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两种版本的比较研究_化学实验论文

初中化学教材两种版本的比较研究_化学实验论文

两种版本初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初中论文,教材论文,版本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使用上教版初中《化学》进行教学在我们苏州地区已有10来个年头了,笔者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进行教学也将近有10个年头。下面笔者主要就上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中有关“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两种教材中有关“实验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1.上教版教材关于“常用仪器的介绍”的内容应图文并茂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启蒙教学时,往往一开始就会使用到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除了能够借此说明问题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对化学实验中即将涉及的一些常用仪器进行介绍。通过对比两种版本教材关于“常用仪器的介绍”的内容,笔者发现,上教版教材以彩图的形式对各种常用的仪器进行了展示及名称标注,感官效果好是它的一大特点,而以往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图虽不是彩色的,但以表格的形式对9大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笔者认为这一设计的优点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各取所长,上教版教材在“常用仪器的介绍”方面应图文并茂。

      2.上教版教材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的安排设计应布局更合理

      上教版教材中以“附录一 简单图示”和“附录二 简单文字”的形式对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展示和描述,人教版教材是结合图示对每一个实验基本操作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人教版教材的这一做法或许显得有些教条,但实践反映出它对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和培养学生严谨的办事作风有一定帮助。要真正让学生领会这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光有图示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在教学中借用人教版教材中对操作要领的描述给学生进行讲解并要求笔记,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另外,一开始就让学生领会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有利于我们教师直接开展对新知识的教学。在上教版教材设计中把好多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安排在了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影响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例如,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就有加热碳酸氢铵实验,如果学生对酒精灯使用的方法和注意点已有了解,这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所以,笔者建议上教版教材应学习人教版教材有图有解析说明的这一优点,对“附录一”“附录二”进行更好的设计。另外,“附录一”“附录二”上下册重复在资源上也是一种浪费,在教科书内容的安排上也显得累赘,重复是否有必要,希望专家们研究后定夺。

      当然,在上教版教材中把更多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穿插在了教学过程之中。笔者理解这一安排设计的优点是要把较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化整为零,既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因集中学习记忆相关知识而产生枯燥乏味感,又能体现上教版教材旨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方法的理念。关于这一理念笔者是充分支持的,与笔者刚才支持基本操作图示配解析说明也是不矛盾的。但笔者认为要想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教材在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的编排上,关键是要解决好“哪些实验基本操作最好先进行集中编排,又有哪些实验基本操作适合穿插在书本的探究教学中进行”的问题。例如,在上教版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中才出现“气体的收集方法”的提示,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在完成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之后就进行氧气收集方法的探究实验。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呢?笔者思考是否可以把实验基本操作分成几个部分,都以图解的方式安排在新课程的各个时段,如“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洗涤仪器”等安排在第一章;“仪器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等安排在第二章;“过滤”“蒸发”等安排在上册探究完成;“托盘天平的使用”“浓酸浓碱的使用”等安排在下册。

      总之,笔者认为,上教版教材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的安排设计应布局更合理。

      二、对新课程中关于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1.上教版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充分体现了实验探究的教学理念

      两种版本相比较最主要的一大特色是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在上教版教材中明确指出: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2-3]。新课程希望学生在“玩”的同时学到更多新的化学知识。笔者对上教版教材中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粗略的统计,一共有40个,而人教版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一共才10个(另有9个选做实验)。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上教版教材在编排设计中对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理念的重视。

      2.对上教版教材“活动与探究”的实践与建议

      当刚开始使用上教版教材时,笔者与化学实验教师一起也经常为准备实验而忙得不亦乐乎。在规定的每周4节化学课时的教学中,如果真要不折不扣地按书本设计来完成40个“活动与探究”的话,一定会影响到教学进度的完成。

      在进行“活动与探究”时,确实有些学生会表现得很开心,但不可否认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是比较消极的。为了解“活动与探究”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影响,笔者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活动与探究”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许多学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那么爱玩了;二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心理上难免会有要面对中考的压力,所以很难做到放开去“玩”。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将自己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教学,在对A班学生的教学中设计完成了大部分的探究活动,而在对B班学生的教学中只设计进行了7~8个重点实验的探究活动。结果是A班学生在中考前的实验考查中操作能力比B班的学生要明显强一些,但A班学生的中考成绩却没有优势,甚至反而与B班相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这其中除了班级自身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在A班的教学中讲练少对中考成绩的影响应该也是客观存在的。

      笔者并不怀疑上教版教材科学探究理念的先进性,但怎样做到“活动探究”与“演示实验”两者的合理布局,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例如,上教版教材在第一章第二节安排设计了“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的活动与探究,该实验的重点现象都只是燃烧后留下黑色物质,实验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要简单地说明不同物质中含有相同的碳元素。如果时间充裕,笔者认为让学生“玩玩”也未尝不可,但在现实中化学学科的课时较紧,任务较重,在中考中也要占100分的比重。所以,笔者建议在充分调研(从教学进度、课时安排、内容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类似这样的“活动与探究”,将其改为“演示实验”或许更为合理。另外,上教版教材在第八章第一节又编排了葡萄糖、面粉灼烧实验,上教版教材的这一编排设计有重复的嫌疑。

      3.对上教版教材“基础实验”的实践与建议

      上教版教材共安排设计了8个“基础实验”,这是对以往实验教科书的一大修改,笔者在实践中把它与人教版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几乎同等看待,教学效果良好。笔者建议上教版教材在对“基础实验”的具体要求上可以提得更加明确一些。例如,上教版教材是否可以明确这8个实验就是必做的分组实验,其他的“活动与探究”可否根据具体情况或改为“演示实验”或改为“边教边实验”?如果实践证明完成8个分组探究实验比较合理的话,笔者建议把课本中的40个“活动与探究”加以修改,可将大多数的“活动与探究”改为演示实验,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等,因为在书后的基础实验中已有安排;建议将一部分“活动与探究”改为“边教边实验”,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等,这样设计会更显精简;建议将一小部分“活动与探究”干脆拿掉,如第五章第三节中的“调查当地有哪些废金属,估算一年内当地可产生大约多少废金属”等,不能说这样的“活动与探究”没有意义,但它太过于形式化了,真正去实施探究的学生很少很少。

      4.对上教版教材“基础实验”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建议

      上教版教材可能是考虑到了“粗盐的初步提纯”要使用结晶的相关知识,抑或者还考虑到了在第二学期化学教学中基础实验相对较少等原因,所以将“粗盐的初步提纯”安排到了基础实验6,笔者建议把该实验放到上册学完“硬水的净化”之后进行,或穿插在第三章结束之后,因为这一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练习掌握“过滤”与“蒸发”这两个实验基本操作,放在上册完成,一方面避免了第六章连续做两个分组实验的局促情形,另一方面也给理论性较强几乎没有实验教学内容的第三章充实了实验的内容。

      笔者对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的设计进行了一点改进。笔者在准备这一课和准备这一实验时,对该实验做了如下3处修改:一是把实验1改为了演示,修改它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它与“实验2”都是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同一个条件——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另外一个理由是从安全角度去考虑的,毕竟酒精是易燃物,分组探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二是把实验3“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改为了点燃一支蜡烛,另一支让它在学生的心中温暖地燃烧。这样改的原因之一是蜡烛燃烧是人尽皆知的一种现象,还有是从节约能源、节约时间和减少实验教师工作量的角度考虑的;三是把实验4“观察、比较使小木条和小煤块燃烧所需要的时间”改为了“观察、比较同时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哪个先被点燃”,这样修改主要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

      对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的教学,笔者也做了较大的改动。对其中“金属物理性质”的探究,穿插在了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如对“镁条外观、硬度、导电性的探究”,由于在第一章第三节就探究过,所以笔者觉得再探究就重复了,没有必要,对其他金属的物理性质笔者安排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一起探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笔者在添加了“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基础上把它改为“边教边实验”,既避免了重复探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对“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笔者安排学生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按课本第五章第三节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探究,不再另外进行基础实验。因为这部分内容,课本设计明显重复,可以去掉。

      综上所述,笔者对两种版本初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上教版教材中有关“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应该说,科学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看,这一教学模式也是可以改变学生单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的。当然,要真正实现探究性、实践性、主动性的学习依然是我们课程改革长期努力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任重而道远。

标签:;  ;  

初中化学教材两种版本的比较研究_化学实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