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性能高及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对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施工技术的高度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进一步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建筑工程无论体量大小都是一项工序复杂、技术要点繁多的系统性工程,由众多相互联系、作用紧密的工序共同组成。任何一项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上的问题。在建筑工程的这些工序中,混凝土浇筑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土木施工工序,是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因此,混凝土浇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稳固程度和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主抓的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提高提供一些思路。
1混凝土浇筑施工常见问题
1.1水泥水化热对质量的影响
水泥水化热的速度、温度直接影响水化进程,水泥水化热速度快,温度变化就大,就会产生水化热缩温裂缝影响结构整体质量和耐久性。因此,使用水化热较高的水泥,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过程,减轻水化热,防止结构内部水泥产生膨胀性。
1.2混凝土配比和搅拌对质量的影响
不科学、不合适的配比以及不合理的施工搅拌,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造成结构强度下降或质量问题。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强调材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均衡,保证各种材料配合科学合理,搅拌制作严格规范。
1.3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在浇灌的过程比较复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质量,混凝土运输,预埋件处理,模板是否严密,钢筋保护层的规范,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等都影响到整体结构的质量,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导致问题出现,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楼面梁、板砼浇筑
在对梁、板结构的砼开展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浇筑施工之前在板的四周标记出板厚的水平线,并且在钢筋的端头涂上红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施工缝的产生,另外砼浇筑必须严格连续开展。混凝土收水后方可开展二次压光操作,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裂缝的产生。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每一施工面砼浇筑严格连续进行,防止任何施工缝的产生。在开展振捣施工操作的过程中,装置尽量快插慢拔,达到均匀振实的目的。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其倾卸高度不能超过2m,旨在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在浇筑楼面砼的过程中,为了禁止施工人员踩踏钢筋,需要在楼面搭设水平走桥。
2.2分段分层浇筑技术
若是施工预留的时间较短,施工面积较长且结构并不稳定,则可以使用分段分层浇筑方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在一地层的第一末端开展浇筑工作,等到混凝土初次凝固时,在进行第二次浇筑工作,并按着这一方式进行之后的分层浇筑工作。但这一方式并不适用于层数较高的建筑项目施工中,在完成顶层浇筑工作后,应在最底层还为完全凝固的状态下,开展二级浇筑工作。若是有效的运用分层浇筑工作,能够在保证整个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之中,减少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总量,特别是对于混凝土结构较长的建筑工程,这一方式能不断地强化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3全面分层浇筑技术
在实施全面分层浇筑技术时,相关人员可在第一层浇筑工作完成后,便直接进行第二层的浇筑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在完成初次浇筑工作后,不会等待混凝土凝固便会进行第二次浇筑工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从短边处开展浇筑工作,之后在对长边方向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技巧能够极大程度的形成良好的水平施工缝,进而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以及精准性,而这一施工方法较为适合面积较小,且厚度较厚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中。
2.4斜面分层浇筑技术
斜面分层浇筑技术较为适用于厚度与面积均较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当结构长度大于3倍,且倾斜角约为30°时,这一施工方式最为适用。在进行斜面分层浇筑技术时,应将浇筑工作分为多层,但不可将每一层都浇到终点,在完成下一层的浇筑工作时,才可返回上一层完成浇筑工作,进而使其形成阶梯状的浇筑方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5剪力墙的浇筑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靠近地面的墙面上浇筑一层5cm高的混凝土,然后再浇筑墙面。这样可以余留施工缝隙。并且,剪力墙现场施工中,必须要对缝隙所在的位置进行充分的了解,施工过程必须连续,不能停。此外,还要根据实际需求让混凝土的密度和接口进行完美的结合,对接口区进行合适的振捣,孔与孔附近的混凝土应处于同一高度,墙体的浇筑应同时完成。在振动施工中,孔与振子应相差至少30cm,孔两侧的振动应同时进行,以防止振动施工对孔的破坏。
2.6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控制
混凝土构筑物中出现裂缝的缘由基本有两个,一个是温度控制有问题,一个是养护时水分控制有问题。首先,温度问题导致的裂缝往往是内部温度应力散发的产物,由于没能有效控制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导致混凝土构筑物外部凝固了,而内部却没能凝固,导致外部已经凝固的部分被迫形成裂缝发散热量;还有一种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的外部温度控制不当,外部的混凝土先凝固了,内部混凝土后凝固,散发出的热量导致了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控制主要在于对水化热、内外部混凝土凝固速度的控制,低热硅酸盐水泥+粉灰减水剂能够减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助于控制水泥的水化热,降低温度裂缝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外部控温设备的投入,在秋冬季节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外部温度,调整外部混凝土凝固时间,可以避免外部先凝固、内部后凝固的情况出现。其次,水分问题导致的裂缝往往是外部水分先干透、内部水分向外散发形成的产物。控制的方式基本是在养护时及时补充水分,在混凝土浇筑的12个小时内进行适量洒水,洒水后在混凝土浇筑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膜,以保证混凝土构筑物内的水分充足,从内至外进行混凝土的凝固,降低混凝土水分裂缝的发生概率。
2.7混凝土的养护
(1)控制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层温度的温差不超过20℃,如果混凝土具有足够好的抗裂性能,混凝土中心的温度和表层温度的差值需要控制在20℃~24℃之间。
(2)在拆模的过程中,中心温度和表层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差值不能超过20℃。
(3)应用适当的保温材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达到缓慢散热的目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可以控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
(4)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一般需要将抗裂钢筋网片铺设在混凝土的表层,这样做还可以预防混凝土的收缩干裂现象发生。
结束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裂缝、麻面、孔洞都是会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因素,必须受到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裂缝、孔洞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李佳侁.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51.
[2]郭树勇.土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02.
[3]刘刚,王明亮.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286-287.
论文作者:梁天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化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