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闽琪 杨晓川 李彬彬(通讯作者)
摘要:本文从当今城市中小学面临的接送问题出发,思考中小学接送问题与城市规划,校园设计的联系,通过分析归纳城市中小学接送空间类型,结合案例,探讨校园接送空间的设计策略。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the Transfer Space of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Taking the School Scheme of Bubugao Humanistic Living Area in Donggu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 of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in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oblem of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in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ampus design.Through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the types of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space in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nd combines with cases,discusse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campus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space.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城市中小学校学生接送问题日益凸显。因为接送行为具有瞬时流量大,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城市交通局部严重堵塞,影响一般市民出行,接送效率也较为低下。本文尝试归纳分析各类型的校园接送空间,结合笔者参与过的实际项目,探讨如何通过合理高效的接送空间设计解决接送问题。
1.我国中小学接送空间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1.1.我国中小学校园接送空间现状
“中国式接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而出现的问题,因而大部分城市中小学校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现行2002年施行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仅对建筑做出面积要求,现行2012年施行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对于停车与广场用地的要求也较模糊。因而在校园用地紧张的背景下,更多场地被用于设置校舍或者运动场地,停车接送,人流集散空间不足。现大部分城市中小学校作为接送区域的校前区面积较小,且没有针对接送行为进行设计,导致人车混流,存在安全隐患。
接送空间是指供学生家长驾车接送学生下上课的校园空间,一般包括上落客区域,停车区,等候区,及集散区域。现大部分学校的接送空间除了不能满足实际接送需求外,还缺乏人性化设计。现大多接送空间缺乏休息座椅、软植绿化和指引设施,学生家长与机动车和行人在混杂的场地中共同使用,缺乏秩序性。
1.2.我国中小学校园接送空间发展趋势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校巴管理制度未规范成熟,我国中小学接送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各城市地区发展情况各异,不同城市中小学接送空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现有不少新建的学校已关注到接送空间的重要性,如江苏省如东新区初级中学、苏州实验小学、常州天合国际学校、天津华夏未来中新生态城小学等,已经设定专门的接送区域。
2.城市中小学接送模式
根据接送空间的形态以及在校园中的位置,可将接送空间类型分为校前区街道接送、地面场地接送和地下接送三类。
2.1.校前区街道接送
现大多城市中小学由于用地有限而采用外部街道接送。部分学校会与政府交通部门配合,在周边道路划定专门的接送车位,并在上下学时有人员配合管理。
2.2.地面场地接送
城市学校退让出相对完整的或者线性的场地作为接送区域,为满足“接”与“送”两种行为的需求,设置静态停车区域与动态停车区域。一般与校园出入口相邻。
2.3.地下接送
利用学校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通过楼梯间或者下沉庭院与学校主要活动区域和教学楼形成直接便捷的人行交通联系。此模式能高效的节约用地,集约化校园功能。
2.4.与周边公用场地公用接送
家长在利用学校周边临近的公共停车场或者小区停车场接送学生,学校内部不设大量供学生家长使用的接送场地。此模式学校与接送场地联系相对不紧密,但能有效与周边共享公共资源。
表1城市中小学接送模式
类型特点优点缺点适用情况图示案例
校前区街道接送配合交通管理利用外部街道接送不占用校园用地在高峰期容易造成周边道路堵塞校园用地较为紧张,周边道路通行压力较小广州市天河中学高中部
地面场地接送校园退让或者在校内保留相对完整场地利于人流集散,非接送时间可与周边公用需要一定面积场地用地较为充足,一般城市新开发区域新建学校采用常州天合国际学校
地下接送利用学校地下空间接送集约化校园空间建设成本较高校园用地较为紧张常州市第三中学
与周边共用场地接送利用周边公共停车场或者小区停车场共享公共资源学校与接送场地联系不紧密学校周边区域有相对完善的总体规划
停车接送区 人员集散区 车行流线
3.中小学接送空间设计策略
从宏观层面上,接送空间设计需考虑与学校周边的城市交通相协调,考虑周边道路的通行压力、道路交叉口、人流车流导向等因素;从中观层面上,接送空间应与校园内学生主要活动空间有较为直接的联系,并考虑其功能的整合,提高接送空间的使用效率;从微观层面上,接送空间设计需体现人性化设计因素,满足学生及家长的使用需求,同时作为校园对外空间之一,应通过环境营造体现校园文化与形象。具体的设计策略需适应项目的自身条件,下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实际项目——东莞步步高人文生活区学校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图 1 东莞步步高人文生活区学校方案鸟瞰图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用地面积153925㎡,建筑面积189575㎡,用地内包含一所18班幼儿园,98班小学和48班初中,是规模较大的全日制部分寄宿式学校。校园用地北高南低,原始场地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近50米。
3.1.因应教学模式与场地条件选取接送模式
项目用地南北跨度较大,需在多方向开口。项目用地南侧为绿化保护带与城市主干道,为避免接送车流对其造成压力,方案在南侧设置较长匝道疏导进校车辆。另外该项目接送需求较大,主要为私家车接送和校巴接送两种形式。因而设计采取地下接送与地面场地接送两种模式结合,地下主要满足私家车接送,地面利用建筑底层架空部分设置校巴上下客场地,形成立体式的交通与接送体系。
3.2.平行组织——直接而高效的人车分流
图 2 地下接送空间流线分析图
车行路线与人行部分平行设置,每一部分的人行区域与垂直交通相连,各部分互不干扰,高效迅速。地下接送空间中部设置岛式动态停车,下客区与垂直交通及庭院相连,学生下车后左右分流通向初中部与小学部,静态停车区域设置在东西两侧及负二层,通过地面不同颜色的指示箭头分别引导车辆通向上下客区域和停车区域;地面校巴接送场地利用架空空间,学生下车后能通过有顶半室外空间到达课室。接送区域内人车分流明确,安全有序。
3.3.庭院空间——综合提高接送空间的使用体验
方案以中部的大下沉庭院作为主导组织多个庭院空间联系地下与地上,庭院空间从多方面提高了接送空间的使用感受:
1)改善地下接送空间的采光通风条件;
2)绿植景观与活动场地结合,活跃地下接送空间环境氛围,提高空间品质,体现人性化设计;
3)庭院与垂直交通空间结合设计,带有自然采光的庭院与地下接送空间其他区域形成对比,能利用人行为的趋光性自然地引导地下人流,庭院的绿化乔木等也能引导地上人流;
图 3 下沉庭院透视图1 图 4 下沉庭院透视图2
下转第304页
3.4.功能复合——提高接送空间的使用效率地下接送空间在庭院周边结合校园文化展示廊,小书屋设置等候休息区,地上架空下客区在上下学时间能为学生提供半室外活动场地,使接送空间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4.结语
现今城市中小学接送问题在城市用地紧缺机城市高度机动化的背景下已经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研究学者也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有很多设计者与运营在实际的新建项目中尝试去改善这一状况,由此国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学校案例。本文通过分析归纳国内城市中小学接送区设计,结合笔者参与项目,总结城市中小学接送空间设计策略,希望能为接送空间的研究与设计带来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1.硕士研究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教授级高工 硕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图片来源
表1作者自绘
图1、2、3、4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牛牧.城市新区小学门前区空间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2]史文君.基于接送行为的中小学校等待集散空间研究[D].2015.
[3]杨莉.城市小学校前空间现状评价与对策[D].2015.
[4]崔文.城市小学门前区规划设计指标的量化研究——以青岛市城市小学校为例[D].青岛理工大学,2010.
[5]高晨子.城市普通小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6]邓梦.珠三角地区小学入口空间研究及其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论文作者:林闽琪,杨晓川,李彬彬(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空间论文; 中小学论文; 场地论文; 城市论文; 学校论文; 区域论文; 校园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