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及其启示_工业遗产论文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及其启示_工业遗产论文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鲁尔论文,德国论文,遗产论文,启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671-5977(2010)03-0077-03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工业生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文化等为依托而开展的游览、学习的体验活动。而工业遗产旅游是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1]

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关系如何?中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我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旅游大多数为工业生产仍在进行,而工业旅游并非这些企业的主业,是为了宣传本企业产品而为之。国内发展工业生产旅游比较成功的例子有青岛海尔、上海宝钢等;而国外的工业遗产旅游多数是在废弃的工厂上所运营的一种循环经济。国外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Ruhr)。

一、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深刻的历史背景

鲁尔区是德国中部最重要的工业区,它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业结构从煤炭、钢铁占绝对优势向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个门类为主转化。第二次转型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仍在继续,欲形成以机械制造、专门化工、汽车配件、能源技术、旅游等12个门类为主的多样化的产业结构。[2]

鲁尔区经历转型的原因是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兴起,煤炭工业萧条了,全球化的分工又让钢铁制造业退出了历史舞台。鲁尔区面临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这个转型体现出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的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为什么要提倡循环经济?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的主要难题,人们开始思索和反思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

随着鲁尔区煤炭钢铁企业的破产、倒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工人失业、人口外迁而引发区域内人口下降、工业污染、区域形象恶化等。如何对待这些废弃不用的厂房及一系列出现的问题,鲁尔区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对区域内植被和大气环境恶化、矸石堆积成山、污水和塌陷坑这些环境的破坏进行了治理;净化了污水;烟囱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装置;购地出让给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鲁尔区主要是在区域内大力开展工业遗产旅游路线。

二、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

在世界上大多数炼钢厂、煤矿停业和闲置的情况下,鲁尔区巧妙地将许多“工业大教堂”改建成颇具吸引力的多功能空间,由此达到利用自身遗产的目的,从而来开展工业遗产旅游。鲁尔区的工业遗址由30个环绕该地区的游览线路相连接,这条线路包含了一些大城市里的景点,这些大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哈根、哈廷根等。

其中埃森的矿业同盟(Zollverein)是其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第一个以工业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埃森的矿业同盟在1932年投产时是个效率奇迹,在1986年关闭的时候仍然是欧洲一流的煤炭生产企业。如今是拥有艺术家工作室、展览空间、餐馆和表演场所的创意中心,矿业同盟是循环使用老工业遗址的光辉典范。这里的亮点是前身为锅炉房的红点设计博物馆(红点设计大奖、iF大奖和工业设计杰出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

其他的工业遗址也各具特色:

波鸿的德国矿业博物馆是鲁尔区工业遗产线路的一部分。游客可随导游到达地下的工作面,这里还重点体现出妇女在采矿中发挥的作用。人们还可以登上68米的塔楼俯瞰波鸿的城市风光。波鸿的铁路博物馆展示了大约180台蒸汽机车、电动机车、客运车厢、货运车厢,游客每个月都可以参加穿越鲁尔河谷的“蒸汽火车游行”。

多特蒙德的工业博物馆也是工业遗产线路的一部分。有颇具创意的展览,记载了矿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其中还有许多互动节目和儿童娱乐项目。

杜伊斯堡的工业遗产线路的一部分即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在这里人们可以攀岩,在贮气罐里可以游泳和参加跳水训练,还可以爬到鼓风楼的顶端远眺城市风光,还可以参观小农场,还可以在大片的绿地上散步、野餐,还有定期的艺术家的表演,届时会将几座鼓风炉完全照亮。[3]

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

(1)工业博物馆模式。例如多特蒙德的工业博物馆、波鸿的德国矿业博物馆、埃森的矿业同盟。

(2)景观公园模式。例如杜伊斯堡风景公园。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现在被改造成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盖尔森基兴的北极星公园等。

(3)商品集散地模式。奥伯豪森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在工厂的废弃地上修建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这里有许多品牌商店,而且不乏有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了德国全国及周边国家例如荷兰等国人前来购物。而且在大商场附近还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户外还保留了一个高117米、直径达67米的巨型储气罐,这个储气罐已经成为奥伯豪森的地标。

(4)政府整体规划为“工业遗产旅游之路”模式。从1998年开始此区域性旅游规划,它包含了30个环绕该地区的游览线路,19个工业遗产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的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等。所有这些都是经过政府周密规划设计的。

三、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的工业旅游多为工业生产旅游,当今结合我国的工业及资源现状,我们更应该重视工业遗产旅游。2009年中国确定的资源枯竭城市共有32个,其中有九个地级市:枣庄、黄石市、淮北市、铜陵市、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抚顺市、铜川市、景德镇市,此外还有17个县级市和六个市辖区。山西省的孝义市成为列入其中的山西省内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4]

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开始大力发展旅游等新兴产业。河南焦作、新疆克拉玛依等资源型城市都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具体做法例如可以在工业遗址区开展商业、娱乐业、会展业、博物馆、科技馆、餐饮、电影业、主题公园等。工业遗产旅游有很高的价值:有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精神价值等。

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吸引投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5]我们应该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中得到方法和启示,并结合我国工业及资源的现状适当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就要对区域内的工业遗产进行清理,查点出地区内有哪些工业遗产遗存。这项工作必须加快进行,因为有些工业遗产正面临被拆毁,要及时抢救。在开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销对路。要分析目标市场,是适合年轻人、儿童还是老年人。因为儿童一般是感受大机器生产时代的文明,增长历史、经济知识;而年轻人更多的是求新求异,追求浪漫气息;老年人往往在怀旧。所以不同的地区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所指向的目标市场不一样。要开发出符合游客要求的产品来。

(二)不能雷同、要有创新。工业遗产包含了重要的价值,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在开发时容易雷同而不富有吸引力。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每个工业遗产的内涵,找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这样才有客源,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工业旅游带。前面已经提过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就已经形成了工业遗产旅游带。鲁尔区把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奥伯豪森这些临近的城市都发展了工业旅游,形成了旅游带共同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区域旅游的整体优势。[6]

(四)镶嵌在城市中与城市和谐发展。只有与城市一起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才会得到保护和资助。要把工业遗产旅游和城市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居民就业、社区发展、全民身心健康、城市和谐发展都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工业遗产旅游才会得到保护和开发。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包括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11个城市和4个县,人口520多万,经济总量占北威州的1/3,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德政府在鲁尔区采取积极的结构调整政策,针对产业和就业萎缩过程采取减震措施,同时促进企业间、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形成能源、环保、新媒体、旅游和通讯技术等新产业。在旅游方面,德国推动了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标签:;  ;  ;  ;  ;  ;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及其启示_工业遗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