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场营林生产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庞朱良

试论林场营林生产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庞朱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植被覆盖面积较广,多年以来,林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林场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生产属于林场中的种植业生产工作,主要针对林木的种植,提升营林生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提高林木资源的生长率,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把握好对林场营林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的要点。本文将针对林业营林生产中的质量管理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

引言

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发展需要依靠众多的资源与能源,林木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国家对林业重视程度的提升使得其形成了符合自身产业特点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以及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和科教兴林等政策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营林生产工作的进行,进而使得质量管理工作在林场营林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1当前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林场空间的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林场的营林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种苗的质量严格把关,在挑选和购买种苗时要确保种苗的质量,同时按需购买。但在对林场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按照种苗的功能进行划分,而缺乏对种苗生长习性的全面考虑,造成喜阴的种苗被种植在光照时间较长的林场空间区域内,而喜阳的种苗却由于长时间缺乏阳光的照射和滋养,成活率下降、生长率较低,由于林场空间的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和合理性的考虑,对营林生产的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工作人员在种植苗木的过程中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苗木数量或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苗的生长水平。

1.2育苗方式缺乏先进性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较长的周期,同时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光照水平、水分及营养成分的需求量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对种苗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苗木的不同阶段生长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但在当前的林场营林生产工作中,由于对种苗的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种苗进行培育的措施上往往依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没有结合种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设计,同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培育技术手段,没有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导致对种苗生长状况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种苗的成活率,不利于林业的发展。

1.3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

明确的管理目标是营林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因此,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目标能够有效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对林木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对林场营林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在制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过于随意,难以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了种苗生长的速度和质量,延长了种苗的生长周期,并造成与木材供应相脱节,不利于林场经济效益的提升。

1.4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种苗的培育、定期对林场进行巡视进而检查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因此,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但大部分林场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普标较低,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工作中,缺乏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进而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没有充分落实自身的工作职责。同时,林场缺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得他们的业务能力难以提高。此外,由于林场的工作环境较差,待遇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导致质量管理工作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重视对种苗选取和采收的质量

种苗的质量对于林场营林生产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质量越高的种苗其抗病性也越强,成活率与生长率就会不断提升,进而有效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促进林场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对种苗的选取与采收的过程中,要对种苗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种苗的选取要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酸碱度以及种苗的发芽率和抗病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来判断其能够与林场营林生产的要求相适应,同时,还可以通过试验的方式对种苗的质量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母树的长势会直接影响种苗的成活率与质量,因此,在种苗的采收过程中,需要对母树的生长状况进行检验与分析,进而选择优质的种苗进行培育。

2.2加大对营林生产的投资力度

在对种苗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提升营林生产的效率,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依赖于投资的力度。种苗的不断生长使其占据的面积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其生长区域被逐渐压缩,使得光照与土壤的营养度缺乏,影响了种苗的生长水平。因此,为确保种苗健康的生长水平,林场管理人员需要通过扩大培育范围,在培育初期对种苗的长成后的环境、水分及土壤的养分的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保证苗木种植间距的合理性,为种苗的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为满足培育区域的扩建需求与后期造林的支出,林场需要加大用于种苗培育的投资力度,确保种苗生产规模扩大与培育环境的改造具备充足的资金力量支持。同时,实现种苗品种与功能的多样化,进而做到在美化林场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林场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

2.3强化对种苗巡查工作的力度

在培育种苗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种苗生长的状况与过程进行全面的把控,加强对林场巡查工作的力度,工作的范围要针对种苗的树干、枝叶和顶芽等,确保在种苗发生病虫害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一旦发现种苗患病较严重的情况,要将其挖出并种植健康的种苗,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的蔓延,同时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将林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此外,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种苗的生长情况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控制,并确保土壤的通透性与养分,提升种苗培育过程的科学合理性,保证种苗的成活率。

2.4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要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确保工作人员将自身的职责具体落实到位。质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林场营林生产工作的管理缺乏可遵循的依据,因此,林场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好营林生产工作的各项权责,避免管理责任出现交叉的现象,在营林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并依照制度的相关规定对管理人员处于相应的处罚,进而有效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2.5确保营林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在营林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以林木的生长量作为评判产品产量的标准,同时,确保对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与保存率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进而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林场营林生产的效率及林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生态社会的构建。因此,林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发展体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金鸿.林场营林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分析[J].农家参谋,2019(05):84.

[2]吴兆洪.国有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措施[J].农技服务,2016,33(14): 117.

[3]刘志.浅论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J].农技服务,2016,33(06):151.

[4]张显贺.林场营林生产质量管理之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 255.

论文作者:庞朱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试论林场营林生产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庞朱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