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张立新[1]2003年在《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为适应时代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人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尤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在研究中,本人不仅查阅了大量书刊杂志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大胆的实践,还通过编写问卷、谈话等方式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寻求教育同人的共鸣。 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时代特征、反思传统教学的不足,论证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全面揭示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策略;进而构建了一般模式;引入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案例并加以分析说明。 研究表明,历史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教学与思维中的问题、活动情境。其基本特点是情境与认知主体的不可分离性,即:新的、未知的知识是问题情境中必须加以揭示的;问题情境是产生学生——认识主体对新知识的认知需要的必要条件,问题情境引起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激烈冲突、相互作用,暴露了原有知识的不足,激发了学习者互动探索、发现、建构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样才推动了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的思维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不是学生发展的“昨天”,而是学生发展的“明天”,不仅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可能性,学会与人合作,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从而实现教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这一研究与实践收到了较好效果,有利于师生相长,打造高素质人才;当然它也是对传统教学和教育工作者的严峻挑战。

刘任静[2]2016年在《口述史与中学历史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改革既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又要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我们在探索一种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同时又能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口述史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我们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口述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情况,探讨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尝试着将口述史教学运用于不同形态的课程教学之中。笔者认为,“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引用口述史资料的方式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本文在论述这一部分时,主要是结合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具体教学案例,对课堂中口述史资料的运用做了详细阐述,分析口述史资料运用的特点和与传统史料的不同之处。二是以口述史研究方法运用于研究性学习,指引着口述史教学的进行。口述史方法主要体现在实践性的特点,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调查访问”,对研究对象相关内容的整理和分析。该部分在介绍口述史方法如何应用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分析了口述史方法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相关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反思。总的来说,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口述史”既可以作为口述史资料也可以是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主要方法。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讨论并分析了口述史教学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同时根据教学实际,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叁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就目前实施情况来说,口述史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对口述史教学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能够恰当地应用口述史教学,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刘迪敏[3]2011年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以来蓬勃发展的学习方式,对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深入推进,农村中学也将进行教学改革或学习方式的革命。作为农村中学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笔者也在思索如何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本文从个人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以下几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言。简要阐明论文选题的缘起与意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叁部分:以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谈农村初中历史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主要从教学设计、学案设计、课堂实施叁方面探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第四部分:对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反思。主要从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与原则进行归纳,同时也总结了农村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困惑所在,并对农村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展望。

徐丽[4]2008年在《论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及其教师作用》文中指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当前各个学科课程改革的热点。本研究致力于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的作用,并结合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对教师在开展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共分叁部分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第一部分,本文对研究性学习和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概述。主要内容涉及: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涵——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和现实。最后,引出本文主题——对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中学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和分类,结合开展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详细阐述了教师在开展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第叁部分,针对当前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在开展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反思,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最后,本研究落脚点放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的在于说明:教师的教育这一环节,急需弥补、充实、提高。

陈洁平[5]2010年在《试论新课程下历史学科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推进和深化,许多中学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同程度的实践了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极撰写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案例,但是取得研究成效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城镇地区,对于广大农村的中学来说,由于地理位置、教学观念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甚是缓慢。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着眼于对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的结果,它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历史教学实践指导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案例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以人物扮演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以小组讨论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以材料教学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教学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和以辩论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分别从学习核心的确立,开展的过程、方式、方法及其结果,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第叁部分主要是论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李霞[6]2013年在《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文中提出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时期对每位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历史学科教育也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这就意味着历史学科教育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思维模式上都将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无论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将提供极好的借鉴,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本论文致力于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的特点,用具体的案例,分初中、高中两个阶段来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指导思想、目标等基本概况,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论述。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围绕着在初高中两个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和特点,具体论述了中国近代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并指出了基本的要求和方法。以人教版为例,分别阐述了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和高中的基本概况,结合内容归纳了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指出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及在这其中存在着的问题。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重点阐述了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及在中国近代史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文章最后一章结合理论和实践探究,分别以小论文、人物评价和社会调查叁种形式以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以期对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所帮助。

王琴琴[7]2012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模式,结合已有常见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引导、鼓励与监督”、“自主发展与创设积极合作环境”、“合作分组、建立积极相互信赖关系”和“交流协作与探索发现”等策略,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可接受性程度及其教育目标达成程度来验证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训练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本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研究性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了详细综述;第叁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并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进而探讨和拟定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第五部分是行动研究的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课堂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实施,后访谈与问卷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论等;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阶段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以期能够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推广。

程争先[8]2004年在《中学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声,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方式被广大中小学师生所接受。但实践证明,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必将消亡,代之而起的必将是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蓬勃发展。 本文在对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对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阐释;对中学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论证;并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泛化”和“神化”的现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2002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了研究性学习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探索在实践层面上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形式: 初中小课题研究;历史活动课;在课堂教学上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高中历史专题作业。

郑威[9]2006年在《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研究》文中认为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现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亮点。培养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教育目标。本文的写作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目标,从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出发,结合国内外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和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研究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结合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的教学案例,总结出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几种常见的模式。在几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点点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之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一点点经验和启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课堂的探究学习和训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学习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的能力。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今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高敬华[10]2012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文中指出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但目前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很大不足,而且大多都将其视为综合实践课中的主题研究型的研究性学习,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所用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显得十分重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性学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有利于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有助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师及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在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走入课堂,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能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在教学中渗透,为教学服务。目的旨在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及其学习行为,让高中英语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笔者以自已所带班级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的“叁有”原则,即“有意义”,“有支持”,“有评价”,并详细论述了“叁有原则”的具体含义及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叁有原则的具体方法。同时指出了这叁有原则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的。本论文根据“叁有原则”利用具体的材料及方法重点论述了“叁有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并通过调查、访谈、实施前后的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的变化证明了实施效果。笔者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明显改变,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仅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有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行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坚持“叁有原则”来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促进着学生在语言及非语言‘方面的身心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得到落实显得十分重要,对促进学生更新学习方式及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改变教学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张立新.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口述史与中学历史教学[D]. 刘任静. 扬州大学. 2016

[3].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 刘迪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 论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及其教师作用[D]. 徐丽.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 试论新课程下历史学科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D]. 陈洁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D]. 李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7].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 王琴琴. 青海师范大学. 2012

[8]. 中学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 程争先.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9].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 郑威. 河北师范大学. 2006

[10]. 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研究[D]. 高敬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标签:;  ;  ;  ;  ;  ;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