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运行机制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学者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贝纳西的非均衡理论。虽然这两种理论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材料,但从总体上说远非科学。要做到科学地探讨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机制,我们仍然离不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问题时,对实物量与货币量以及两者的关系极为重视,并对它们进行了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但是,长期以来,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提出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变成了以产品经济为背景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这是把处于建立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时期的当代人的思想,强加给马克思。另外,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只是从实物平衡的角度去介绍和评价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因此,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仅仅是关于实物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理论。这种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介绍,使不少人对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产生了误解,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过惊人的混乱,以致现在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时,不少人往往只是注重从西方经济学中寻找均衡或非均衡分析工具。因此,对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重新加以介绍和评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根据我们的理解,可以把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重新作如下的概括: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时,是以种种假设条件为前提的。且不说隐含的假定条件,仅仅就马克思本人明确提出的假定条件,就有这样一些:第一,“假定只有贵金属货币的流通,假定在这个流通中又只有现金买卖这一最简单的形式”;第二,假定不存在对外贸易;第三,“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第四,“假定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革命”;第五,“撇开固定资本在当年因损耗而转移到年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①a]马克思作这样一些假定,目的在于认识社会再生产内在均衡的一般条件,而不是对社会再生产的实际过程作具体分析。从现在的观点看,马克思对社会再生产内在均衡条件的分析,实际上是在探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约束条件或均衡条件。显然,要对社会再生产的实际过程,或者用现在的用语说,要对市场经济实际运行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放弃这些假定(马克思本人在《资本论》的某些地方,实际上正是这样做的)。我们在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马克思在“先不考察作为交换媒介问题的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专门研究了简单再生产中实物量在第Ⅰ、Ⅱ部类内部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比例,从而得出简单再生产中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条件:Ⅰ(V+M)=ⅡC。马克思在分析扩大再生产时,同样“只考察商品,而把货币流通撇开不管”,从而得出扩大再生产中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条件为:Ⅰ(V+M)>ⅡC。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条件表明:社会再生产过程“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①b]
马克思撇开货币流通,分析社会再生产中的商品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并不意味着他忽视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因素。相反,马克思非常重视货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独特的作用”。他认为,“就象简单的商品流通不是单纯的产品交换一样,年商品产品的交换也不能分解为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单纯的、直接的互相交换”[②b],实物量在第Ⅰ、Ⅱ部类内部的交换,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通过货币流通来完成的”。因此,在撇开货币流通等许多假定条件下,分析了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条件后,马克思就引进货币因素,对第Ⅰ、Ⅱ部类内部以及两大部类之间在货币流通下的交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外,马克思还认为,货币虽然不是社会再生产的要素,但它是“年再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③b]这体现在:第一,社会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不是实物(尽管实物是生产要素),而是货币(尽管货币不是生产要素),并且,社会再生产是以生产的产品蛹化为货币而结束一个周期的;第二,固定资产必须将其物质损耗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凝结下来,从而贮藏货币本身是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
对货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的分析,使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货币使年产品正常交易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交易,即“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买,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卖”。这样,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社会再生产的均衡,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即“单方面的买的价值额要和单方面的卖的价值额互相抵销”。而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形式这一事实,已经包含着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不仅起着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也起货币资本的作用,同时又会产生这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使交换从而也使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某些条件,而这些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生产的自发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现象”,“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呈现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原因”。马克思在这里是针对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的,如果抽象掉市场经济的这种特殊形式,那么,因货币因素导致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并由此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失衡情况或非均衡情况,则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克思看来,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并由此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失常的因素,不仅是货币量,还有实物量。因此,马克思引进货币因素分析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非均衡状态后,又引入了不稳定的固定资本更新因素。通过具体分析固定资本的损耗和补偿问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实物因素导致社会再生产的实际过程必然处于非均衡状态。具体来说,马克思认为,寿命已经完结因而要用实物补偿的那一部分固定资本(这里是指在消费资料生产中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的数量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一年数量很大,那在下一年就一定很小。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总额在一个场合则必须减少。这种情况,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即一方面要生产出超过直接需要的一定固定资本,另一方面特别是原料等等的储备也要超过每年的直接需要(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生活资料)。“这种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制。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却是无政府状态的一个要素。”[①c]
总之,马克思在无货币流通等各种假定下,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均衡条件或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条件,然后,引进货币这个社会再生产的“内在因素”和引进不稳定的资产更新因素来对社会再生产作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实际过程是处于一种均衡制约下的非均衡状态,而不是一种均衡状态。这样,如果抽象掉制度因素,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实际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均衡制约下的非均衡特性。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均衡只是指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约束条件,而决不是指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非均衡是指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状态,即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只能处于非均衡状态,而不可能处于均衡状态。不过,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约束条件,使这种非均衡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偏离均衡的程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上限和下限。一旦超出这种上下限,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就处于一种破坏性的非均衡状态。
与马克思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相比,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只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均衡问题。瓦尔拉斯认为,“实际上我们尽可以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巨大、广泛的市场,由各种专门市场构成,社会财富就在那里进行买卖。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寻出在这类买进和卖出中会被自动地遵守着的一些规律”。[①d]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瓦尔拉斯在假定“市场中的竞争是完全的”和“假定由一个掮客居间”根据商品供求关系随机喊价的情况下,采用理论的和数学的方法分析了两种商品的互相交换和多种商品的互相交换,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的确定定律和均衡价格的变动定律。均衡价格的确定定律是:假定能用以制成各种产品的有多种服务,并且假定这些服务是以通货为媒介来交换其产品的,那么,要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或者是,要使以通货计的这一切服务和这一切产品的价格稳定,其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是:(1)在这样的价格下,各种服务和各种产品的有效需求相等于其有效供给;(2)产品的售价相等于制造这类产品时所使用的服务的成本。如果这两种均等并不存在,那么,为了要实现第一种均等,就得提高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的那些服务或产品的价格,降低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那些服务或产品的价格;为了要实现第二种均等,就得增加售价大于生产成本的那些产品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大于售价的那些产品的产量。另外,均衡价格的变动规律是:假定有多种产品或服务,并且假定在借助于通货以进行交换的一个市场中,处于全面均衡状态,这时,如果其他情形都不变,而对一个或多个参与交换者说来这类产品或服务之一的效用有所提高或降低,则以通货计的这一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将上升或下降。如果其他情形不变,而在一个或多个持有者掌握中的这类产品或服务之一的数量有所增加或减少,则这一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将下降或上升。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瓦尔拉斯利用边际效用价值论,研究了市场交换中的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规律和变动规律。在探讨一般均衡价格的规律时,瓦尔拉斯实际上在种种假定条件下,把市场经济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来加以研究,并且,力图把握和通过数学模式来描述构成市场经济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直接所涉及的问题是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规律和变动规律,但是,实际所涉及的问题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比例制约关系。在论述形式上,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似乎是对诸如商品交换、价格形式等经济现象的描述。实际上所论及的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即一切商品之间的比例制约关系。不少西方学者误认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对市场经济实际运行的描述,从而错误地将它直接用来分析市场经济在实际运行中的种种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种种经济均衡理论和经济均衡政策。与这些西方学者相比,瓦尔拉斯本人对其一般均衡理论要清醒得多。瓦尔拉斯强调指出:“事实上,理论解法几乎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绝对不切实用的”,从而他本人“绝对无意用理论解法来代替实际解法”。不过,瓦尔拉斯也强调,“目前我们所要探索的是一般的交换问题”,因此,理论解法和数学解法“是不可缺少的”。
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相反,最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非均衡理论或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西方社会被广泛利用来研究市场非均衡和价格机制的不完善问题。法国经济学家让-帕斯卡尔·贝纳西是西方非均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贝纳西认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研究的是所有市场都出现的情形”,而且它“唯一考虑的”是价格信号。另外,“像失业或商品短缺这一最重要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却只是通过某些特定的模型来研究,其中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无疑是最著名的。”市场非均衡理论则涉及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方面,即先从单个市场和行为人的基本微观经济学开始,发展到较为复杂的多个市场模型,从而论述了市场非均衡、数量信号、非竞争价格制定和预期等问题。[①e]
具体来说,贝纳西认为,经济行为人是在他们历史地积累起来的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他们的预期的,每个行为人都可能有自己“理性的”或者“不理性的”预期结构。因此,所有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可能导致许多市场的非均衡。而某些市场上的非均衡能传递到其它市场,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导致一个市场的非均衡可能产生于不同的根源,因此,非均衡理论模型典型表现为区域的变化。另外,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市场,其调整不仅可以通过价格进行,而且可以通过数量进行,从而行为人不仅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而且也对数量信号作出反应。在这里,数量信号同瓦尔拉斯理论中唯一考虑的价格信号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数量信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处于超额供给情形的劳动市场上,它们就是失业,而在超额需求情形中,则是劳动力短缺;就商品市场而言,在超额供给情形中,它们将导致过剩的生产能力,或者,在超额需求情况中,导致生产品或消费品的配给。因此,数量信号能被描述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和普遍的。由此,贝纳西强调,“这种理论不仅允许我们去描述一般均衡之外的通常的‘竞争’体系,而且允许我们去描述具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不完全竞争体系,后者已经日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也可能使我们洞察那种价格被中央当局固定的经济的运行,如同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情况那样。”[①f]贝纳西认为,市场非均衡理论比“假设市场出清的新的古典的方法和只考虑超额供给的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方法更具一般性。实际上非瓦尔拉斯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们内生地孕育着多种子区域,这使它们成为一种能综合貌似矛盾的理论,指明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和通过引入新的可能发展的情况而在事实上使这些理论更为一般化的理想工具。正如我们在各种例子中将看到的一样……有些子区域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另一些子区域具有‘新的古典’特征。然而,也还有一些子区域,由既不同于凯恩斯模型,又不同于新的古典的模型所形成。”[②f]
如果说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所涉及的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比例关系的话,那么,贝纳西的市场非均衡经济理论所涉及的则是市场经济在实际运行中的非均衡状态。贝纳西正确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是非均衡的,而不是均衡的。但是,贝纳西没有能够看到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是受其内在比例关系制约的,从而未能看到市场经济实际运行机制具有均衡制约下的非均衡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贝纳西的市场非均衡经济理论仍然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情况。当然,应该承认贝纳西在研究市场经济实际运行的非均衡问题中,提出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思想材料,从而值得我们利用来研究中国的市场经济问题。
综上所述:直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尽管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的方面看,他们的理论仍然未达到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高度。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贝纳西的市场非均衡理论极其典型地反映了这点。因此,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机制问题时,绝不能忽视马克思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同时,也应注意西方学者在这方面所提出的一些具有科学价值的思想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市场经济实际运行的基本特性,即均衡制约下的非均衡性,并据此在我国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注释:
①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37、528—529、436、440页。
①b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38页。
②b 同上书,第504页。
③b 同上书,第538页。
①c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27页。
①d 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9页。
①e 贝纳西:《市场非均衡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①f 贝纳西:《市场非均衡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②f 贝纳西:《宏观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分析方法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4页。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经济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交换价值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社会再生产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