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李秀[1]2001年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存在的互操作问题是近年来国际数字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数字图书馆系统依托于网络而存在,是为了解决当今因特网上存在的信息查找困难、异构系统间缺乏互操作性以及缺乏对大规模分布数据的操作机制等问题而产生的。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对分布式存储的信息的知识化组织、智能化访问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基本目标,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互操作问题就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论文采用文献调查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比较方法、个案研究与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互操作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系统、可互操作性、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可互操作性等概念进行剖析,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互操作问题,指出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是解决互操作问题的决定性因素;(2)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主流分布式构件模型CORBA、COM/DCOM、JavaBean的比较分析,论文认为在互操作问题上应当采用以CORBA技术为主的解决方案;(3)对国外本领域采用CORBA技术实现的两个典型互操作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确定CORBA+Java是互操作问题最具潜力的解决方案;(4)融合CORBA和Java两种技术,设计了一个简单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模型SDLSIM(Simple Digital Librar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Model),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最后指出了系统实施面临的困难。

李珍[2]2004年在《数字参考咨询规范化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在网上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参考咨询系统需要开放、互操作和集成,规范化是其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问题。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阐明了数字参考咨询规范化的含义和意义。(2)综合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规范化方面的研究工作,阐明了QuIP、KBIT、QATP等研究成果的内容和特点。(3)创新性地提出了问题生命周期概念,详细分析了问题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与各种典型的数字参考咨询业务流程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参考咨询问题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存在的规范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剖析。(4)从数字参考咨询问题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问题分配阶段存在的规范化问题主要是基本数据描述和系统互操作,其解决方案是元数据标准和问答交换协议;问题回答阶段存在的规范化问题主要是质量管理,其解决方案是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问题保存阶段存在的规范化问题主要是问答保存和利用,其解决方案是知识库标准。论文对它们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并集中探讨了VRD、CDRS/QuestionPoint、NISO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机制”等项目或组织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5)论文最后对数字参考咨询规范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规范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夏翠娟[3]2005年在《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及其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W3C倡导的语义万维网(Semantic Web)的兴起,语义(Semantics)逐渐成为改变我们目前信息交流环境(Internet)的一个关键元素。而语义互操作(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作为一种高层的互操作理念,作为一种亟待解决的用户需求,变得极其重要和引人瞩目。语义互操作的实现,能够使信息的意义(meaning)无障碍的交流、共享和重用不仅发生在人与人、机器与人之间,也能发生在机器与机器、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了语义互操作,将使此机器理解从彼机器传来的信息的意义、使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过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计算机世界信息交流的模式,改善和提升交流的质量。目前,在语义万维网所形成的技术框架下,语义互操作的实现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个大环境下,以提供知识交流、共享和长期保存功能和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作为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异构资源和服务的互操作的主要实现者,具备语义互操作功能,不仅是客观环境和客观趋势所驱使,更是自身得以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之一。随着Internet上无序信息泛滥的加剧,分布式环境下异构信息系统的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用户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语义互操作必然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功能。 本文在经过文献调研、归纳总结、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企图对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理念和技术作一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论述了语义互操作对于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和实现机制,着重剖析了元数据和知识本体在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中的功能和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特别对知识本体所提供和怎样提供核心的语义互操作能力作出了详细的讨论,论文还以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数字图书馆作为案例,探讨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的实现途径。

侯叁军[4]2011年在《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研究》文中认为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技术与人文的互动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工作是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则是其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技术与人文的互动一方面提升了用户对资源和服务的质的要求与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提出了 "随需应变"的要求。一是要求系统可以吸纳先进的技术成果,能够与技术发展相同步、相适应;二是系统可以"随需应变",以敏捷的方式反应"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的要求,从而以更加简便、更加有效地方式实现图书馆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用户服务。从数字图书馆的具体实践来看,"系统孤岛"现象是造成现实环境中"信息孤岛"、"信息淹没"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解决这一始终存在的问题的根本途径也依赖于从数字图书馆系统自身建设开始,而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则为我们在系统实现层面提供了一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本文聚焦于SOA框架之下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研究。文章在对数字图书馆系统存在问题、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研究进展、数字图书馆系统与系统架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SOA理论与技术框架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SOA框架之下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进行研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要素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要素模型;对数字图书馆系统构建的要素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数字图书馆系统构建的要素模型;对面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分析模型;对面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目标进行了思考,总结提炼出了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对面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架构与服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面向服务的业务域分析思路与分析范式,并对业务域系统与服务分析的主要环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分析建议;本文最后还从机构组织层面对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的相关机制与策略进行了探讨。等等。本文认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与系统业务流程的一致性,为统一框架下随需应变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数据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之上的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在资源共享利用与平台整合等方面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其意义和"车同轨、书同文"一样深远。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基于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及"要素说"的理解,给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要素模型。模型以四面体的形式构建的,旨在说明: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之中,无论以哪一个要素、哪一个节点为中心、为出发点,理论上都需要处理好与其他要素节点之间所构成的线上的关系,处理好与其他要素节点所构成的面上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字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他们之间的互动促进图书馆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推动了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基于对数字图书馆建设要素的理解,给出了数字图书馆系统构建的要素模型。该模型表达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方面——以系统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体现了以服务为主导的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要求在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处理好要素关系,它们都是系统构建、系统架构设计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需要结合具体的实施环境包括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加以权衡。3.基于对SOA的理解,结合数字图书馆系统构建要素模型,给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分析模型。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以服务为基础的,服务是面向服务架构中关键的组织概念。如何实现标准化服务分割、实现服务定义,是面向服务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模型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分别表达了实现服务分割可能方式以及服务分析的叁个维度。模型结合了要素分析、业务目标分析、自顶向下的流程分解分析、自底向上的技术分析等元素,应用该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分析中实现业务与技术的匹配,从而实现对服务的标准化服务分割。该模型也为数字图书馆模组化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不仅限于SOA。4.总结提炼出了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认为所提出的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得到"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图书馆用户服务理论"、"图书馆学五定律"等相关理论的支持,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系统建设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系统相关业务流程的一致性,为统一框架下的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提供了可能性。5.结合目前学者们关于系统架构的研究及现实世界中部分数字图书馆系统案例,以系统建设总体目标为指导思想,运用所提出的系统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架构与服务的分析思路与分析范式,并对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业务域分析的主要环节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建议。这种分析局限于个人的认识与经验,值得进一步商榷,有待于实践中不断完善。

赵悦[5]2005年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海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网络化组织是其重要特征。如何对数字图书馆海量、分布、多媒体、多格式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是图书馆人所面临的极具挑战的工作。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是对数字资源进行选择、描述、整合,以方便资源存取和利用的过程,决定着数据存储和检索的质量,影响着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性能。元数据即是对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组织和处理的基础,其应用与研究已得到了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关注。 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体系是数字图书馆所采用的信息描述的方法,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础结构,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描述、组织与管理、保存、检索与服务各个环节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元数据通过定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以及由数字对象构成的资源库的组织结构,决定着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方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无论是存取过程还是检索过程,都是以元数据方案为基础实现的。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元数据的研究实践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关注描述型元数据的较多,关注管理型元数据和结构型元数据的较少;对元数据的理解与应用多停留在平面层次,而没有从数字图书馆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元数据应用方法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共包括6大部分的内容,即引言、元数据概述、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方法论研究、国家图书馆应用实例分析以及发展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元数据的基本理论、主要格式以及元数据互操作问题;论述了元数据在数字资源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的现状,分析了保存型元数据和集合型元数据的应用趋势;并从方法论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原则、流程,元数据应用的参考模型以及框架体系;以本文作者亲自参加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方案的建设实例阐述了元数据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式;本文最后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

刘炜[6]2006年在《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文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研究领域,关注的是对一个有组织(或称为有序)的信息体的构造,不论这个信息体是分布的还是集中的、虚拟的还是实在的,以满足特定的信息需求,不论这个需求来自真实的用户还是机器代理。数字化和网络化,特别是近20年来互联网的指数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为了更好地组织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然而要从根本上提高数字图书馆对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的处理能力,准确而全面地提供信息服务,有赖于机器对网络信息的自动处理和“理解”能力。因此实现语义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突破口。 “语义”指“信息的含义”,“互操作性”是不同平台或编程语言之间交换和共享数据的能力。解决异构信息环境中信息系统之间的高层互操作问题是数字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而语义互操作是其中的重点和核心问题。这并不是说目前的互操作解决方案中没有考虑语义互操作,而是没有把语义互操作当作独立的目标来考虑。本论文提出对于数字图书馆须定义和设计一个独立的语义互操作层,使数字图书馆所包含的信息资源获得语义的“显性”化,而不是隐式地、内含地包含在语法和具体的系统实现中。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针对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和互操作需求特点,将本体论作为语义描述和实现语义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提出了一种以规范的元数据表述和本体服务架构的表示模型和数字图书馆语义的结构化、形式化方法,并研究了相关策略和理论;同时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集成和服务集成的特点和需求,以及现有各类互操作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语义Web服务架构,并根据该模型架构提出了一套具体操作方法和策略。本文以集成模型为基础,以面向对象模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语义表示,以元数据和本体作为共享的基础,将资源的组织、结构与服务模型有机结合起来,本文的主要特点如下: ● 在总结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现有技术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的语义互操作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套数字图书馆语义结构模型,并总结了其表示和实现形式,为数字图书馆语义的提取和形式化表示提供了框架。 ● 提出规范的数字图书馆语义化方法,包括规范的元数据方法和本体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结构化、层次化方法对数字图书馆语义信息进行组织和存储。所提出的资源集合(站点)元数据方案正在申报作为科技部标准。 ● 对于应用Web服务实现基于本体的语义互操作服务,包括语义模型的动态映射、转换和服务合成,提出了一套实施架构,并提出两种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应用于建立数字图书馆语义架构:自底向上法和自顶向下方法,前者通过各类语义规范的实施应用于建设全新的具有语义互操作层的数字图书馆,后者通过语义抽取、标注等方法应用于对目前提供网络服务的各类资源集合和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集成和服务集成。 ● 在一个应用实例——名人手稿数字图书馆的体系设计和系统开发中建立了基于本体的语义互操作原型,实现了规范的语义描述架构和基本的与其它数字图书馆和资源库的语义互操作。 本文的研究从对数字图书馆宏观结构模型和微观数字对象模型的探讨出发,以形式化、外显化的元数据和知识本体为要素构建数字图书馆语义架构,作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的基础。在大量调研现有理论模型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将资源的组织、结构与服务模型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型在语义表示方面进行了许多扩展,对元数据资源及资源集合描述术语体系、元数据和本体的形式化表示、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语义服务的架构等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案。对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创建或信息与服务集成,本文所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框架模型,并为深入研究,完善各类基于语义的自动服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起点。

于晓燕[7]2010年在《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二者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上具有诸多的一致性,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研究中常常引入网格技术。可以说,网格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支持。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建立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之上的采用先进的网格技术构建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互通互联。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具有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自治性等特点,这些资源可能属于某个组织或个人,并且存在于多种异构平台下,数字图书馆网格必须要将这些分散的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并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整合成一个信息资源系统,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就可以访问到网格内所有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数字图书馆与网格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探讨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的相关运用,旨在研究具体的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模式。该项研究对于把握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起到启发和推动的作用。全文共分8章,其中第3至第7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着重指出开展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是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数字图书馆为适应用户信息使用行为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数字图书馆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必然要求;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对网格理论和数字图书馆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国外与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重点的剖析,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叁章首先对经典网格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类型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比较,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设计了一种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层次式数字图书馆网格体系结构。该结构共分四层:资源层、调度层、应用层和门户层。第四章从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构成及特点出发,分析了传统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的一般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的模型——全局/本地双层资源池模型,并对资源组织的过程及工具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阐述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发现的目标,对四种资源发现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和层次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了一种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方法,并描述了其原理和算法以及改进后的效果评价。第六章分析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与目标,提出了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是面向个性化的集成式服务模式,个性化强调的是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而集成服务则体现为用户对资源和服务的存取是无缝的、透明的、一站式的,用户能够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任何资源和服务。并对该模式主要包括的六项内容——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自适应学习服务、智能导师服务、科研协作服务、知识增值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七章围绕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阐述了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并对包括自主访问控制模式、强制访问控制模式、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式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式在内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用基于任务和角色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的主要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点是:(1)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根据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结合分层式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设计了一种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四层体系结构。该结构既体现了网格异构环境的整合,又突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功能。其中,最底层为资源层,它为数字图书馆提供各种数字资源和计算能力的支持,是整体结构的基础支撑;第二层为调度层,它主要起到屏蔽异构环境、调度程序运行、监控维护网格安全等作用;第叁层为应用层,它主要解决信息资源组织、用户管理、数据挖掘等问题。顶层为门户层,它直接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功能。(2)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式资源组织为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工作准备,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基础。网格环境下资源的数量庞大且具有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自治性等特点,通过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一般模式的分析并结合网格资源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型——全局/本地双层资源池模型。该模型通过划分资源的本地域和全局域,实现了资源的分层次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查找的效率,同时降低了通讯瓶颈。(3)提出了一种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方法随着网格规模的扩大,网格中节点的结构也愈加复杂,资源发现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对整个网格资源共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网格的性能。在对资源发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式资源发现模式的改进方法。改进后的模式增加了高宽带节点与低宽带节点的概念,在继承原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增强了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提高了资源查找效率。(4)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和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即面向个性化的集成式服务模式,并论述了该服务模式的六项内容: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自适应学习服务、智能导师服务、科研协作服务与知识增值服务。(5)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和基于角色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式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因此需要一种能实现通用服务、辅助智能、全局一体及自主控制的访问控制模式。根据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具体要求和自身特性,提出了一种将基于任务和基于角色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式,该模式具有双重特性,既可以通过对角色的职责分离和继承关系等约束条件进行多种安全策略的配置,又可以增加对任务管理模块与系统状态的参考。

王亮[8]2004年在《数字化图书馆基本体系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信息检索研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急剧增长的互联网资源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互联网资源的规模庞大以及分布式特性是设计互联网信息检索系统的主要困难所在,这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网页搜索引擎设计遇到的一些瓶颈性问题。目前没有一个网页搜索引擎可以覆盖超过60%的互联网全部网页,而几乎每一个搜索引擎的数据更新周期都在一个月左右。再者是多种数据资源的互操作问题,除了网页资源外,网络上还有FTP、Video、各种专业数据库等其它各类资源,如何对这些资源整合利用至今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本文从解决异构数据库互操作这个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入手,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协议(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tocol for Digital Library)”,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扫清了一个基本障碍。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域内资源整合系统(Domain Resource Integration System, DRIS)”理论,为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新一代互联网的信息管理模式”这一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DRIS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整合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建立一个互联网信息检索基础性平台。以DRIS为基本框架构建的网页搜索引擎在理论上较现有的以Google为代表的第二代商业搜索引擎在一些关键性能上都有较大改进,而且以DRIS为基础还可整合网络的计算资源、软件资源等其它类型的互联网资源。我们还设计了以DRIS为数据源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MyLibrary@HUST。

余玲[9]2007年在《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大量可读取和利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之上的,优质的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如何安全地存储数字资源、快速便捷地获取数据、在系统崩溃时恢复数据,这些都是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数字资源的存储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之一。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在资源存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扩展性和共享性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呈现出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服务器平台种类多、读者需求复杂等新特点,传统的集中服务系统(如硬盘存储、光盘塔存储、磁带库存储)或者现有的网络存储系统(如NAS、SAN)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数字信息迅猛增长的存储需求。而网格技术擅长解决数据密集型、吞吐量密集型的应用问题,基于网格的存储技术擅长解决海量、分布的存储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方案,并对其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比较了目前广泛使用的DAS、NAS、SAN和ISCSI四种存储方案的优缺点,指出了这些存储方案都不能全面地解决数字图书馆存储问题,因而将网格存储技术引入到数字图书馆存储建设中。分析和研究网格存储的基础理论,总结了网格存储技术的优势,并且针对数字图书馆存储面临的叁个主要问题,即海量、异构和动态存储问题探讨了相关的关键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网格存储模型,从模型体系结构、总体结构和软件功能模块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根据已经构建的数字图书馆网格存储模型,给出了应用方案,具体阐述了应用服务的四个过程(存储描述、存储组织、存储监控与发现、存储调度),并且就存储质量和存储安全两个方面提出了管理策略。

姜永常[10]2007年在《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走向知识服务已成为的时代必然需求。在知识服务转型中,需要在管理机制、技术应用、资源构建和服务主体上分别向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知识构建和数字图书馆的范式演进,而这些演进最终体现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实现上。面向知识服务,我们对信息构建已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知识构建的研究却刚刚开始。所以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的深入研究,需要借助信息构建的理论并通过比较研究,来探讨知识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机理及知识技术的应用。为此,本文从Brookes信息科学基本方程对知识构建中的信息与知识转换理论进行了解读,并对基于知识元的知识构建机理进行了理论探源,从中明确了知识元在知识构建中的核心作用和构建原则,为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知识建筑师在计算机技术和和认知理论的支持下,从文本知识结构分析中发现知识元,并结合知识构建的基本原则进行数字图书馆知识元的抽取与实体描述;按照人类知识体系结构并结合语义Web技术来进行知识元的分类标引和本体建构、表示;从而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元库和知识仓库得以构建,并应用本体技术进行语义标注,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系统得以语义互联和互操作,为数字图书馆建立了基于本体的知识推理检索机制;由于不同服务主体在知识组织上的异构性、在存储上的分布性,要求数字图书馆应建立多空间的知识网格体系结构和语义网格,来优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知识空间、语义空间和用户空间,达到彼此互融互通,以此实现数字图书馆分布异构知识的动态智能聚合,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复杂任务,完成用户需求与知识库的相互理解和语义匹配。针对基于知识元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所具有的本体推理检索机制,文中给出了知识元本体推理检索模型,并解释了这种检索机制基于语义网实现的语义推理结构;基此,即可建立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框架,并通过数据模型检索、语义检索和基于规则的推理检索这叁种检索模型来实现一个多层次的知识检索目标。最后,经分析得出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具有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导航、知识挖掘和知识评价等服务功能;并以实际应用中的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为实例,在了解该平台结构的基础上,祥细地剖析了其知识构建程度,指出了基于CNKI平台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改进的设想。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将为CNKI平台的知识构建及其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研究[D]. 李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1

[2]. 数字参考咨询规范化相关问题研究[D]. 李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4

[3]. 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及其实现[D]. 夏翠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 基于SOA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研究[D]. 侯叁军. 南京大学. 2011

[5].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研究[D]. 赵悦. 武汉大学. 2005

[6]. 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D]. 刘炜. 复旦大学. 2006

[7].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构建研究[D]. 于晓燕. 南开大学. 2010

[8]. 数字化图书馆基本体系及实现[D]. 王亮.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9]. 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研究[D]. 余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 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 姜永常. 黑龙江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数字图书馆系统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