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分析失血性休克产妇在ICU监护下救治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2016年5月—2017年6月32例入住ICU的经阴道分娩并发失血性休克产妇的资料。结论:通过ICU与产科等多科的联合救治,是确保失血性休克产妇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阴道分娩;ICU;失血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7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235-02
产后出血是一种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往往以较快的速度引发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处理,严重可造成产妇的死亡。我院自成立妇产科ICU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产科急危重病人救治的方案,抢救成功率也逐步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ICU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阴道分娩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年龄在24~41岁,平均年龄(31.5±5.5)岁;孕周在33~41+3周,平均孕周(39.1±1.8)周;出血量1000~5000mL,平均出血量(1964±1099)mL;均为单胎妊娠;其中初产妇4例,经产妇28例;住院时间为1~14天,平均(4.86±3.24)天。
1.2 方法
判断产后出血的标准: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常用估算出血量的方法有4种[1]:
(1)容积法或称重法;
(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个体精神状态;
(3)休克指数;
(4)HGB水平测定法。所选患者血压在90/60mmHg以下。
1.3 救治措施
本组患者在入住ICU后,给予综合监护及支持治疗,分析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救治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纠正缺氧,注意保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积极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2];及时止血,必要时与产科联合进行抢救。
其次,积极抗休克治疗,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若发生DIC,应适当补充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等。若患者HGB<60g /L,则应加压大量输血,并酌情兼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器官功能衰竭,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3],同时对生命体征、ABP、CVP、PCWP等实时监测,并预防急性容量负荷过多,同时控制药物的摄入[4]。若患者已经得到足够的血容量补充,但是存在少尿或无尿,则使用利尿剂。
最后,由于产妇大量失血后,免疫力下降,可选用广菌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对本组资料的研究发现,经阴道分娩后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包括:宫缩乏力13例(40.625%);产道损伤6例(18.75%),其中1例患者合并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0例(0%);胎盘因素15例(46.875%)。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致失血性休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因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产妇结局:32例患者中,其中经过抢救治疗后好转30例(93.75%);6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18.75%);8例发生DIC(25%),其中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6.25%);另有1例因不完全子宫破裂家属要求转院。
3.讨论
在本组入住ICU的产妇中,80%的病人是由产科转入,且转入人数逐步增加,说明产科医师逐步认识到联合ICU对危重孕产妇抢救和管理上的重要性。本组患者中,失血性休克的诱发因素中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P<0.05),其他几个因素占比相当。有8例产妇发生DIC,其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应重视DIC的防治。
在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妇在经过ICU及多科联合的积极救治下预后较好。对于产后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抢救关键在于迅速而及时,在ICU的监护下进行救治,能够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ICU对转入的产妇给予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给予CVP的持续监测,并结合其他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对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产妇的右心功能与血容量变化的评估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5],进而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指导补液及输血量,维持出入量平衡与循环稳定,避免重要脏器因液体复苏而发生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在入住ICU后,易出现“ICU综合征”,医护人员应给予人文关怀,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总之,妇产科ICU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它拥有一整套救治及监管措施,如介入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生命辅助治疗、各项生命指标的及时监测与救治等,能够给予急危重症孕产妇病人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最佳保障,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入住ICU后,能够迅速形成产科医师、麻醉医师、输血科和ICU专业人员等多科人员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抢救工作[5],这样的抢救工作往往能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因此,急危重症孕产妇病人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治疗是现代妇产重症抢救的一大重要举措,为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兴会,张力,张静.《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4):433-447.
[2]赵雪萍,侯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急救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03:141-142.
[3]蔡佳,李玟端.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12-13.
[4]陈敦金,许波.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3):171-173.
[5]刘兴会,何国琳.重症监护在产科休克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17-819.
论文作者:周静1,刘兰1,蒋远健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产妇论文; 产科论文; 患者论文; 性休克论文; 阴道论文; 产后论文; 因素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