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寻甸 655200
摘 要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
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于月经周期第2天起给药,经6个月治疗后对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结果:经过严格治疗,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3%,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有显著改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可行性,对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以及性激素水平等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疗效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的一种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这对中、青年妇女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现阶段,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种类较多,通常价格较贵而且副作用也较大。米非司酮作为新型抗孕激素,可以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孕酮受体良好结合,保持子宫内膜完整性,达到抑制排卵的目的。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等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86例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排除标准[2]: 排除米非司酮过敏,卵巢、子宫切除者,无高血压病,肝肾功能异常,子宫腺肌病患者。患者年龄介于24~41岁,平均年龄为(32.25±2.45)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 37.52±12.08)个月。患者中呈现痛经症状16例、性交痛患者11例、月经失调患者9例。
1.2 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服用量为每次12.5mg,1次/d,通常情况以3~6个月为1个基础疗程,具体的治疗疗程数需要以患者病情发展作为根据而定。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内膜情况、血清激素水平以及服用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治疗疗效评定[3]
有效: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如痛经、性交痛以及盆腔痛三项症状)消失,尚未出现盆腔包块、结节或者增大。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但仍有轻微盆腔痛感。无效:患者再次出现痛经、肛门下坠感、腹痛或者盆腔结节、包块增大,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对比应用χ2检验,经药物治疗前后的指标对比应用t检验,P<0.05,对比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3%,其中,有效患者56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内膜情况以及性激素水平等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内分泌紊乱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研究表明[4]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发病、病情发展与内分泌紊乱有较大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以促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退化,促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有效改善,从而对手术治疗导致的不孕、高复发率等问题进行有效规避。在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过程中,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避孕药等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小病灶等作用,但也会造成低雌激素症状或者损害肝功能、体内代谢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药物至关重要。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必须通过腹腔镜检查或者剖腹探查才能确诊,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行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治疗后方可进行药物治疗辅助用药。与此同时,据相关临床观察的结果可得出,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有限,多数患者均会在停药2个月左右病情复发,行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患者术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起到远期抑制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宫腔范围外的部位进行外生性生长,几乎所有女性均会出现轻度异位症,随着妊娠或者时间推移大多数呈现自然萎缩,但因近年人工流产、晚生晚育等现象增加,此类疾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因子宫内膜组织中含雌孕激素受体,所以临床治疗中基本使用抗雌激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起到通过与受体结合而阻断孕酮的作用,对卵巢功能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诱发闭经,使得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呈现萎缩症状,同时避免引起雄激素效应以及更年期症状的产生。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异位子宫内膜的体外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其凋亡。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具有价格低、副作用小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若长期使用,子宫内膜会在抗孕激素的相应作用下逐渐产生慢性无对抗雌激素效应[5],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仍然需要认真对待、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相比较于传统药物,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具有价格低、副作用小的优点,治疗中痛经等症状明显消失,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青春.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797-2799.
[2]梁海燕.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14:1426.
[3]周夏伶,许剑利,乔林.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10.
[4]李琴,陈炳香,梁向华.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江苏医药,2010,21(2):256.
[5]周柳娟.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治疗68例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10,6:699.
论文作者:韩东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症状论文; 体征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