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

上合组织、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强国令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 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考察了上合组织、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国家制度环境、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中亚国家内部稳定的制度环境、区域性政治组织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发展。进一步发现,WTO 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进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国人均GDP 和中亚人均GDP 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发展,而距离对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内部应注意沿线国家的制度环境对双边国家贸易影响;外部可发挥区域性政治组织的作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为双边的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制度环境;上合组织;双边贸易

一、引言

如何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与经济发展,是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课题。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通道的中亚五国,既是中国的重要近邻,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贸易伙伴。中亚五国的面积约40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0 万人。近十年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中国对中亚的进出口贸易由 2005年的 87.26亿美元增加到 2014年的450.12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出口贸易由2005年的52.28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40.53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8.48%,进口贸易由2005年的34.98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09.59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2%。

但是,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从图1可看出,自2011年以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不断下降。其中,2012年和2013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仅为15.88%和9.41%,而2014年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同比下降10.47%。出口贸易波动较大,进口贸易下滑更为明显,2014年进口贸易额仅为209.59亿美元,同比下滑22.47%。

由此可见,尽管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双边贸易波动较大,中国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远大于进口贸易,中国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如何保障中国同中亚五国投资贸易便利、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促进双方的贸易合作?

图1 2005-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及其增长率

本文利用中国与中亚国家近十年的贸易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发现,中亚国家制度环境、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外部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中亚国家内部稳定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发展。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加入WTO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距离对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

本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第一,本研究利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数据,分析了影响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加快和促进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中国与周边的中亚国家的贸易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议;第二,本研究从制度环境视角考察了中亚国家政治稳定性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影响,揭示了中亚国家政治稳定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作为区域性政治合作机构上海合作组织有助于维护中亚区域的和平和稳定,因此,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切实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析:n(混合气体)5mol,根据体积分数与物质的量的分数相等,则n(CO2)=5mol×0.48=2.40 mol。CO2被完全吸收,NaOH也完全反应,则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此时NaOH的浓度最大)、NaHCO3(此时NaOH的浓度最小),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用极值思想分析两个特殊情况:CO2+NaOH==NaHCO3,n(NaOH)=n(CO2)=2.40mol,则CO2+2NaOH==Na2CO3+H2O,n(NaOH)=2n(CO2)=4.80 mol,则

二、文献综述

城头,活着的人每走一步,不是碰着死人的脸,就是踩到死人的腿,有时要费很大劲,才能把脚从死人堆里拔出来,脚是拔出来了,血水却直往下淌。

3. 论文标题: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文献来源:冶金分析,2013,33(7):35-40;作者:李小莉,张勤;机构: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亚五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与中国新疆接壤,而新疆又是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高志刚和刘伟,2015;毕燕茹和师博,2010;马惠兰等,2014;黄涛等,2015)。中国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均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高志刚和刘伟(2015)、黄涛等(2015)的研究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新疆出口及双边贸易总量有积极的影响;而马惠兰等(2014)、毕燕茹和师博(2010)的结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经对促进新疆双边贸易影响不显著。上述研究均忽略了贸易国制度环境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从而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以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同为合作重点。其中,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也是连接其他方面的桥梁和纽带。

SCO 在模型(1)和(2)之间的系数分别为0.9553 和0.4118,均显著为正,说明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区域稳定和安远,为双方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了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的具体变量描述和定义见表1。

国内学者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和探讨。赵翊(2014)分析了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沿边阿拉伯国家贸易的主要因素,提出要充分利用宗教文化禀赋,积极开展对阿出口贸易,但是要客观分析阿拉伯国家政治局势,趋利避害,寻求贸易利益最大化。刘育红和王曦(2014)选取2001-2011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17个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加入了交通密度变量,检验了经济带上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增加了城际与区域贸易,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高新才和朱泽钢(2014)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贸易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贸易大国,中国不仅仅是产品出口的市场,还应承担更多责任,从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扩大进口,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张亚斌和马莉莉(2015)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紧密程度、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两国GDP、共同边界、WTO 贸易安排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流量有正向促进作用;两国人均GDP 差额与空间距离等对贸易流量有显著阻碍作用。

本文在上述贸易引力模型上,将贸易国的制度环境引入了模型中。贸易国制度环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的制度环境,无法吸引国内外投资和贸易发展。本文采用普通的OLS 回归分析方法,并对残差项进行稳健异方差调整,以确保参数估计是有效一致估计量。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

在上述模型中,Trade、EM、IM 分别表示中国同中亚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并分别取对数。POL 表示中亚各国的制度环境;SCO 和WTO 分别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PGDPit、PGDPjt 分别表示 t年中国和中亚各国的人均GDP;Distance 表示中国北京同中亚各国首府之间的地理距离。

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中,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各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Tinbergen,1962)。在后续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如人均收入变量(Leamer,1974)、人口变量(Linnemann,1966)、语言或文化变量(Wei,1996)、制度变量等(潘安和魏龙,2013)。

本研究建立QAMS法同时测定KC中1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对QAMS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采用QAMS法与外标法分别测定了10批KC样品中各目标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结果无显著差异,能高效准确地得到KC中多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降低生产测试成本,有望能广泛应用于KC的质量评价中。

表1 变量定义

(二)描述性统计

从下表可看出,中国同中亚五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均存在一定程度变异,其中双边贸易额波动最大。中亚国家制度环境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52 和-0.93,说明中亚国家普遍国内制度环境较差。中国人均GDP 与中亚五国人均GDP 的差异不大,分别为4570 美元和3358美元,但是中亚国家之间人均GDP 变化较大,人均GDP 最低的仅为339.77 美元,最高的达到13611.5美元,二者相差近40 倍。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效应的引力分析

WTO 在模型(1)和(2)之间的系数分别为0.0139 和0.2854,均显著为正,说明中亚国家加入WTO 后降低了贸易关税,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WTO 在模型(3)中的系数为2.0114,显著为负,即中亚国家加入WTO 后,中国从中亚国家的进口贸易下降,说明中亚国家商品对中国的互补性不强,双方的贸易发展不平衡。

从表3可看出,POL 在模型(1)和(2)之间的系数分别为0.1836 和0.3784,均显著为正,说明中亚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中国向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经济增长依赖于制度发展(North,1989,2009;科斯等,2003)。如潘镇(2006)提出贸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和差异是阻碍双边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国之间制度差异越大,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越高,从而影响双方贸易;而贸易国之间制度越接近,搜寻和交易成本越低,因而促进双方贸易。De Groot et al.(2004)的研究就曾表明,政治制度越相近的国家,双边贸易越活跃。本研究考察中亚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

对后轮电机的速度调节使用的是PWM波,通过调节PWM波的占空比改变电机通断电时间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6]。

表3模型(1)、(2)和(3)分别考察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人均GDP 对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中国向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国与中亚出口贸易影响不大;而中亚国家人均GDP 对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及进口贸易均有显著影响。

lnDistance 在模型(1)、(2)和(3)之间的系数分别为 7.2346、7.4260、8.5733,均显著为负,说明中国距离中亚国家首府之间的距离越长,相应地交通运输成本越高,从而抑制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表3 制度环境、上合组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影响的回归结果

五、结论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贸易数据,考察制度环境和上合组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亚国家制度环境、上海合作组织对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外部政治组织和中亚国家内部制度环境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发展。本文进一步发现,加入WTO 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进口贸易有负向影响。中国人均GDP 对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有积极的影响。距离对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Agilent 6470 液质联用仪、氮吹仪(Organomation N-EVAP)、涡旋混合器(IKA)、电子天平(METTLERAE100)、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H2050R)、Milli-Q超纯水器(Milli-Q,美国);Atlantis dC18色谱柱(2.1×150mm,3μm)色谱柱、Waters Oasis MCX固相萃取柱(6cc/120mg,使用之前依次用甲醇3mL和水3mL活化)。

为了促进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贸易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政治合作,打击极端宗教和恐怖势力,维护中亚区域间和平、安全和稳定,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跨区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建设,促进双方之间的互联互通,一方面消化国内产能过剩,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交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改善投资贸易环境。

最后,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的同时,逐步扩大中国从中亚国家的进口贸易额,推动中亚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缓解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规模发展不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科斯,诺思,威廉森,梅纳尔.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毕燕茹,师博.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J].亚太经济,2010,(3):47-51.

〔3〕高新才,朱泽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贸易之应对——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

〔4〕高志刚,刘伟.“一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前景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4-34.

〔5〕黄涛,孙慧,马德.“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中亚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J].新疆社会科学,2015,(1):79-85.

〔6〕刘育红,王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3-48.

〔7〕马惠兰,李凤,叶雨晴.中国新疆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6):120-126.

〔8〕潘安,魏龙.制度距离对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18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4):96-104.

〔9〕潘镇.制度质量、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J].中国工业经济,2006,(7):45-52.

〔10〕张亚斌,马莉莉.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关系、影响因素与发展潜力——基于CMS 模型与拓展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31(12):72-85.

〔11〕赵翊.“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58-67.

中图分类号: F0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9487(2019)02-0061-04

收稿日期: 2018-10-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项目(71663048)。

作者简介: 强国令(1973-),男,新疆独山子人,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区域金融研究。

责任编校:李 航

标签:;  ;  ;  ;  ;  

上合组织、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