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管理分析论文_程甜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管理分析论文_程甜

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95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收益空间降低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也引起了企业管理人员及研究人员的注意。如何有效的提升造价管理的合理性,并且保障企业的实际收益,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现状,笔者简要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以盼能为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问题;对策

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收益为其主要目的,通过良好的企业收益,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关于影响企业稳定收益的因素,也引起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其中工程项目造价管控,则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发展中建筑企业通过工程招标的方式,选择后期的施工合作单位,在此过程中个投标企业,根据自身的预算核算进项目投标。建筑企业则通过比对各投标企业的价格,以及施工经验和经营经历进行评估选择,最终选取适宜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并且符合自身企业收益的投标企业。因此在投标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管控,则为主要影响双方收益,及后期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笔者针对当前工程施工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

1.当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管理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获得了较多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受企业发展的传统管理手段影响,建筑企业对于其工程造价管控,主要通过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管控。而关于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重视度则较低,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造价整体较高,影响了企业的实际收益。因此关于其造价的合理管控,也引起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现象的增加,企业针对其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管控,但由于各类不良市场竞争现象的出现,对于企业招标阶段的造价管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基于当前实际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其招标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整体分析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的落实中,还存在较多的提升空间,例如造价管理制度,招标制度落实,造价管理专业性等方面的问题。

2.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

当前在建筑企业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因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编制内容不完善,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较多。由于项目造价管理人员,未有效的调研分析项目的实际现状,即根据少量的资料进行造价预算。最终在后期的工程施工中,对于企业的实际投入及收益,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由于编制内容存在漏洞现象,企业为保障自身收益,通过增加预算或违规操作手段进行施工,最终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收益现状,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2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弱

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其涉及的工程量核算较多,并且涉及的工程施工周期规划设计内容也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合理的工程量清算以及工期规划,进行最终的工程造价核算,为常见的处理措施。当前在实际发展中因核算人员专业能力较弱,造成的项目造价预算内容不完善,或准确度较低的现象也较为常见。主要体现的不良之处即为,受限于造价管理人员的技能问题及专业素养问题,其对于预算造价中的物料机具价格预算准确性存在问题,最终导致其造价管理核算的应用,存在较多的误差现象,不利于企业的良好收益及稳定发展。

2.3评标方法不科学

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标时,为降低后期合作中出现的造价预算误差问题,以及双方企业交流沟通中的有效性问题。其在招标之前预设了一定的标底价格,即为低于标底价格则无法进行合作。标底价格一般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低造价,招标企业认为如低于标底价格或高于上限价格,则无法保障后期的工程质量或存在政策限制等因素,不利于后期的合作发展。但由于设立了标底价格,造成招标企业在进行合作企业选择时,存在一定的基础限制问题,无法客观,公正,科学的进行合作企业的选择,最终出现了流拍或工程造价过高的现象,不利于招标企业的稳定发展,并且造成项目后期的施工周期缩减,对于工程的质量管控,以及后期的交付验收都产生了一定了的影响。

例1:北京房山区窦店京南嘉园小区三期居住用地,房山区的两块居住用地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招标出让,其中包括曾首次试水北京土地出让新规的窦店地块。在2010年4月26日的拍卖中,该地块拍得的楼面价为4718元/平方米,超过设定的4700元上限遭遇流标。

2.4对标底价审核不全面

单位工程项目的施工造价,同一区域的差异度较小。因此工程项目造价必然存在其底价数据,底价预算造价数据保障了项目工程的稳定发展,并且提升了项目的可行性,规避了因造价过低造成的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当前在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因底价评价审核不完善造成的不良现象也较多。具体体现的不良现象为:投标企业对于标底项目的整体分析管控较弱,最终在实际造价预算核算中,出现了评估过高,评估不合理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实际收益。

3.针对当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3.1招标程序的规范化

招标落实过程中因招标制度不规范,以及招标企业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流拍或不合理招标现象也较为多见。后期建筑招标企业在项目招标发展中,应严格落实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预先落实己方责任及资金投入,以此为后续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发展奠定基础。此后为规避招标中出现的恶意投标等不良现象,招标企业应设立一定的招标门槛,通过设立经营时间,项目经验,企业规模,专业资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项目招标,以此推动整体项目的稳定发展。

3.2工程清单的编制

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清单的编制,为重要的造价管理要素。完善的清单编制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造价预算的准确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期在发展中为有效的增强企业造价合理性,企业应通过提升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方式,提升其工程清单编制质量。具体落实中应针对清单的完整度,工期设定的合理性,资金配置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落实管控。

3.3合理编制控制性标底价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进行造价投标,为保障其标底设定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其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应注重区域范围内,单一工程的具体造价市场调研,以及各类辅助工程的材料成本,施工成本,附加成本的市场现状,以此合理的进行投标底价的设定。此外招标企业方面的也应注重标底审核团队的建立,通过组织基建、水电、木工、物料机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投标企业的标底审核,以此确保最终选择投标企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后期的工程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实际权益保障意义重大。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整体的招标造价管理发展较为良好。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处,后期在发展中为有效的规避造价不合理现象,以及招标不良现象的出现。投标企业发展中应注重对其造价编制制度的落实,并且提升其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招标企业方面则应通过建立专业审核团队,以及设立招标门槛的方式进行落实。以此保障招投标发展的合理性,确保双方的合理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建飞.建设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2]祝耀华,杨海霞.浅谈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招标工程造价的控制[J].招标与投标,2016,(7):48-49.

论文作者:程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管理分析论文_程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