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当前,深入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剖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价值
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有悠久的理论渊源,而且具有科学而丰富的理论内涵。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当前我们国家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十九大报告]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工人的生活就越贫穷,这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截然相反的。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现如今,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些方面存在有局部的异化情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象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对于我国当前来说,防止和克服劳动的异化就是要实现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共享,注重分配,防止不劳而获。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例如,法律保障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企业也不断深化改革,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更多的工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标,在统筹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二)注重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经济异化导致文化异化,文化异化作为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社会,伴随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渴望与日俱增,导致人们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人对于自身精神价值的关注日益减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掉入了一个享乐主义的怪圈,文化不在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而成为一种商业性的存在,文化产品也沦为一种谋求物质利益的工具,失去了它的本真,沦为世俗商品,文化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成全面小康,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物质精神两手抓,既要着眼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要着眼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要回归于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小康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要大力开展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做人的行为准则,培养追求“真、善、美”的积极人生态度,寻找人类遗失的精神家园,实现人本质的复归,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以往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高能耗、高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人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态平衡被打破,最终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这种实践目的与手段的背离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因此,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着眼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发展以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建构新型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
马克思认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时,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因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如果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造成异化劳动根源的资本家产生的。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对立关系,就是人与人关系相异化的集中体现,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工人阶级是毫无尊严和自身发展可言的,他们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榨取高额利润的劳动工具和手段而已。
由于无产阶级和被资产阶级的严重对立,导致人与人关系的不平等,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压榨工人赚取高额利润为现实需要的,而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所以必然导致它最终会灭亡。而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人,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人际关系和谐不仅决定整个社会和谐的状态,而且体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当前我们国家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社会和谐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平等的人际交往原则,营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也可以整个推动社会的进步,更能够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十九大报告.人民网.2017-10-28.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迟成勇.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J].广西大学学报,2007(5).
[5]李倩.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理论及现实启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论文作者:张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马克思论文; 社会论文; 理论论文; 人际关系论文; 经济论文; 文化论文; 关系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