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科 655000)
【摘要】目的:观察孤独症儿童个体化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68例孤独症儿童,按照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将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4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为22.3±3.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为43.3±4.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师根据患儿自身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临床研究认为孤独症的发生主要是在异常因素以及胎儿胚胎发育时期孕产妇未规范用药等因素,导致儿童出现神经机能、生化机能等发育障碍,患儿出现社会交际能力差,语法发育迟缓、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低下,智力发育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本次实验对我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68例孤独症儿童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个体化康复训练,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的变化情况,探究孤独症儿童个体化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4例孤独症儿童,男女比例为21:13,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在8岁以下,初次发病至门诊康复治疗时间最短为14天,最长为3个月。对照组34例孤独症儿童,男女比例为23:11,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在9岁以下,初次发病至门诊康复治疗时间最短为48天,最长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68例孤独症儿童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Asperger 综合征、Heller 综合征和Rett 综合征等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符合孤独症的临床诊断标准:(1)症状:患儿均出现社会交际能力差,语法发育迟缓、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低下,智力发育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等症状。(2)影像学检查显示:患儿脑部CT显示患儿小脑体积变小。
1.3方法
对照组34例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教导患儿穿衣、吃饭,促使患儿能自行大小便,养成按时睡觉、自行排便的习惯;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①语言训练:教导患儿通过模仿他人发音以及日常交流,来促进患儿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注意语气要和蔼,鼓励患儿多说话,并对患儿发音进行纠正。②社会活动能力训练:嘱患儿家属多带患儿参加社会活动,多接触外界环境,增强患儿阅历,丰富患儿基础生活常识,并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情况,其中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总分80分,30分以下表示患儿无孤独症;得分在30-50分表示患儿有轻度孤独症;得分在50-70分表示患儿有中度孤独症;得分在70分以上表示患儿有重度孤独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与治疗前相比降幅在48.9±2.3,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与治疗前相比降幅在26.4±1.8,实验组患儿临床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虽然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康复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Huang Yanxia等临床研究发现,对孤独症患儿给予早期心理疏导,纠正患儿认知错误,鼓励患儿多说话,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对提高患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社交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孤独症患儿在给予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多给予患儿理解和支持,树立患儿家属临床治愈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治疗依从性是十分重要的,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帮助患儿提高日常活动能力的同时,应注意患儿家属情绪的变化,消除患儿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躁、忧虑等负面情绪。
本次实验发现,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降幅水平(48.9±2.3vs26.4±1.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儿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资料:
[1]詹颖.家长,孤独症康复训练的“支点”[J].中国残疾人,2015,12(4):44-45.
[2]胡春维,魏玉珊,孙艳萍等.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2(2):131-133.
[3]李智永.小儿智力糖浆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24(2):165-166.
[4]Huang Yanxia, Gao Chengge, Zhao Xiaoyan, et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utistic children's parents emotional and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J]. Chinese Journal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2014,25 (1): 19-22.
论文作者:王秋水,何宗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患儿论文; 孤独症论文; 儿童论文; 个体化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实验组论文; 自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