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朗论文,英国论文,欧元论文,五项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3]10-030822-0785
一、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背景
(一)欧洲加快了一体化步伐
自2002年初欧元正式面市流通以来,欧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势头愈显迅猛:欧元区]2国家取消原币,真正实现单一货币和统一的经货联盟;欧盟东扩进入决定性最后阶段,2003年4月与10个申请国签署入盟条约,2004年欧盟将扩大到25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也将更强;一支6万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快组建步伐,2003年欧盟独立防务正式形成,与此同时,有关2004年制宪大会也进行了实质性筹划,一部划时代的欧盟宪法即将诞生,政治联盟随之巩固。这一切表明一个实体性统一大欧洲已孕育成形,随着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的加速,欧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真正强有力的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在实现中。而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英国,至今还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其与欧盟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意义重大。
(二)英国与欧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1.英国政府的对欧态度
从二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申请加入欧共体却一直三心二意,难于合作,直到目前在欧盟中自我选择的孤立状态,英国政府的对欧政策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其主要原因包括对欧洲一体化带来的主权转移过程的疑虑和反感,也包含了对英国与欧洲大陆经济结构差异的现实考虑。
战后英国一直由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两党的对欧政策存在着一些具体差异。从撤切尔夫人到梅杰,保守党在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等原则性问题上,坚持政府间合作的性质而反对更大程度的超国家一体化,限制欧共体机构职权的进一步扩张。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工党却采取比较亲欧的态度。立足欧洲,力争“在欧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英工党政府对欧政策的核心。1997年上台的工党布莱尔政府摒弃了保守党政府的完全孤立于欧洲的“捣蛋鬼”角色,强调改善英国和欧盟之间冷淡僵化的关系,更加积极地参与欧洲事务。然而在维护国家主权、强调政府间合作性质这一根本原则上,布莱尔政府与保守党政府并无本质区别,一旦欧洲一体化建设与该原则抵触,就会立即引起顽固的疑欧情绪。
是否加入欧元区是目前英国关于欧洲问题辩论的核心。疑欧派认为统一货币将破坏英国现存的竞争能力,而且必然导致欧盟向联邦式一体化的迈进,是对英国主权的直接威胁。而亲欧派则认为统一货币是统一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英国独立于统一货币之外,将错失对英国至关重要的统一市场的经济利益。鉴于国内公众舆论对欧元的怀疑态度,工党政府也只是强调保持加入欧元区选择的开放态度,并承诺将通过公民公决来作出决策。
2.欧元区国家及欧盟机构的态度
(1)欧元区国家:欢迎但心存疑虑。
英国加入欧元区有利于欧州一体化的发展和欧元区实力的增强,欧元区国家对英国的加入基本表示欢迎,而对英国迟迟徘徊在欧元区门外的做法感到失望和不满。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希望英国政府正在着手进行的改革能够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各项经济测试标准有所帮助,并尽快为举行全民公决铺平道路。(注:苏蔓薏:“英国对欧元说不”,《国际金融报》,2003年6月11日。)
然而,英国在欧洲议会当中的不合作态度和影响力,也使得欧元区诸国对英国加入欧元区在未来的政策导向上产生了一些疑虑。英国包括工党和保守党在内的各党派,在欧洲议会内部与积极促进联邦化的他国派系一直在进行政策主控权的竞争。而欧洲议会由“跨国党团”组成,党团在议会工作的组织方面和影响议会的决策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为英国打入欧盟权力核心,通过政党操纵、控制其决策提供了可行性。(注:Christopher Lord:《What Role for Parties in EU Politics》,European Integration,2002,Vol.24,No.1,P39-P52.)例如,在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欧洲社会主义者党团中,英国工党以62席高居榜首。考虑到英国加入欧元区后其工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姿态,欧洲大陆国家担心权力的转移从而导致它们利益的损失。(注:Corbett Richard,Jacobs,Shackleton Michel:《The European Parliameat》,1995 London,Cartermill,P15-P18.)
(2)欧盟机构:支持但标准上不让步。
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表示,希望英国尽早加入欧元区,但欧洲央行不可能为了英国而改变反通胀的政策策略。他指出英国加入欧元区是英国人民自己决定的一个政治问题,实际上暗示了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经济问题上对英国做出让步的可能性极小。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法等国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心态,既不反对英国的加入,但也不是十分的热心,特别当英国的加入意味着它们可能要做出较大让步甚至面临利益损失的时候,比如英国希望能以低于现行汇率的换算标准加入欧元区。
实际上,英国已基本满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所有条件。尽管英国是欧元区的一个“局外”国,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比有些“局内”国更接近欧元区的核心经济标准。例如,自1999年秋以来英国的物价涨幅一直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2001年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欧元区内可排在最低的第三位。现在的问题是,英国自己是否要加入欧元区。(注:刘桂山:“尽管调整税收政策依然面临三大障碍,英国离欧元区还有多远”,《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5月9日。)
二、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
(一)布莱尔政府提出五项测试标准
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上,英国国内一直争论颇大,反对党坚决反对,相当多民众不赞成,而布莱尔政府在加入欧元区的问题上立场是坚定支持的,表示英国应该尽早加入欧元区。布莱尔2002年就欧元流通发表讲话时说:“欧元已变为现实,如果我们持续避开欧元或是装作欧元不存在将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注:TOM财经新闻网:http://finance.cn.tom.com/Archive/。)
当然,为了应对反对党和民众的情绪,政府的这种表态还是留有余地的,而且工党政府内部对欧元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意见分歧。相比布莱尔对加入欧元区的积极态度和坚决信心,布朗坚持认为,必须根据英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入欧元区。1997年由布朗提出了工党政府的五项经济测试标准,来审核英国是否具备加入欧元区的经济条件。
(二)五项测试标准的基本内容
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主要考察加入欧元区是否会在金融、就业、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通货膨胀方面对英国产生负面影响。这五大问题个个紧扣英国前途命运。具体如下:
其一,一致性:英国能否与欧元区的单一利率“舒适共存”?
其二,灵活性:如果问题发生,是否有足够灵活性来解决?
其三,投资:是否为决心长期投资英国的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四,伦敦城:采用单一货币将怎样影响伦敦城的金融服务?
其五,稳定、增长和就业:加入欧元区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稳定,是否能长期拉动就业?(注:《国际商报》,2003年6月24日第4版。)
早在1998年,布莱尔对国会发言的时候就承诺,如果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得到满足,英国政府将下定决心支持一项加入欧元区的政策。(注:英国《泰晤士报》网站http://www.timesonline.co.uk/。)随着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英国也进入了对这五项标准的评估阶段,布莱尔在这期间加大了推动加入欧元区的力度。
然而,也有舆论认为,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并没有起到推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作用。相反,正是他所提出的五项检测标准,导致了工党政府在欧元问题上6年的犹豫徘徊,并为那些反对加入欧元区的人提供了借口。
三、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分析
(一)经济因素
1.英国政府五项测试标准评估情况
2003年6月9日,英国政府为加入欧元区设定的五项测试标准的评估结果浮出水面。布朗在英国议会宣布:虽然各项指标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除了金融服务条件已经满足之外,其他四项条件均未完全达标。其中,结构性差异是一致性标准的阻碍;对于灵活性标准,布朗认为:“我们不能确定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各种可能的压力”;而关于就业和投资预测的标准只有在解决一致性和灵活性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只有伦敦城保持金融服务竞争力一项达到标准。根据政府评估结果,英国还不具备加入欧元区的经济条件,英国将制定新的改革计划,促进英国与欧元区经济实现融合。
(1)一致性和灵活性标准
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中,英国未能通过最主要的测试,即经济周期和结构的一致。布朗报告指出,虽然英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利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已经和欧洲同步,但英国经济景气循环更接近美国而不是欧洲。英国的增长步调和欧元区核心德国有较大偏差,欧元区失业率远高于英国(见下表),且多为结构性失业,这说明英国和欧元区经济循环远未完全趋同,经济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它们将应对不同的经济冲击,并且对不同经济冲击的反应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英国的产品和劳动力市场要比欧元区灵活而有弹性,英国房屋市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较欧元区国家更为敏感,因此在加入欧元区后,一旦由于经济步调不相容产生经济冲击,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会更大。
1998年-2003年1月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的失业宰比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1
英国6.2
5.9
5.4
5.0
5.0
3.3*
德国9.1
8.4
7.8
7.7
8.2
8.6
法国11.4 10.7
9.3
8.5
8.7
9.0
欧盟15国
9.4
8.7
7.8
7.3
7.6
7.9
欧元区
10.2
9.4
8.5
8.0
8.3
8.6
美国4.5
4.2
4.0
4.8
5.8
5.7
日本4.1
4.7
4.7
5.0
5.4
5.5
*该数据系2003年3月。引自《国际金融报》,2003年6月11日。
资料来源:依据[英]Financial Statistics,May 2003,London:TSO.P110,和Euro Statistics,April 2003,European Commission,P59相关表格整理。
·76·《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
关于加入欧元后英经济是否能有足够的灵活性应付出现困难的问题,这方面英国与三年前的情况没有多大改变。一般认为由于名义工资和价格不易变化,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比在固定汇率条件下更易应付经济震荡,因为货币贬值是吸收这种震荡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全球经济环境的艰难也显示了政策灵活性的优点,如德国由于放弃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而面临着日本式的衰退和紧缩。因此,在第二条标准上布朗公布的测试结果也持否定意见。
(2)投资和就业标准
关于加入欧元区是否会为外国长期投资创造更好条件的问题,一般认为单一货币确能消除汇率风险,但也不能肯定不加入欧元区会给投资带来不利因素,因为从目前实际看,虽然英国未加入欧元区,但其吸收的投资在欧盟国家中是最多的,1999年英国吸收的外资占整个欧盟的39%。
就失业影响来说,据估计,自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后对英镑产生易变效应,使英国每月失掉3500个就业机会。然而,英国加入欧元区后,从中期而言对英国公司的成长必然有所帮助;但短期来说,有些产业会因优胜劣汰以致没落,及一些公司并购中为了成本合理化采取的裁员行动都可能造成失业;而在竞争中胜出的公司要扩大规模,因此提供工作和引起失业的情况将同时出现。此外,从欧元区、英国和美日等国就业情况的实际数据看(见表),欧元区在成立以后在失业问题上的表现虽然表面上令人乐观,但和美国还有较大差距,英国的情况也要好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并且如果在欧元区连续四年不间断复苏性增长的背景下来考察,失业率只下降2个百分点并不能说是一个显著的进步。因此英国议会的调查报告认为,目前就欧元体系对就业的作用完全肯定还为时尚早,因为有将近一半的失业率下降是在欧元区成立以前发生的。他们认为在减少失业率的因素方面,共同市场可能较单一货币扮演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①(注:Timothy Edmonds:《The euro-zone:The early years & UK Convergence》,Timothy Edmonds.House of Commons Research Paper 02/45 16 July 2002 Economic Policy & Statistics.P9-P10.)
(3)伦敦城的金融服务地位
金融服务业向来是英国的强项,金融和信息服务业在英国经济中约占1/3的比重,金融服务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与商业服务部门占了英国GDP的二成左右,对整个英国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则伦敦不仅可能维持其欧洲的金融龙头的作用,还将继续吸引大量美国和日本的金融机构来欧元区寻找商业机会。
2.英国与欧元区在其他重要经济指标的比较
(1)GDP增长率。
自1992年以来,英国经济开始走出低谷,情况不断好转,近年来英国经济几乎是西方国家中表现最佳的,而欧洲大陆经济则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按照2003年初的预测,今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接近2%的水平。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令人十分失望。据权威人士不久前预测,2003年欧元区12个国家的GDP增长幅度仅仅可能达到1%或者不到1%。而英国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为1.9%,几乎是欧元区的两倍。(注:佟福全:“欧元区经济步履蹒跚”,《国际金融报》,2003年6月11日。)欧元走势虽好,但德国、法国的经济表现实际并不如英国,英国又怎么会把自己经济的大好形式拱手让出呢?
(2)基准利率比较。
加入欧元便意味着要与欧元区其他国家一起执行统一利率。对于以货币政策为主进行经济调控的英国和经济易生波动的英国,它对加入欧元也不得不三思而行。
布朗说,在努力达到经济周期一致性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英国与欧元区的短期利率差别已经大大缩小,而长期利率实际上已趋同。但布朗担心英国国内的通胀率如果上升得比欧元区快,会使英国丧失竞争力,而真实利率也会降低。目前,英国与欧元区经济趋同性方面的最大障碍是房地产市场,与欧元区国家相比,英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要大得多。布朗称,他将宣布一系列措施加大房地产市场供应,并鼓励借款人从目前盛行的可变利率按揭转向固定利率按揭,从而降低英国经济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协调供求失衡,减少英国独立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3)通货膨胀率比较
通货膨胀抬头也是影响欧盟经济增长的一大问题。通货膨胀率上升,常常迫使欧盟下调其经济增长率。以意大利为例,该国政府预测2003年全年通货膨胀率为1.9%,但是,2003年前4个月,没有一个月的通胀率低于2%,2003年3月和4月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7%和2.8%。结果导致意大利不得不把2003年全年的GDP增长率由1.8%下调到1.1%。①(注:佟福全:“欧元区经济步履蹒跚”,《国际金融报》,2003年6月11日。)
相反,近年来,英国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英国虽然看到了欧元区为振兴内部经济做出的不懈努力,但欧元区的经济表现目前不及英国,加入欧元区可能带累英国经济。吸引英国加盟,欧元区现在似乎还缺乏足够的魅力。
(二)政治与社会文化因素
1.对国家主权的极度重视阻碍加入欧元区进程
欧元问题绝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理性分析与权衡的问题,还要涉及到历史传统、社会政治和民众心理等等问题,这使得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更为扑朔迷离。
从历史上看,17世纪以来,英国从一个小国发展成为一个有着深远影响的经济、政治、军事大国,其民族的自我认同亦随之不断加强。虽然近代以来,英国国力随着美、德、日的迅速崛起显得日见衰微,但英国国民“日不落帝国”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犹存。出于英国经济利益转向西欧大陆的考虑,英国愿意加入一体化进程,但是如果为此要付出国家主权的代价,对于英国而言无疑是昂贵的。
从意识形态来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浓厚,对一个高度集权的“欧洲政府”可能带来的国家主权的丧失一直颇为忌惮,这样的民众心理使得英国作为一个自负的民族国家,对整个欧盟体系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英国在欧盟中谋求的是一种政府合作性质的一体化,而不是超国家集团的联邦式一体化,而欧元恰恰是后者的主要表现。种种历史、意识因素,决定了在欧元问题上英国踌躇徘徊、骑墙观望,轻易不肯越雷池一步的现状。
此外,英国不同于法国,它的货币是强势货币;也不同于德国,它一直拥有自己的主权。它既无需像法国一样依靠牺牲主权来保证政治安全,也不需要像德国一样依靠牺牲经济主权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因此,英国作为一个什么也不缺,并且拥有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强势货币——英镑的国家去加入欧元区,并付出货币主权的代价,的确需要斟酌。
2.英镑情结
由民众心理、历史传统和政治架构派生出的“英镑情结”也在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上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英国的货币单位,英镑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兴起以来就一直充当着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手段,充分显示了“大英帝国”雄厚的国家实力和崇高的国际威望,与英国的兴衰命运休戚相关。英国加入欧元区必须放弃英镑,统一使用欧元,这触及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英镑情结”。在为数不少的英国人看来,英镑代表着英国的主权,英镑坚挺的货币支付能力更是英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威望的象征。因此,战后英国领导人一度曾经固执地、甚至感情用事地坚决维持英镑有一个固定汇率的国际交易和储备作用,有时竟然不惜危害国民经济的增长。
因此,尽管首相布莱尔对于英国加入欧元区持乐观态度,尽管支持欧元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大多数英国人仍然希望保留英镑。在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后进行的第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只有21%的人认为英国应该加入欧元区,而73%的英国人反对加入,反对者所占的比例比过去所进行过的任何调查都来得大,这显示了有相当数量的英国民众对欧元还是抱着相当排斥的态度,这不能不说是英国加入欧元区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四、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一)英国加入欧元区是大势所趋
尽管目前多数英国人不愿放弃英镑,但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已认识到,加入欧元区将是大势所趋。民意测验显示,认为10年之内英国应加入欧元区的已占绝大多数。(注:张芝年:“加入欧元?英国仍说‘不’”,《经济时报》,2003年6月11日。)
显而易见,英国加入欧元区有着诸多利益。从贸易来看,实施欧元后欧元区内部的贸易获得了大幅增长,加入欧元区也必将有力促进英国和欧元区的经济贸易,从而推动英国GDP的增长。从投资方面来看,许多国际国内大公司纷纷表示大力支持英国加入欧元区,而一些曾承诺将投资英国的公司甚至明确提出,如果英国不尽早加入欧元,他们将考虑将资金转到欧元区国家。从伦敦城的金融地位来看,欧洲不会允许其货币由一个非欧元成员的金融中心长期控制,英国一日不加入欧元区,伦敦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恐怕不容乐观。而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则伦敦不仅可能维持其欧洲的金融龙头的作用,还将继续吸引大量美国和日本的金融机构来欧元区寻找商业机会。反过来看,不加入欧元区对英国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出口的下降、商机的错失、英镑和欧元高昂的转换成本等等。
此外,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使得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发言权受到限制,随着欧洲大陆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留给英国制订游戏规则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小。英国能否尽早加入欧元,已成为关系英国繁荣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五项测试标准的实施和全民公决
1、各社会阶层的态度
(1)不少民众持抵触态度。
英国不少民众对于欧元一直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特别是出于对长期使用的英镑的感情,许多英国人毫不掩饰他们抵触欧元的情绪。英国媒体2003年6月7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多数英国人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调查结果表明,如果英国第二天就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是否加入欧元区的话,68%的英国人将投反对票,这一比率比5月上升了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只有12%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英国加入欧元区。与此同时,有61%的人认为,在未来5年内欧元代替英镑将不可避免。(注:新华网伦敦6月7日电。)显然,对英国民众来说,在对待欧元的问题上,感情的因素超过了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考虑。
(2)商界大企业:联名要求加入。
英国商界普遍认为,对英国而言,放弃英镑、使用欧元是明智而有益的选择,如果英国继续拒绝跨入欧元区,将会在贸易、投资和影响力等各方面都严重受损,把英国商业竞争挤向狭窄的一条小胡同,错过欧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据英国《镜报》报道,2003年5月,数十家国际和英国国内大企业的领导人联名致信布莱尔,敦促英国政府加快加入欧元区的进程。这些企业家中包括英国航空公司、英国电信巨子沃达丰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飞利浦公司、英美烟草公司、联合利华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等大企业的CEO。他们在信中言辞犀利地指出,布莱尔首相现在应该对其信念表现出勇气,并明确宣布“加入欧元区有利于英国的长远利益”,否则“将对英国未来的繁荣产生严重后果”。(注:《文汇报》网站:http://www.whb.com.cn/20030606/hq8c/200305280111.htm。)
2、全民公决的可能性及时机掌握
英国能否顺利加入欧元区,直观说来,直接取决于全民公决的结果;而全民公决的结果,则取决于政府态度、舆论导向、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综合作用。为了顺利把英国带入欧元区,工党政府会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开展全民公决,使全民公决的结果有利于加入欧元区。
从政府方面来看,由于2003年6月公布的入欧测试结果不甚理想,布莱尔和布朗在全民公决的时间安排上存在严重分歧,以及伊拉克战争给英国和法德等国之间关系带来了阴影,英国会暂时推迟加入欧元区,但英国加入欧元区绝对是大势所趋。布朗宣布,英国将于今秋公布一项有关就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的法案,并在2004年再次就这些测试标准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积极,就确定举行公决的时间表。而布莱尔更表示,如果加入欧元区的条件成熟,但在全民公决中却无法通过,那么他将不惜个人名誉,甚至首相之职,带领英国加入欧元区。值得注意的是,布莱尔2003年7月19日在日本向一些大企业高层发表演讲时表示,英国可能在达到五项测试标准前就加入欧元区。他说,英国已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促使英国更加接近五项经济测试标准,但英国不会等到所有改革完全见效后,才主张加入欧元区。如在与欧元区经济是否融合等问题上,只要英国经济“正在融合中”就可以了。(注:苏蔓薏:“英国何时加入欧元区?布莱尔暗示会提前”,《国际金融报》,2003年7月21日。)布莱尔此番话意味着,原先的五项测试标准可能不再是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的一个严格的分界线,英国加入欧元区的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从公民的态度来看,早在2002年2月,英国的民意调查表明,同意尽快采取公民裁决方式加入欧元区已经上升到公民总数的67%,(注:周建平:《欧洲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309-317页。)这是一个好的征兆,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支持加入欧元区的票数会大幅增加,但起码公民开始正视欧元问题并且有了积极的意愿试图为这个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从商业角度看,欧元现钞投入流通一开始,英镑的坚挺和易变性已经使英国的商业竞争处于不利的趋势,这种局面也必将促使英国政府加速加入欧元区的进程。
综合看来,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英国要面向未来,必然要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从近期看,2004年进行全民公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由于多种力量和不同因素相互交错影响,全民公决的结果目前尚不明朗,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具体时间也难以确定。而从长期看,英国加入欧元区只是个时间问题。世界形势决定了欧洲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启用欧元是欧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而英国与欧洲大陆日趋密切的经济联系,必将推动英国早日加入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