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论文_唐叶英,彭雁,荣艳,丁洁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4122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 在本中心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感染控制质量管理品管圈小组,选出12名成员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由一名副主任护师担任,其余人员均为圈员。选定以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控制常规监测项目为目的的主题活动,确定圈名、圈徽、活动口号,开展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每位成员各司其职,发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将在实施活动前和实施活动6个月后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感染控制率。结果活动前检测物体表面、透析机面板、空气、透析用水、透析液和手卫生的感染控制合格率均低于活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HCV的感染率为2.38%,高于活动后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本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本中心感染控制常规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和降低了丙肝的感染率,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中心感染事件的发生。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还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以及沟通与协调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敢做感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室成员参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质量持续改进;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血液净化中心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科室,其感染的监测涉及到环境布局、流程、设备、人员等多方面,且专业性较强和操作复杂。近年来关于血液净化中心出现感染的报导层出不穷,国家卫计委也颁布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要求各级医院严格按SOP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我院按照标准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活动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自上世纪90年代品管圈活动被引入中国以来,相关的医院和科室已进行了多次验证和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但国内将品管圈用于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干预的前后对照实验来探讨品管圈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血液净化中心医生、护士、技师、后勤人员在内共12人,其中男2人,女10人,年龄范围为32~52岁,平均年龄为(38±2.4)岁,活动计划监测项目包括物体表面、透析机面板、空气、透析用水透析液和手卫生细菌培养情况,丙肝抗体阳转率。

1.2.研究方法 在护士长的带动下科室全体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品管圈活动,选定主题:院内感染控制,确定圈名和圈徽,然后将选出的参加人员分为设备检测管理、技术操作管理、消毒隔离管理和手卫生管理4个小组,4个小组成员组成一个品管圈,每组2-3名成员,包含一个组长。组圈之后全体成员集中时间学习品管圈活动的来源、方法、原则、特点和注意事项,使每位圈员都熟悉品管圈活动的规则,对自己的分工有明确的定位。所有圈员学习使用品管圈手法分析原因,拟定对策,通过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管理意识[3]。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分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寻找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各种因素,并进行讨论,最终决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种全员参与的品管圈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圈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来,利于科室的管理与和谐[4]。

根据各小组圈员提出的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因素,所有圈员集体讨论,最终确认本科室存在高危感染因素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科室成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未正确认识到感染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危害;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在进行治疗操作时存在不洗手、不更换手套现象,作为院内感染重点科室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5],因此做好手卫生对于控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水机和输送管道等设备的消毒不彻底,透析机及其他治疗用物物体表面清洁不到位;床单位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布局流程不合要求,透析患者的分区不科学,传染性患者和非传染性患者未进行彻底隔离;科室人员管理不规范:阴、阳性区域护理人员排班不固定,一个护士存在同时交叉管理不同区域的患者的现象;消毒液的配置和浓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科室地面以及墙面的清洁未完全按照标准进行;对陪护的监管不严格,有随意进入治疗区域和不更换鞋入内现象,这些因素均增加了血液净化中心出现感染的风险。

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QCC全体成员讨论并制定了相关措施,统一执行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增强每个人对于院内感染的责任感和意识,特别是新进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流程[6]。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改变布局流程,按分区划分阴性区、乙肝、丙肝、梅毒区,各区之间独立的通道不交叉、不逆向,各区域设置不同颜色的明显标识;加强全体成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监督,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征洗手和手消毒,在病房走廊和病人床尾增设快速手消毒液;每班治疗后由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的床单位进行更换,对透析机进行内、外部的清洁和消毒,消毒剂使用原装原液,避免消毒液浓度误差影响消毒效果,清洁抹布固定一机一用;每班之间开窗通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负离子消毒机每班定时消毒1小时;培训保洁员,对门把手、台面、地面和物表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每周地面、墙面、天花板彻底大扫除一次;水机和输送水管道内部每周热消毒一次,每三月使用化学消毒一次,并加强消毒效果和消毒剂残余量的检测管理;加强对患者和陪护的管理,对于新入或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完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相关检查,并按检查结果进行分区分机治疗,各分区用物有明确标识,并执行专区专用,治疗时间通道门上锁,上、下机时间安排专人管理病人的接送和出入,严格限制陪护随意进出;改变排班模式,实行床位责任制固定排班,每个护士固定相应的区域和病人,减少流动和交叉。技术操作小组严格监督医护人员的操作并记录,对于不按规范流程的操作进行集中讨论和反思,分析不按标准操作流程操作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到要求。

1.3 评价方法 统计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科室院内感染控制常规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包括物体表面、透析机面板、空气、透析用水透析液和手卫生细菌培养情况,并统计透析患者出现HBV、HCV和HIV的人数和感染率,并做记录。品管圈活动结束后也统计上述相关感染数据情况,进行活动前后数据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来描述,定性资料使用率来描述,组间差异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评定,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控制实验偏倚,数据由第三人输入和统计。

2 结果

2.1 感染控制常规检测项目数据统计

品管圈活动开始后6个月均对医院感染控制常规检测项目进行了统计和记录,见(表1、图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净化中心各项感染监测指标,提高检测合格率

图1 感染控制监测项目数据前后比较雷达图

2.2活动前后丙肝抗体(HCV)阳转数据统计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立足于日常工作上的一种小改进,是由下而上、由点及面的质量管理活动,其出发点是自发组织,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使其具有管理权、参与权和自主权[7]。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圈内人员更加注重护理质量,也更加容易获得护理人员的配合和认同[8]。全员参与的品管圈活动,使得每个工作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控制中,每个人的角色都由传统的执行者变为质量控制监督和领导者,增强了个人责任感,提高了护理工作和质量改进的效率[9]。

有研究发现,30%的感染是由于不恰当的操作有关[10],同时有研究证明,透析次数的增加与感染丙肝的几率相关,其中每增加100次透析,感染丙肝的几率就会增加6.1%,另外透析时间得长短与HCV的感染率也息息相关,国内的研究报告中称血液净化中心患者感染HCV的概率为5.6%[11],这些信息均说明了血液净化中心是一个存在高感染风险的场所[12],因此进行院内感染的控制势在必行。有研究发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相关乙肝、丙肝的感染率[13],这也与本项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增加科室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传统的执行者角色转变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监督管理着,增加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能够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监督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共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在本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本中心感染控制常规监测项目的合格率和降低了丙肝的感染率,增加科室成员参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常美,吉小静,戴欢欢.品管圈活动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16(1):106-107|

[2]胡秋云.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吉林医学,2015,15(9):3458-3458

[3]陈文玉,李华,谢银均.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护士对医院文件及规章制度知晓率[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09-410

[4]刘宁,嵇志娟,王净非.调动品管圈圈员积极性的实践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5,24:112-114

[5]黎晓娥.手卫生导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70-72

[6]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7]孙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J].医学与哲学(B),2013,8(4):94

[8]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与康复,20124(2):381

[9]曹树红.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3):241-242.

[10]雷华.护理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13-1814.

[11]刘强,姚丽,刘晓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20.

[12]张冬,孙雪峰,陈香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0,09(10):577-579.

[13]唐利群,蒋海文.品管圈活动在血透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2).

论文作者:唐叶英,彭雁,荣艳,丁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论文_唐叶英,彭雁,荣艳,丁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