压。开始时,每日4次,每次50mg,可逐渐增至每日400mg,饭后服用。(2)静脉注射:每次5~10mg,以每分钟1mg速度缓慢注射,如发现心率明显减慢,应立即停药[2]。
塞他洛尔治疗高血压:一般仅需每日用药1次,每次15~60mg,一般用药10小时可使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2.3kPa(15~18mmHg)。
1.3 统计学处理
采集临床药物配伍联合治疗信息,对临床治疗综合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治疗先后评估P值,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的药物适量配伍选择,临床出现的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起夜多尿、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均得以缓解,得到控制,对药物联合治疗前后呕吐、心悸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计划采用我院心内科自行拟定的计划施行,该方法的评估分值以50分满分为上限,下限低于25分表示正常,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前心悸评估44.5±2.29,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后心悸评估20.5±2.29,治疗前呕吐评估35.5±2.25,治疗后呕吐评估19.5±2.25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阿普洛尔与塞他洛尔是临床治疗高血压有效的口服及静脉注射药物,起效快,阿普洛尔从胃肠道吸收良好,口服后1~3小时即达血浆峰值,作用维持时间约4小时,半衰期2~3小时。静脉注射经10分钟达最大效应,可维持2小时。本品100mg约相当于40mg普萘洛尔,几乎完全由肝脏代谢。阿普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有膜稳定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因而对静息时心率及房室传导的抑制作用不如普萘洛尔那样明显,能改善心绞痛症状[3]。
阿普洛尔有肾上腺素β受体部位竞争性地抑制儿茶酚胺的作用。通过减弱或防止β受体兴奋而使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下降,通过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减慢,使心脏对运动或应激的反应减弱。因此,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减低心肌氧耗,增加运动耐量。阿普洛尔通过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抗肾素活性以及心排血量减低等降低血压。
塞他洛尔口服后吸收良好,达峰时间(Tmax)为1~2小时,血浆清除半衰期6.0~6.8小时,尿中排泄的原形药物占用药剂量的50%以上;口服10~50mg后β受体阻滞作用与其血清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即使剂量低至10mg仍可以显示有24小时以上的β1受体阻滞活性,塞他洛尔的非肾清除占总清除率的1/3,肝脏或其他途径的代谢清除目前仍不清楚,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研究显示塞他洛尔β1受体阻滞作用与β2受体阻滞作用的比率为13∶1,在15~60mg范围内其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作用是逐渐增强的,这一点与其他β受体阻滞药显著不同。塞他洛尔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无膜稳定作用。
本文研究了20例不同因素造成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经吲阿普洛尔联合塞他洛尔配伍治疗联合配伍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本组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的药物适量配伍选择,临床出现的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起夜多尿、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均得以缓解,得到控制,均得以缓解,对药物联合治疗前后呕吐、心悸进行对比分析,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后评估低于治疗前评估,两项指标的前后对比评估后显示差距较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严重累及出现其他脏器疾病,适当的药物配伍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申亮.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12:58-60.
[2]聂娟.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01): 93-93.
[3]张志贤.98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07): 90-90.
论文作者:唐博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高血压论文; 受体论文; 药物论文; 洛尔论文; 作用论文; 普洛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