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环境的污染及各种不科学的生产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对学生进行环保观念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生物教师应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发扬生物学科的优势,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提到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现就用以下事例来说明:
1.环境污染方面
第一,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污染。上述化石能源,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SO2、CO2等有害物质。例如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发生的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从家庭炉灶和工厂烟囱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SO2被封在大气的逆流层下面无法扩散,形成漫天大雾,导致多数市民患支气管炎、肺炎、结核,其中部分死亡,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SO2污染大气还能形成酸雨,近些年来我国酸雨范围之广、酸度之强、频率之高,已不亚于世界酸雨严重的地区。大气中CO2含量的大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将引起令人担忧的世界性气候大变化等。
第二,人工合成有机农药的污染。农药经口、呼吸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会导致神经麻痹乃至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3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20万人死亡。美国每年发生6.7万起农药中毒事故,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50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农药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
第三,生活污水大量排放造成的污染。通过学生调查县城周围的环境资料显示,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楼越来越多,未经任何处理的生活污水经下水道直接排放到河中,使本来流量就小的河水失去了自然净化的能力,使河水变得发黑发臭,已严重危及到小河流域农田的灌溉和居民身心健康。而大中城市的污水排放所引发的污染更为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方面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人为因素又强化了自然因素。因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人类的生产活动日益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着自然界系统的面貌。就我国来说,由于破坏森林植被,全国有12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其中1/3在黄土高原,1/4在四川盆地。仅就下面两例说明生态破坏所产生的恶果:
例一,历史上,黄河两岸及黄土高原曾是“古树参天”、“林鸟鸣啼”,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由于人们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失去了固着力的泥土随着汹涌的黄河水滔滔东去,使黄河水变成了浑浊的泥浆。
例二,由于长江上游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是引发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此外,对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等问题也可用具体事例说明,这样,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态问题已成为关系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二、在指导学生进行环境调查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环境危机感
在开展环境调查时,教师设计了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范围、污染或破坏前后情况的记录、破坏的原因分析和后果预测等。调查报告普遍反映出:当地常见的麻雀等鸟类已很少见到,农作物虫害加重。其原因是人们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乱砍滥伐树木,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致使鸟类的数量、种类减少。通过这样的调查、记录、分析,学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应用已学的生态学知识和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产生生态危机感,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结合当前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要求学生把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
通过课堂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学生亲自到社会调查,在学生已有环保忧患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借这几年经退耕还林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已有所改变为契机,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要求学生在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在退耕还林和植树节的活动中,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加,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认真种好每一棵树,保其成活;课外时间要求学生爱护一草一木,更不随意攀折树木花草;教学生不随地吐痰、随地丢果皮和纸屑,共同爱护公共环境等。
总之,把环境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这是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观念教育的优势。实践证明,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为他们走入社会能自觉地为保护或创造优良的人类生态环境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程转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环境论文; 农药论文; 人类论文; 黄土高原论文; 生物论文; 生态平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