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论文_刘易

小议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论文_刘易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650200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整体性好、可模性好、耐久性和耐火性好,造价低,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当前伴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相关设计人员更应该重视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点,提升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混凝土建筑指的是建筑物高于28m,并且楼层超过十层的混凝土建筑。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控制建筑物的侧移是重要的指标。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占主导地位,所以建筑物会产生明显的侧移,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曾加,结构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但该变形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1.2地震荷载中的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水平荷载会使建筑物产生倾覆力矩,并且在结构的竖向构件中引起很大的轴力,这些都与建筑物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故随建筑结构高度的曾加,水平载荷大相径庭。对高度一定的建筑物而言,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是随着建筑物的质量、刚度等动力特性的不同,水平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的变化是比较大的。

1.3要重视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高层建筑结构随着高度增加,刚度减小,显得更柔,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然安全,需要在结构构造上采取有利的措施,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必要性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做好抗震结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迅速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建筑高度越高,其自身的重量也就越大,对于震动的抵抗能力越差,如果高层建筑的设计还按照普通建筑设计的方法,一旦遭遇地震,必然会导致建筑的损坏或倒塌,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确保结构能够在强度、刚度、延性等方面达到最佳,实现“小震不动、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保障建筑的使用安全。

3.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3.1选择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

3.1.1抗侧力构件应布置合理

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均增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型、T型和[型等形式;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口宜上下对齐;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3.1.2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高层建筑结构中,楼盖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的子结构,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整个结构就要依靠楼盖使各抗侧力子结构能协同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楼盖体系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和抗力,并与竖向各子结构有效连接。所以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分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3.2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计算

目前国内外在进行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计算时,都开始广泛的采用电脑软件,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形式时,电脑软件能对其提供巨大的帮助。在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建筑抗震结构的计算时,要求建筑结构的工程师必须具有清晰的结构概念,能准确在计算机上建立出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的模型,还要能对其计算结果是否具有准确性、合理性做出分析。

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计算时,要求计算机软件的技术条件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并且在进行特殊结构处理计算时,还要阐明其内容方面相关的科学依据。在面对复杂结构下,多发地震灾害的建筑内力和变形的分析时,至少要采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进行研究计算,对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相关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

3.3加强建筑结构消震和隔震设计

在消能减震与隔震设计方面,可以选择密实度高的地基,还能运用下列几点措施。首先,在选择结构构件材料上,要选择延性好的,以消耗地震能量,确保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不倒塌;其次还可依据建筑的实际需求,设计适宜的隔震系数,设置某种隔震装置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进行设置,致使地震能量降低向上部的输入,进而使上部结构振动降低,基础隔震类型主要有摩擦滑移隔震、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支承式摆动隔震、混合隔震、滚动隔震等;除此之外,改变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可对结构自身的某些构件作构造上的处理,或附加子结构系统或消能装置在结构的一些部位。当前常用的消能减震装置有摩擦阻尼器、金属屈服阻尼器、勃弹性阻尼器、勃性液体阻尼器、铅挤压阻尼器等。

3.4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由两个与两个以上同时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一个好的抗震结构体系,这是由于发生地震时,通常带有余震,若只有一道防线,很难防止由于某一结构损伤而导致整个结构坍塌。所以,在构建抗震结构体系时,首先要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外部冗余度,其次要建立一套分布完整的屈服体系,最后该体系的主要耗能构件一定要有较高的延性与充足的刚度,以确保建筑物在遭遇地震灾害时,由于强烈的地震作用第一道防线崩溃的状况下,抵挡后续地震波的冲击还需要第二道、第三道防线。

3.5将位移考虑在内,降低输入地震能量

3.5.1客观看待位移问题。计算承载力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人员应该重视这个计算,并采用弹性策略,系统性的分析和计算相关结构力,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而要有效减少水平方向的侧移,可以减少建筑的自重,将横向弯矩考虑在内,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深层次的设计,将多个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在内。

3.5.2降低地震的输入能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开始设计时,就应考虑地震的预期作用,仔细预算、计算和分析变形问题,设计时应重视构件承载力,还要计算地震时层间的位移侧移与综合位移之间的延性比等,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高层建筑所处的地质和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注重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减小地震的作用力,增强地震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高层建筑抗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冉超,桑超,张涛等.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解析探析[J].科技风.2015.

[2]程亮.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解析[J].江西建材.2015.

[3]邹松贵.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4]孙小华,余军.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城市建筑.2013.

[5]向志军.关于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索和构架[C].“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

论文作者:刘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小议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论文_刘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