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10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带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导致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传统的管理手段无法对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更会拉低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建筑工程应该加强对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和研究,以此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创新模式;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全社会范围内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创新与变革。但是从建筑行业反映的状况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创新的管理呈现出效率低下,工程质量不高等严重问题,这不利于建筑企业进入到一个可循环发展的健康状态中。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条缕清晰、环环紧扣的行业,因此它的管理也必然是系统而严密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历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转变、创新。因此,研究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模式,实质上是在研究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可能的发展方向。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1.1增强管理的科学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行业竞争氛围逐渐形成,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施工质量达标十分重要。作为关系着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工程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整个工程工期、效益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此,必须对工程管理进行创新,提高其与时代的适应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促使管理效果进一步改善。
1.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单一化特点过于严重,无法将施工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管理系统化程度差,管理水平较低。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创新后的管理模式,要求将人力、物力、财力等的管理,统一为一个整体,解决信息孤岛以及管理单一化的委托,对于工程施工各流程的良好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1.3符合国家发展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由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强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已经成为了评价建筑领域发展水平的硬性指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其与时代的适应性,是与国家要求相符合的重要措施,是建筑领域成长的必经之路。
2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现阶段国家在各行各业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管理理念,要求各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人员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的意识。首先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摒弃落后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积极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现状的管理制度和对应的管理体系,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某建筑企业为例,该企业下派管理人员去其他企业进行学习观察,引进先进企业优秀的管理思想,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该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由企业聘请的专家指导教授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管理员工的综合能力,在这基础之上,该企业每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全国范围内的每一家建筑工程公司都做到如此,那么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就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健全还要包括企业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能有有效避免出现“豆腐渣建筑”。
2.2从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再对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的基础之上,还要不断的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相关技术,改变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计算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确保企业在购买相关管理系统之后,能够真正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某建筑工程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引入了ERP系统对企业进行管理,将系统引入之后,在管理人员中挑选出具有相关技术的人员,强化学习系统的应用,并且通过多种渠道聘请相关的系统管理员,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此外,还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把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员工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去,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ERP系统自动生成的经济效益相关图表,对建筑行业市场大环境的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凸现出来,不断加强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3观念创新,管理革变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建筑行业实现创新,首先需要下功夫的是对建筑行业的人们进行创新思想意识形态的培养。所谓内于心、形于外,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只有从心里真正的认可并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才会在行动上主动积极的加以落实。建筑行业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改革创新、观念现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观念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在行动之前更加积极的进行市场调研,然后分析评估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与真实需求,获得科学的依据与导向去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建筑工程中环环相扣的环节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毫不夸张的说,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就等于是对人的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的素质紧密挂钩。因此要想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就要实现人治,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制定充满人性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和本单位同呼吸共命运。
再次,建筑工程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下的建筑行业在施工步骤和使用材料上都在进行创新。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先做环境监察测试。符合环境指标的要求才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建筑施工行业已经主动地适应要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的、节能的环保理念可以时刻督促施工人员将污染与破坏降至最低,达到不以经济建设牺牲环境建设的目的。
最后,建筑行业的资源使用量极为庞大,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资源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相反的是,这种粗放型的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不自知。创新型的管理将全过程投资控制的理念引入到实际管理中,帮助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从而使建筑行业和国民经济共同腾飞。
2.4目标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地域、性质还是不同的质量要求都影响着施工所需的成本问题,基本的施工目标确定后,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同各个工种签订合同,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合同内容,进行施工工作的安排,一级一级的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明确成本,定期与原计划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最后想办法解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的改变,更应该从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到思想全面创新,保证企业不被经济市场所淘汰。突破固有模式,迈过企业发展的阻碍,让企业可以获得长足的发展,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240.
[2]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王媛媛,荆杨轶.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22(03):153~154.
[3]梁志鹏.建筑电气强电施工工程管理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2):156.
论文作者:张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企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