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趣促学——浅议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论文_何廷春

以人为本,以趣促学——浅议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论文_何廷春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初级中学 646000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但现如今的农村初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是被大家忽视的课程,也是教学最薄弱的课程。

在这样的形式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搞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1.课堂上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拿给学生去实际操作。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

2.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很多都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毫无所知,一些同学虽有所接触,但多半都是在游戏上。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差别,这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难题。

为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充分地了解,即时掌握学生的能力情况,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使其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任命这些学生为“临时小专家”,采取分组教学法等,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带中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到少讲,多引导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使教学效率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以趣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培养学习信心,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在很多的农村初中学校,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这只是学生对游戏、小说等的一种爱好,只要教学中涉及技术问题,或是其他的相关问题,学生就反感了。信息技术课程,不是由学生上上网、打打游戏、看看小说就完事了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实质性的知识才是真谛。因此,在农村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因素,积极地给学生讲解网络世界、计算机世界的强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

论文作者:何廷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以人为本,以趣促学——浅议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论文_何廷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