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江孜高级中学 巴桑次仁
教学管理应当创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体系。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急需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 理体系作支撑和保障。我就学校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推进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模式 与方法。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应是管理思想的创新。
1、人本主义思想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校是有生命的,学校的生命源于人;学校生命的意义是人的发展。学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也是教师生长的 地方。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管理首先要摒弃传统的“目中无 人”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依据新课程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学管理的旨归上突出促进人的 发展---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2、系统科学思想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管理既要注意自身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充分把握教学管理的目标、功能、内容、范围、方法,构建 一个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与学校管理的 联系,使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整体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促 进学校各项工作整体和谐地发展。
二、管理内容的创新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当前实施课程改革 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我将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划分为教学 思想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考核评价管 理和师资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
1、教学思想管理
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教学管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思想的管理。新一轮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 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施对教师教学思想的管理,就是要引导教师 充分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 的课程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 引导教师将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活 动中去。
2、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实施课程管理,学校首先应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和标准,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学校年度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 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其 次,要抓好各科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特别是引导各任课教师认真 解读各科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特点,制定教师个人教学实施计划。 第三,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 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的传 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师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学过程管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其总体而言,虽然具有过程管理的特点,但实质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
的倾向,其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 过程管理,应突出“过程性”。比如对备课的管理,就可借鉴“集体 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改变过去教 师个人备课、书写教案,学校检查“备课本”的形式。
4、教学科研管理
教学科研与课改实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学科研也必然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课改实验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自 身先转变观念,既要有超前的眼光,又要有务实的精神;既做“课 改”的管理者,又做“课改”的实践者、研究者。
5、考核评价管理
关于考核评价,新课程要求由过去的甄别评价转变为发展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 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师资培训管理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推进课程实验,必须把师资培训纳入教学管理的范畴。
抓好师资培训管理,学校应当突出重点,做好规划,围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建设一支 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当 前培训的重点,应是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把课程理念内化为 自己的认识,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可以评价的具体指标,把课程实施 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教学行为。
三、管理方法的创新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挑战。在创新 管理思想、明确管理内容和重点的前提下,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 理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研究本校实际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诸如办学思想应该怎样转变?师资水平如何适应课改?办学条件怎 样保证课改实验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课改专家提醒我们,本次“课 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社会上的新理论、新经验很多,但 不能盲目照搬,机械模仿。从校情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个一个 的具体问题,课改才会取得成功。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新课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校办学依靠的主体,是课程实
施的主体,是课程开发的依托主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 促进者。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 创造性,倡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引导他
们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当做人生的目标来追求,要努力营 造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使他们乐于奉献、勤于奋斗、敢于创 新,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重视校本培训
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听专家讲座,大规模的集训是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但因其时间、地域的限制,集中培训 无法长期多次地进行。相比之下,校本培训就实际和有效得多。抓 好校本培训,做为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根据课改推进的阶段特点, 明确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其次,要将培 训与教研教改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使之成为教 师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共同提高的学习培训组织。
课程改革实验,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 项重大举措。作为教学管理者,进一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改变 作风,调动、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而不懈努力。
论文作者:巴桑次仁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教学管理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思想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