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例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奚修凤,王英明

奚修凤 王英明

山东省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 277599

摘要:目的 对我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的调查,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1月上报的293例住院患者ADR报表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和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ADR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药品品种为8大类83种。抗感染药居高,次之抗肿瘤药,中药制剂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安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 分析 ;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drugs in our hospit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survey,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reduce or avoid AD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2013, June -2015 year in January reported 293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DR report were analyzed, the sex and age of patients, drug types, involving organs or 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DR population concentrated in 40 years old patients, drug varieties into 8 categories: 83. Anti infection drugs is high, the anticancer drug, prepa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most common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of ADR, improve drug safety, avoid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alysis;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药物是医师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但有时也可能出现与用药无关的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之药品不良反应。根据WTO调查发现,住院患者的ADR发生率为10%-20%,有5%的住院患者是因为ADR而入院的。我国每年约有500-1000万住院病发生ADR,其中严重的事件达25-50万件,约有19.2万人死于ADR【1】。由于ADR出现而导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药物费用。使其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对临床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集的29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整理统计和分析,旨在探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加强对ADR的监测和管理,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由13个临床科室发生的ADR病例293份,对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頻数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发生ADR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详见表1,男性患者ADR176例(60.10%),略高于女性的117例(39.90%),其中患者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的为86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105例(35.80%)。

表1发生ADR患者年龄分布

Table 1 ADR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2.3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皮肤及附件损害例数最多118例、40.27%,其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瘙痒、颜面红肿、潮红、静脉炎、注射部位发红、红肿等;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乏力、纳差、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烦躁不安、口唇麻木、耳鸣、视物模糊;药物热为全身寒战、寒颤、高热等;呼吸系统为胸闷、呼吸困难、干咳、气急、哮喘鸣;血液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下降;肌肉骨骼系统表现为局部肌肉肿胀、关节疼痛等;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大汗等,详见表3

表3 293例ADR临床表现构成比【例(%)】

Table 3 ADR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293 cases [cases (%)]

2.4 ADR转归因果关系评价

293例ADR报告中经过治疗,治愈71.33%(209/293),好转28.67%(84/293)。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ADR因果关系评价,293例ADR中,肯定54.27 %(159/293),很可能29.10% (85/293),可能12.29% (36/293),可能无关2.39% (7/293),待评价2.05% (6/293)。

3 讨 论

3.1 特别关注对中老年用药进行ADR的监测 ADR在不同的年龄段之间发生的比例不同,可能由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的差异【2】本文293例ADR中从表1中看出40-60岁年龄发生率居高118例(40.30%),60岁以上105例(35.80%),男性患者高于女性,分别为60.10%和39.90%;4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率76.11%略高于文献报道【3】。为此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肝肾功能下降,应激能力减退,均是致ADR高发生率的原因。提示一方面临床上对上述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应注意询问基础疾病和既往不良反应史,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特别对老年患者应尽量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必要时可以对一些治疗窗窄的高风险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选择治疗药物时也应尽量选择每日用用次数较少的品种和剂型,方便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的大幅波动。

3.2 严格控制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对其ADR监测 本文ADR涉及注射用制剂242例(82.59%),口服制剂为51例(17.41%)。从表2中可以看出,ADR涉及8大类83种。抗菌药物占首位,53个品种215例分别约占63.86% 、73.38%。其中抗感染用药176例60.01%,抗结核用药39例13.33%。由于抗感染药物消耗量大,临床使用范围大,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疗程长,因而患者ADR的发生率增多【4】。 由于我院属市直专科医院,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抗感染药物治疗品种受到局限,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理想,转本院继续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多、数量大、疗程长等原因而发生ADR率相对较高。为此提倡口服给药。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有明确用药指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将ADR发生率控制到最低。

293例发生的ADR,抗肿瘤药物仅次于抗菌药物,这可能与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率较高使用量较大有一定的关系【5】 也与抗肿瘤药物自身因素有关。抗肿瘤药物本身就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产生一些损害【6】 另一方面抗肿瘤药物大多采用合并用药,从而产生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在治疗策略上应重视肿瘤细胞的数量、序贯、交替两组以上互不交叉耐药的化疗方案及对症处理措施,还应注意个体化用药,优化肿瘤患者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临床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使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的产物,目前其品种日益增多,临床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从表3看,中药制剂发生ADR87%,在本文中排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之后。中药制剂发生ADR可能与品种混乱,质量差异大,炮制不当,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欠缺,临床上又经常存在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缺乏相应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难免发生不合理的联用,中药注射剂ADR常有发生【7】。科学地认识中药的药效和毒性,提倡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单独给药,并且控制好给药速度、浓度及给药间隔。合理配伍,确保患者用药安全【8】。

3.3 从表3可见 ADR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为40.27%。病情一般较轻,停药或给予抗组胺药等药物对症治疗,症状即减轻或消失。其次为消化系统约32.67%,大多都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乏力、纳差等症。这可能与多数药经胃肠道排泄有关【9】。约有7.85%抗结核药三联或四联用药致肝脏损害性加重,我院为传染病专科医院,现有四个结核科室。为此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加强监测,定期检查生化指标【10】。

综上所述任何药物均可引起ADR,即使对某些药物无过敏史,在连续使用时也可发生ADR。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可增加临床用药不安全因素,国际卫生组织倡导口服给药,控制注射途径给药。口服为首选,能口服者则不使用注射剂型,能肌肉注射者则不使用静脉注射。为此应加强督促临床医生合理应用药物,提高对ADR的警惕性,了解各种药物的常见ADR,并严格观察,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

[2] 周晶鑫.56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1):693-695

[3] 江亮,肖律.我院442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2,23(2):155-158

[4] 杜志强,牛慧云,任志生,等.我341例ADR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6):537

[5] 丁晓英.2011年1-6月某统筹地区26家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361-363

[6] 杨军炎,顾小丽. 我院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162例报告分析 [J].中国药房,2010,21(10):922-923

[7] 任严凤.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情况分析 [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1):74-75

[8] 王若琪. 中国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措施 [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19):70

[9] 架密会,周践,周筱青.153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3):189-191

[10] 张伟,孙庆宇. 2009年我院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0,3(15):108

论文作者:奚修凤,王英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293例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奚修凤,王英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