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误区的危害及其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是复杂的,而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又只能渐进进行,这就使人们的既有认识,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并引发负面效应。领导者也是如此。只不过由于领导者的地位和领导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领导者陷入误区而造成的负面效应和危害,会更严重。因此,领导者,尤其是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对领导误区给予高度重视,认清其严重危害和实质,并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增强自己的防误、越误能力,以确保领导工作的正确和有效。
一
坦率地说,担当任何一种社会角色的人,一旦陷入误区,都将表现出不健康的社会行为,造成或大或小的不良后果。担任领导角色所固有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决定了一旦陷入领导误区,就必然要伤害他所领导的那摊事业。由于误点不同,陷误程度有别,造成危害的大小也不会一样。若在事关方向、要害、命运的事件上陷入误区,危害就自然大;反之则会小。若在事关整体或全局范围的事件上陷入误区,危害的面就自然宽泛;若在局部范围的事件上陷入误区,危害面就相对狭窄。
这就是说,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论在何处陷误,都将给工作带来危害。不同之处只是危害部位和程度大小有别罢了。那么,领导误区对事业都有哪些危害呢?概括起来,主要危害表现如下:
(一)导致决策失误
当领导的就少不了决策。单位的大事小情怎么办,都得由当家的拍板作决定;下属在执行中遇到问题或碰到难处,还要请示汇报,当领导的听完之后还得想办法、拿主意。可见,当领导的事事、处处都离不开决策。
诱发决策失误的领导误区,来自两大方面:一是领导者主观认识上的非理性的不健康观念和意识,二是领导者对客观实际的主观估测的失察或失真。具体讲,又有三种情况:一是对问题的性质、地位、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对头,或者认识深度不到位;二是对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把握失实,不准确,不全面,不透彻;三是处理问题的原则、策略、时机、方式方法不对路,有偏颇。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领导误区导致决策失误后果的大小,取决于领导陷误的具体误点及其程度。如果在事关全局或发展方向、战略目标这类决策时陷入误区,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能因此而扭曲发展方向,造成管理目标错位,置全局于困境,甚至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倒闭或破产。如果在局部或一般性决策时陷入误区,危害虽然达不到整体受损和影响命运的程度,但也避免不了或多或少的损失。陷误程度与失误后果是成正比的。陷深难以自拔,即使能跳出,代价必定高昂;陷浅易自拔,重新决策挽回损失的可能性也大一些,需要的时间和所付出的代价也相对少一点。比如,投资决策和产品价格决策陷误的各自后果就大不相同。
无庸置疑,领导者进行任何决策时,尤其是进行事关全局、战略和命运的重大决策时,千万要审慎从事,不可草率鲁莽,不可麻痹大意。常言说得好,“行成于思,毁于随”。决策就得审时度势,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急于求成。
(二)导致指挥失灵
领导工作离不开决策,同样也离不开指挥。指挥就是发令调度和组织协调,也是统一思想和整齐步调。犹如乐队演奏、龙舟大赛、航天发射需要指挥,影视剧制作需要导演一样,一个单位的工作,不论人员多少或事情大小,也必须要有人指挥,要有出色成功的指挥。
诱发指挥失灵的领导误区很多。但从大的方面来概括,主要是三大块:一是对体制、组织结构恪守的误点;二是对决策内容把握的误点;三是对运作实情了解的误点。体制和组织结构方面的误点,集中体现在指挥的层次性上。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都各有不同,怎么个指挥法就很有说道。指挥不到位或越级指挥,后果是一样的,都是指挥失灵。对决策内容的把握误点,集中体现在对决策目标及其细化,以及原则、策略、方法、步骤、程序等有失全面或准确,就会使指挥偏离正轨,造成失灵。运作实情方面的误点,表现在对决策实施过程中每一阶段或每个环节的实际情况,了解把握得不够全面、不够细腻、不够确切。在这种情况下作出协调指令,就不可能不导致失灵。
领导误区导致的指挥失灵,不仅使指挥意图难以贯彻下去,造成指挥中断,决策实施受阻,而且还常常表现为指挥者与被指挥者的矛盾、摩擦或对抗、冲突。即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不满情绪、严厉批评、强烈反对、消极懈怠,出现指挥不动或逆反行为。指挥没人听,说了没人动,指挥自然就失去了权威和效力,不再灵验了。可见,指挥陷误也不可小视,照样可以酿成大患。
(三)导致控制失效
诱发控制失效的领导误区,可以来自控制内容,也可能来自控制程序,还可能来自控制前提条件的创造,以及控制原则的恪守和控制类型的具体选择。从控制程序看,如果起始就没有把标准确定科学和详尽,就匆忙进入检查和纠偏,这就很可能将正确纠正为错误,或者错上加错,结果反倒背离决策和计划。“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以“左”纠“左”,就属于此类领导误区的行为表现。从控制的前提条件看,如果领导者对整体目标或目标体系心中无数或含混不清,控制就是糊里糊涂,不会卓有成效。如果对目标的把握出现偏差,必然要控制不当。如果忽视控制机构的建立或作用的发挥,即使领导者跑断腿、磨破嘴,也达不到多级控制的效果,做不到问题出在哪一级就在哪一级解决,偏差发生在哪个环节就在哪个环节及时纠正。从控制类型看,较普遍的误点是重视现场控制,忽视预先控制和反馈控制。近几年人们对反馈控制比较重视了,但对预先控制的认识还缺乏高度。其实,预先控制很重要,它能增强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变,以一变应万变,以多变应一变,避免遇变后慌手慌脚。显然,它较比发现变化后再谋略应变招术的反馈控制,更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领导误区导致的控制失效,即失控,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首先,它必然程度不同地使生产或工作秩序遭到破坏,将有序状态陷入无序状态。不论是整体无序还是局部无序,都将给生产或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使决策或计划搁浅或搁置。其次,它必然造成或轻或重的经济损失。因为任何一项决策或计划的实施,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搁浅或搁置,就会造成前期投入的浪费,而排除阻碍又必然要再次投入,这就使决策或计划的实施成本加大。如果再次投入的负担超出单位经济承受能力,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四)导致竞争失利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社会就是一个广泛竞争的社会。经商办企业有竞争,搞教育办学校也有竞争,从事科技咨询服务和旅游开发同样有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企业来说,最显而易见就是争夺销售市场,什么有奖销售、清仓赔本大甩卖、终身保修……都是这一竞争的具体魔法和招术。
既然市场经济社会到处充满竞争,那么,导致竞争失利的领导误区自然也就会来自方方面面。无论来自哪一方面,一旦陷入误区,都将使企业在竞争中败北,遭受重创,输给对手。创的轻,暂时处于不利地位,还可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创的重,就会元气殆尽,甚至无法生还。人所共知,风险是企业在竞争中根本无法逃避的东西,无险不赚,大险大赚,小险小赚。问题在于如何选择风险和选择什么样的风险。选对了,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即使是危困企业,也可能因此走出低谷,迎来柳暗花明;选错了,企业将因此而陷入困境,至少也会丧失元气,若企业本来就不景气,那就会更惨、更糟。对危困企业来说,可贵之处在于主动选择风险,特别要主动选择能使企业起死回生之类的风险,敢于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总之,在竞争决策这类问题上,领导者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大胆果断。既要防止飞蛾扑火,又要避免坐失良机。
(五)导致形象失宠
做人,要讲究形象。一个单位,不论是机关还是企业、事业,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形象就是人格,就是力量,就是前途和希望。领导误区所关联的形象包括领导者的个人形象、领导班子整体形象,但更主要的还是单位的形象。个人形象和班子形象,反映的是领导者个人和群体的人格、魅力;单位形象反映的是单位的声誉、声望。
决定领导者个人及班子整体形象的业务能力因素,不仅包括业务技术,还包括协调和处理内部关系的水平。如果片面强调组织、纪律、权威、责任和集中,领导者就会给人一个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一手遮天的霸道形象,就会招致下层的强烈不满,就会滋生心理对抗,甚至会引发外部冲突。如果过分注重或迁就个人、自由、利益和民主,领导者就会给人一个事业心差、责任感弱、水平低的“老好人”、“窝囊废”形象,就会招致下属的藐视、鄙薄,甚至是鄙弃,从而丧失领导威严,造成领导失效。这两种相悖形象均由误区所致,都不受人们宠爱,是领导树立自己形象的大忌。
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形象的首要因素。它不仅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更能反映企业经营宗旨和对待消费者的根本态度。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就是效益,就是形象。同种产品的竞争,只能以质量取胜,促销魔法只能蒙骗一时,不是正道,也不会长久。认识不到这一点,就要陷入误区,最终将损毁企业形象。
处理好公共关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关系,切忌在认识上陷入误区。在实际处理上既要恪守原则,维护单位利益,又要讲究策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既不以强而傲慢,又不要以弱而卑屈;攻(进)要有分寸,守(退)要有限度。偏废哪一面都会陷入误区,损害企业形象。
二
突破领导误区,是一个不断提高领导思想、业务素质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的过程。可供选择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如下:
(一)强化角色意识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之中,总是居于某种特定的地位,具有某种特殊身份,担任某种特定职务。心理学将个人在社会组织活动中所获得的身份、地位和职务,称为一个人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是紧密相联的,一般地说,处于什么角色应当表现出什么行为,这当然不是指角色行为的共性,而是指角色行为所拥有的个性。角色行为既有群体制定,也有约定俗成。个体扮演每一社会角色的过程,通常分为角色占有、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这样三个阶段。占有是基础,认知是心理上确定行为模式的过程,实践是将认知内容即行为模式表现于外在行为的过程。
强化角色意识,对领导者来说,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明确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应当具备的心理品质;二是明确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就心理品质而论,包括认识品质、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认识品质是领导者有效进行认识活动所必备的各种特定心理特点,是应备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情感意志品质是领导者对所认识和所做的一切,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即情操,包括美感、理智感和意志。一般说来,领导者应当是“独立型”兼“服从型”的双面性格的人才。“独立”才会有胆略,才能勇于开拓和富于创造,但没有“服从”就极易独往独来,形成抗上或专断。认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对领导角色认知也非常重要,既要明白自己是群众的领袖、首脑、领路人,又要明白自己是群众的勤务员。认清前者,能够增强自我修养的紧迫感,严格自律,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路人;认清后者,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对待群众的态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如果既能成为领路人,又是贴心人,就能够避免不少领导误区。
(二)加强理性修养
加强理性修养,就是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养成理论思维的良好习惯。经验证明,好多领导误区的发生都与领导者的理性修养不够有关。理论思维差,认识能力弱,必然逃脱不了误区的蒙骗;判断、推理有误,从理智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弱,就没法不上误区的当。
加强理性修养,首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防止和克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深刻认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世界观健康,方法论科学,商品经济常识精通,思维和判断便会减少很多差错。其次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搞清楚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才能把握住领导工作的方向,决策才有根据。再次是学习和研究领导科学理论,了解领导方法和艺术,掌握领导规律。
一般说来,理论功底比较深厚的领导者,学者型的领导者,领导层次都比较高;理论上一知半解的领导者,事务型的领导者,不可能处于较高领导层次上。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思维的巨大作用。理论上坚定性和敏锐性,加上灵活得当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领导工作自然会富有成效。凭经验决策,凭热情工作,凭感情处理问题,被偏见、误解、错觉困扰,自然摆脱不了领导误区的迷惑。
(三)消除世俗观念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不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的道德风尚,但也无法否认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陈腐观念。作为社会意识,它们不但毒害着普通社会成员,而且也熏陶着担当领导角色的人们。
追功逐利、组织病和裙带风,是当今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社会病症,它们与世俗观念不无关系。这些病症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市场运行机制构成严重威胁。认同、应变、伪善、妒嫉、内耗和圆滑,也是由世俗心理演变而来的几种社会病。“枪打出头鸟”、“随大流”、“好汉不吃眼前亏”、“睁一眼闭一眼”、“窝里斗”等,就是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无须赘言,这些怪癖不仅使炎黄子孙遭受了长期耻辱和苦难,而且也必然对今天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构成障碍,领导者对此应当高度警惕,切忌陷入误区。传统的义利观和小富即安心态,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风险观念也是格格不入的。
领导者如果消除不了这些世俗观念,无疑等于自我设置领导误区,自投罗网,自找失误。自我毁灭。
(四)摆脱经验主义
领导工作既要靠理论指导,又要凭借经验积累。但经验毕竟不同于理论,它只能是特殊性或个性层次上的东西,而且时限性较强。伴随实践的发展,以往的经验未必有效;即使有效,效率也未必如初。经验是个好东西,但不分时间、地点和情境的变迁而生搬硬套的经验主义态度和做法,绝对不可取,它常常让人陷入误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搞社会化大生产,手工方式的小生产经验就很难派上用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就得靠边站。不承认这一条,最终必将碰个头破血流。
摆脱经验主义,一要刻苦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管理知识、管理规律;二要研究现实。有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指导,有对经营实践的深刻了解,企业领导者就能避免不少误区。
(五)克服性格弱点
通常人们把性格划分为三对六种类型:情绪型;理智型;内向型;外向型;独立型;服从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有弱点或缺欠。由于性格是一种心理定势和思维模式,所以个人是不易认识到自己性格弱点的,甚至会把自己性格的弱点当作优点孤芳自赏,固守不放。
我国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优秀现代企业领导者应当具备以下性格特点:主动、热情、好奇,求知欲旺盛,勇敢、顽强和坚韧,善于交往,思维敏捷,想像丰富,思辨精密,平易近人,胸怀坦荡,宽厚仁慈,富有同情心,兴趣广泛,直爽,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拼搏、开拓和进取,等等。显然,上边提到的六种类型中,哪一种也无法包容所有这些特点。因此,要把这些美好的特点集于一身,领导者就只能加强性格修养和磨炼。这是承担满意社会角色的需要,也是避免由性格弱点陷入领导误区的需要。
(六)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样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干什么就要学什么,当书记的就要学党建理论,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当厂长(经理)的就要学业务,懂生产,会管理。管科研的本身就应当是专家。一句话,领导者必须是业务尖子、技术能手和管理专家,既能动嘴又能动手,说起来头头是道儿,做起来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方能突破因业务不精而陷入的领导误区。提高管理水平,还应当学点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学等基本知识,弥补业务盲点。有出口业务的企业,领导者还应当掌握有关的对外贸易知识,免得同外商打交道时吃败仗。
(七)净化自我心灵
实践证明,领导误区不仅来自领导主体的理论匮乏、角色意识淡漠、世俗观念和经验主义浓重、自身性格弱点、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不足,而且也与自我心灵不净有关。
净化自我心灵,首先要强化事业心、责任感,消除重官心态。领导者应当牢记,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才有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才赋予自己这样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既然承担了这种社会角色,就必须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不能谋官心切尽责心差。自觉履行责任是独立完善人格的唯一标志,责任心是领导主体履行责任的动力,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根本办不到的。当领导的,要切忌抖官牌、扬官威、保官位。防止和克服飘飘然、昂昂然、神气十足、见面“亮”官衔、称呼喊官名的现象。不要上屏幕捷足先登,下基层电话先行。不能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遇上矛盾绕着走。
净化自我心灵,就要健康自我人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无穷的魅力。心理学家把人格分为理想、务实、开拓、超脱、投机、清高、病态等七种类型,领导者应当集理想、务实和开拓这三种类型于一身,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把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根植于社会现实之上、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敢于承担风险和勇于进取的人。
净化自我心灵,更要做到为官清廉。消除聚敛财富、寻求保护、显示权势的思想,克服入乡随俗、法不责众和有福同享等心理,尽心尽力尽责,清清白白为官。
净化自我心灵,还应当注重礼貌和作风修养。要谦恭和蔼,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群众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首创精神。要乐于洗耳恭听群众的意见,冷静对待来自于他们的批评和责怪。要善于去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宽容和帮教犯过错误的人。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团结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而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