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50例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4.4%,对照组为69.6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早期先兆流产;保胎
先兆流产是妊娠28周以下,胎儿体重<1kg而自然终止表现。早期先兆流产是发生于妊娠12周内,孕妇出现腹痛、下坠感、阴道流血症状,经过有效的治疗后,若出血停止,腹痛症状消失,可以继续妊娠,症状无法缓解时,则需要终止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发生率较高,主要因孕妇存在焦虑、易怒、抑郁等情绪变化所致[1]。因此,心理状况在早期先兆流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研究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心理护理,具有满意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9±6.1)岁。有产育史者202例,初次妊娠者298例,异位妊娠史145例,既往流产次数0~7次,平均次数(2.1±0.3)次。所有患者均有下腹疼痛、腰痛、阴道少量流出。纳入标准: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者;与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免疫性疾病者;严重血液疾病患者;子宫肿瘤患者;严重肾、心、肝功能不全者;500例患者经随机分组后,观察组250例,对照组2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2.1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及性格等,掌握与其交流技巧,在谈话过程中,注意态度及语气,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充分获取患者信任。向患者讲述先兆流产产生的原因,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可以例举以往成功保胎者,增加患者治疗信心,积极与临床配合。
1.2.2健康宣教
开展孕期保健的相关知识讲座,详细向患者介绍早期先兆性流产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避免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护理及治疗。
1.2.3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身体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纠正以往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等。特别是对于有吸烟嗜好家属,需要指导家属戒烟,或者抽烟时远离患者,减少尼古丁对患者的伤害。
1.2.4情绪护理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利于保胎。针对患者喜好,可以指导患者看书,听音乐等,保持舒缓情绪[2]。
1.3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SDS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显示抑郁症状越严重,10分表示严重抑郁,0分则无抑郁症状;SAS评分:总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重度焦虑,60分~74分为中度焦虑,59分以下为轻度焦虑或无焦虑[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独立样本t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已经有学者研究表示[4],早期先兆性流产与孕妇情绪波动呈密切相关性。情绪剧烈波动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确诊为早期先兆性流产患者,因担心胎儿发育、身体不适,极易出现抑郁、睡眠障碍及焦虑、紧张情绪,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保胎成功率。因此,在先兆性流产患者保胎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提高保胎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经本组研究结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有学者研究中[6],选择50例先兆流产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经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的SDS、SAS评分均在正常水平内,显著较常规护理组低(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先兆流产患者因自身存在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担心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影响睡眠质量,降低身体免疫力,加重病情。因此,消除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良好心态,是抬高保胎成功率的关键。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效果,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保胎成功率。注重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促使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对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艳芳.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7-68.
[2]陶坚红.护理干预对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病人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6):2463-2464.
[3]周金平,刘静.临床护理路径在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5(12):2495-2496.
[4]刘玲梅.分析探讨综合改良护理法用于先兆流产患者不安心理的护理效果[J].光明中医,2014,29(11):2423-2425.
[5]赵素英,乜照燕,郭丽娜等.辅助生殖助孕妊娠后发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6):122-123.
[6]陈玲微.临床路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8):319-320.
论文作者:司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患者论文; 先兆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情绪论文; 评分论文; 抑郁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