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论文

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论文

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田明亮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田径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基础性项目,在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在田径运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式,但是仍然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继续尽快作出改进。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田径教学

高校田径教学在教材内容限制下,教师只是简单的为学生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所谓的正确技术,单调、重复进行某个技术动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显得过于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未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田径教学与时代要求不符。对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积极转变田径教学方式,既要发展学生身体机能,还要保证田径教学质量实现提升。

一、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田径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健康身心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田径运动主要在跑、跳、投等自然运动基础上发展而成,有利于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改进的今天,终身体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很多学生只关注篮球、网球和足球等运动项目,对田径关注度不够。这需要教师引起注意,通过提升田径教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3)目前高速公路风险的动态管理一直未能有效地实施,现有风险管理仅是对某一时间内的风险进行管控,而随着高速车流量、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风险多为动态变化的状态,相应的风险管理也需随之改变.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种难题提供了可能. 因此,有必要将风险管理与信息工程进行有效结合,将桥梁的健康监测、风险事件的智能预警、典型事故推演及应急管理等信息化技术纳入到风险管理中.

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根本途径。我国治安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地位基本得以确立,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阻碍治安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合理选择田径教学内容

高校田径运动项目较多,需要体育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保能够帮助学生有效锻炼身体,让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同时对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来说,还要与学生身体发展生理特征、规律等相符,并适宜学生的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等身体素质。要通过将田径竞技项目逐步转变为田径健身运动项目,确保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让田径运动体现出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田径运动中,能够逐步减少自己的不良生理反应,同时也让学生在田径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升了身体素质。对此教师在选择田径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注重其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并积极转变教学方法,确保田径运动过程的趣味性,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高校田径教学中不仅要有耐力跑和中长跑等传统项目,还要包括健身走、跑、跳、投等内容,或者是增加户外运动内容,促使学生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得到全面发展。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激发,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通过这种方法才能真正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调动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高校田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只是单方面进行演示,学生只能照做,在学习上处在被动的位置。由于部分田径运动项目强度很大,很多学生在身体上承受不住,时间一久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高校田径教学质量难以实现提升。对此为了保证高校田径教学顺利进行,为田径运动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主体地位更多的尊重[2]。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清楚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从而保证田径教学的有针对性开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纪要关注动作与技巧上的教学,也要发动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对田径运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上真正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积极拓展教学模式

由高校体育课程大目标可知,每个项目在目标上都是相同的,这让学生进行综合、多元化合作有了良好条件。如通过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在课程体系中纳入健身走、跑等课外田径锻炼内容,让田径教学体现出生活化特点。教师要将田径运动的基础和原理功能充分利用起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田径教学更加实用化,教师也可以将竞技项目“软式化”,组织学生进行田径娱乐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收获快乐。教师利用这些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确保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实现提升。

(四)完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校田径教学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运动技能与技术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作出评价,在学生个体目标完成情况、进步幅度上作出科学考察与评价。此外,教师还要在学生田径知识、技能等掌握程度上作出科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使学生体育成绩不断提升。通过发挥出评价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反馈,学生可以对自身不足和成绩作出准确判断。学生既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获得了进步,今后更加积极参与到田径运动中,也防止出现机械训练的现象。在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形式上,通常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为主,让田径考核形式更加完善与科学,真正到达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结语

总之,田径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获取的部分,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认知,主动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改进田径教学方法,确保田径教学质量实现提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运动规律,合理选择田径运动项目,并对学生田径学习作出科学评价。要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感受到快乐与乐趣,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这样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诗韵.谈小组教学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01):142-144.

[2]姜顺.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4):73-74.

标签:;  ;  ;  ;  

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