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程,我们将面临城市无序发展、生态资源过度消耗、生产废物大量排放等严峻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出了增加公共绿地数量,并使其布局均衡,加强生产防护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旧城区的绿化建设,构造水网、路网与绿网协调配置的绿地系统等策略,来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营口鲅鱼圈;城市绿地;布局;网络;系统
1. 存在问题
1、公共绿地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
首先,2009年末营口鲅鱼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平方米/人,满足我国规定的2010年不少于8平方米/人的最低标准,但与美国华盛顿为50平方米/人,澳大利亚堪培拉为70平方米/人,瑞典斯德哥尔摩超过80平方米/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此外有限的公共绿地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南部熊岳,西部的海岸线处,剩余的集中在营口鲅鱼圈北部墩台山,且面积不大。城市已建成的中心区并没有公园绿地,仅有几处较成规模的广场绿地和零散的居住区专属绿地等。
2、缺乏完整的防护绿地系统
根据林业站统计资料可知,营口鲅鱼圈防护林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部芦屯镇、望海及海岸线分布处,在对外交通的铁路、公路及贯穿营口鲅鱼圈内的主要河流水域沿岸和道路周边并没有建立完整的防护林带,包括重要的工厂内的卫生防护林。主要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的卫生防护林、大型化工区周围卫生防护林带不够系统。由于缺乏完整的防护绿地,所以不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老城区绿化不足
老城区的道路和单位基本没有绿化,防护林也很薄弱,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绿地景观。英国利物浦对植被类型不同的4个住宅区的固碳水平进行了估计;植树绿化好的区域达到每年每公顷0.13t,是那些绿地贫乏区域固碳量的2倍还多。还有就是密集的成熟树木的住宅区每公顷的碳储存量高达17t,而绿地贫乏和几乎无树的住宅区每公顷的碳储存量低于1t。
4、绿地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不完善
虽然由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等构成的点、线、面状的绿地系统已初步形成,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绿网、道路网、水网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置还有待进一步科学规划与完善。
2优化策略
.2.1均衡布局
兴起于美国的公园运动,确实为城市美化增色很多,但是就以纽约的中央公园为例,我们很难佐证其为城市带来的积极效益与之造成的机动车流量增加、及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消极问题孰重孰轻。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就当前生态危机背景下所造成的能源危机、碳排放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而言,这种将城市公共绿地大面积的集中布置模式有悖于现今低碳理念。因此作者认为新形势下的城市公共绿地规划应该以缩短居民的交通出行距离改变出行方式为目的,做到便捷通达,注重公平,满足各类人的需求。也就是说对于原有的大规模集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做到化整为零的模式,从而增加公共绿地数量并且均衡布局,诱导非机动车出行甚至步行都可到达城市公园,节省远距离旅游或传输过程中的油耗和碳排,同时也满足了新时期市民休闲需求。
从城市气候形成的角度来看,受风向、风速和城市肌理等综合因素影响,绿地“冷岛效应”的覆盖范围往往是有限的。有关研究发现,城市公园的降温作用最多可以辐射到该公园现有尺度的范围。而中小型绿地甚至行道树的降温效果则非常显著,并且可以辐射到100m和1Km的范围之外。因此根据碳汇总量的需求,将大面积的绿色开放空间划分成若干小尺度绿色开放空间,并均衡的分散到城市各处,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而言,将比只建设少量大型或偏于城市一角的开放空间碳汇效果将更为显著。因此根据营口鲅鱼圈的绿地分布现状,作者认为城市公共绿地应该同城市河道、山体、城市各组团、社区中心、居住小区相结合布置,从而达到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量与均匀分布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生产防护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前者是植被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固定于植被器官上,维持其植被自身生长生命活动,同时伴随着植被死亡枯落、土壤碳蓄积与分解等途径;后者则包括多种情况,首先是绿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通过调节城市局地微气候实现降温、保湿、净化空气的效果,在有效缓解城市五岛效应的同时,也降低了建筑、汽车等对人工调节环境舒适性的能耗需求,从而间接清除温室气体,有研究指出,此种方式的节能降碳效果甚至比生物直接固碳还要显著。
因此我们需要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如鞍钢、华能电厂周围营造大面积生产防护林,加强对工业废气、固体悬浮物的过滤作用;在工业区的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污水垃圾处理厂周边,营造防护林;在主要水源地、集水区周围营造涵养水源。在市郊开辟观光果园、菜园、苗圃等生产绿地,既保证城市绿化苗木的供给要求,同时也可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3完善旧城绿化网络
营口鲅鱼圈城市绿地也有与其它城市类似的通病,旧城区留有绿地面积较小,而这个问题则会被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建设的城区较好的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会留有较为合理的绿地布局。当在老城区无法保证城市绿化用地量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加强立体绿化建设比如说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并有利地保证绿地的连续性。而在新城区的规则建设时则更应重视城市绿化用地量及布局情况,不可以随意更改城市绿地的用地性质。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物质和能源的主要交流通道之一,连续性至关重要,低碳理念下的碳汇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保证碳循环的畅通和有序。
而整个营口鲅鱼圈为两个绿环,而最外围的绿环是由辖区东北大片的林地农田和西南的旅游风景区构成,由于旧城的绿化建设不足,致使整体的绿环防护衔接在熊岳旧城区以及新城区处出现了明显的空白带,整个绿色体系空缺巨大,在老城区的绿化继续投入的基础上,今后应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治理和建设熊岳旧城及新城区的绿化上。
2.4构造复合绿地系统
学者研究发现,合理布局的城市绿地系统产生的减排作用往往比自身的碳汇作用还要高。因此构造水网、路网与绿网协调配置的绿地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学者研究发现,科学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才会大幅提高城市自然碳汇能力。并且城市绿地结构形态的多样性可以保护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多种城市绿地结构形态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确定城市绿地碳汇能力。
营口鲅鱼圈城市绿地结构形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等构成的点、线、面状的绿地系统。但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置还不太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道路、铁路、河道两侧建设大规模的带状、楔形绿地,把市区内部各类绿地和市区外围环状绿带连为一体,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整体。利用水系、道路、建设防护林带,形成“水网”、“路网”与“绿网”交织从而使城区绿地和郊区绿地系统贯通一体,构成科学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结合营口鲅鱼圈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集合公园、风景区、防护林等重要绿色要素,以生态绿廊为纽带,各城市组团为子系统,建立“山、海、林、泉”的生态基础网架,构成“两环、两轴、六带”的生态结构体系,最终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空间。
两环:
外生态环:以东北部、东部的大片农田、防护林及南部滨水绿廊,东南、西南部地区的风景区构成最外围的生态屏障;
内生态圈:以营口鲅鱼圈内主要的外围环城公路两旁的绿带为纽带,构成中层生态圈层。
两轴:
横轴水域防护带——指营口鲅鱼圈内沿东西走向的四条河流,即熊岳河、二道河、红海河、沙河,在河流沿岸布置 50-100 米的绿带,构成滨水生态廊道;
纵轴交通防护廊——沿南北走向的沈大、哈大高速公路以及长大铁路两旁建立的防护景观走廊。
六大生态带:
包括西部滨海旅游带、东部农田及山前生态带、墩台山-老虎山-青龙山生态带、沙河生态走廊、红海河-二道河生态走廊、熊岳河生态走廊。由风景区、公园及生态农田区构成的六条生态带,是防止城市过度蔓延的有效手段,并为营口鲅鱼圈组团的发展模式提供生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岚.低碳时代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2]仇保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
[3]詹克斯(英)等编著,周玉鹏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Calthorpe,Peter.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 Ecology,Conununity,and the American Dream[M].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3.
论文作者:宿仁信, 李婷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绿地论文; 城市论文; 营口论文; 鲅鱼论文; 生态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林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