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解读--兼论数学教师的更新观念_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解读--兼论数学教师的更新观念_数学论文

解读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本教材——兼谈数学教师更新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高中数学论文,更新观念论文,教材论文,数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人教社中学数学室编著的《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整合本)数学》(以下简称整合本)已于2002年秋季进入部分中学进行实验.有机会实践并学习整合本的数学教材,感到十分荣幸.整合本数学教材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本)的基础上改编的,尽管两者在编排体例上基本相同,但在编写理念与素材的选择上有较大区别.下面就本人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对整合本的一些理解谈与同行,也就教于同行,以进一步探索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的数学教学.

一、整合本教材注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正如编者所说,改编的重点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合本在实验本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学生的单向知识传输模式,形成教师——学生——技术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放手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主动建构获取知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整合本教材注重让师生进行观察、实验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家必须亲自动手作直接的观察与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落后或文理不通的学生.观察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中学培养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教材到教学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精确性,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并由此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了主要以模仿、训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维持性、继承性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怀疑性和创造性不但得不到尊重和发展,而且被销蚀得越来越少,以至于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素质教育也就无从得以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整合本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师生对每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必要性、科学性等的探讨,通过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观察、实验提出并解决问题,形成个体的主动认知,使教学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已出版的两册整合本(上、下)中共安排数学实验30个,这些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具有很强针对性、科学性的实验为学生实践能力及科学品质的培养必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本教材更加注重问题的探索性

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学生创新意识的支点”(作者加).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掐头去尾烧中段”式的快速的知识传授过程,过分重视知识的体系及科学性,重视知识掌握的精确性与熟练度,课堂缺乏新奇,如一湖平静的水.整合本中的每一个内容,力求还原知识的原本发生过程,给师生提供探究的时空,倡导师生双方的主体性,让教师与学生一样成为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从而使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成为发现新奇,体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四、整合本更加体现数学的文化性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学校教育缺乏对人的关注,缺乏人文主义教育,数学成为符号的代名词.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整合本教材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着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对生命的关注.如第一册(上)第三章的研究性问题2:多剂量给药的数学模型研究.

整合本教材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忘给学生介绍科学家、数学史、数学与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本学科内部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了解小如平常生活的小事,如烧开水如何省气(上册120页练习9)、储蓄(上册155页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邮政(上册130页练习7)、旅游(上册103页练习3),大到国家大事或科技新问题,如国民生产总值(上册104页练习7)、地震(上册119页练习18)等.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与价值.

此外整合本教材注意挖掘数学中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和审美心理,用美的特征去观察、思考、类比、联想、猜测、发现解题途径,运用统一性、简单性、相似性、和谐性、对称性、奇异性等美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寓趣于美,寓美于教,以美求真,由真化美.如上册126页的希尔宾斯基三角形、下册13页的数学实验等.数学美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

五、生活实际的内容更加丰富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课堂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此,课堂应该是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内容,也只有这种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最具生命力.

整合本教材为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加大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大了实习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加大了练习与作业题中实际生活问题的分量,以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在整合本教材中这种例子大量存在,不仅让你知道如何省煤气(上册120页练习9)、鞋的尺码(上册136页练习4)、邮件的运输(上册130页练习7),更会让你学习到生活中的分形(上册126页例3)、地震弹性波能量(上册117页练习18)等.

六、内容的时代性更强,具有国际意识

数学课程内容改革要考虑如下一些问题:内容的设计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使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和成为未来的合格公民服务;内容的选择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学习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有用的数学;将现代数学中新的内容和新技术引入数学课程中来.

整合本教材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方面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设计相对新颖、真实、现代的问题情景,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内容,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时空,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如双语内容(下册122页数学实验)、电子邮件传播病毒(上册146页例1)、电子游戏程序(上册167页练习13)、计算机排版(下册第110页数学实验),生活中的分形(上册第126页例3)、地震弹性波能量(上册117页练习18)等生活性、时代性与国际性俱强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热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七、整合本给师生更大的自由空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不应俨然“权威”的姿态,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知识,而应给师生(特别是学生)留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机会,让师生(特别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

整合本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生活素材及大量的探索时空,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把师生从重复的、繁琐的运算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探索、归纳与发现上,使波利亚的“让我们教猜想吧”成为可能.整合本教材真正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赋予了新的答案,极大地扩充了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如上册教材第102页,启发引导学生向更广更深的方向思考,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选择机会.又如上册第108页给学生设计了6个不同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特别是第6小题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实地调查并收集数据,最后分析说明.不仅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参与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更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具有挑战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整合本教材较之实验本教材,在理念上更加超前,在步子上迈得更大,在处理上更趋合理.整合本的出现,给课程及教材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整合本教材中所体现的新理念、新手段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必将促进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新型人才观的建立,为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摇旗呐喊.

标签:;  ;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解读--兼论数学教师的更新观念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