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法的质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提法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文献或一般文章中,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提法,均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提法大体上还可以,但仔细推敲似有不妥之处,不如提从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向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转变为好〔1〕。这种提法概括实际面广,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能说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和意义以及如何转变。
一、“粗放型”和“集约型”这两个概念含糊不清、不规范,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各有各的理解,因而对实践起不到理论应起的指导作用。例如,《辞海》对它们的解释是,粗放经营即“集约经营”的对称。以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投在较多的土地上,进行浅耕粗作的农业经营方式。粗放经营主要是用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来提高产品总量。这种经营方式,一般在地多人少、生产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采用。(《辞海》(下)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4428页。)集约经营即“粗放经营”的对称。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集约经营是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广泛采用集约经营方式以发展农业,称“农业集约化”。(《辞海》(下)第460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681、683页。)以及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见《政治经济学辞典》(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5页。 )均有大同小异的解释。从这些在国内较有影响的辞书的解释来看,“粗放型”和“集约型”是仅限于农业的经营方式,似乎工业中不存在这个问题,更不用说整个国民经济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了。即使是在目前的文献或文章中,对两个概念的解释也是比较繁琐的,使人很难简单明确地抓住它们的实质和要领。由于有这种混乱、不规范、各有各的理解,采用它们来规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显然是不科学的,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削弱了。
二、“粗放型”和“集约型”这两个概念之所以含糊不清,是由于它们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造成的。综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物质资本生产力和人力资本生产力。物质资本生产力是指土地、资本品(机具、设备、原材料)或其它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产生的生产力;人力资本生产力是指对人本身的投入而产生的生产力。人力资本生产力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本身的生产力”或“智慧生产力”或“知识形式的生产力”。简言之,所谓人本身的生产力,就是人本身的身体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或积累而产生的生产力。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具有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而要获得上述的人本身的生产力,就需要对人本身进行投入才能获得,从而形成人力资本概念。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长,就是人本身的生产力的提高。人本身的生产力不仅体现在人本身,而且还可以渗透、体现在物质资本生产力的各个方面,如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具和设备、提高原材料质量、扩大劳动对象范围等途径提高物质资本的生产力。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物质资本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磨损或自然腐蚀等原因,效率和收益是递减的。而人力资本由于体现在人本身,它的积累越多,效率和收益越高,它是递增的。
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阶段,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阶段,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增长,显现出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即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的或决定的作用。而当社会经济较发达或发达的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增长,呈现出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即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的或决定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力资本的积累、知识形式生产力的产生和发挥作用,需要有经济和社会的一定的发展为前提。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这种前提。因此,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积极推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通过下述几个方面的复合作用,将强有力地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
第一,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其自我递增效益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其递增效益会不断地提高,这个过程直接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投资者是个人、家庭、厂商、社区、地方还是国家,其结果都会如此。
第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运用和改进物质资本的效能推动经济增长。任何时候,在经济增长中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本是不行的,这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物质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有人力资本相配合。人力资本的积累,人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就有条件改进生产工具、设备、原材料的质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能,并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以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人力资本的积累是技术进步的首要体现者和第一推动力。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生产力的首要体现者就是科学技术人才,没有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这个第一生产力或不能产生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造就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
第四,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在同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经济管理(包括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搞得好或不好,其产出是大不相同的。而要提高管理水平使之科学化和现代化,没有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只有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才能造就出大批这样的人才。
第五,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主观生产力的发挥推动经济增长。主观生产力是相对客观生产力而言的,在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中,人们必然受到爱国主义等政治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是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发挥,从而提高人的劳动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产生的一种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主观生产力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不容忽视的。
第六,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增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客观规律的精确认识自觉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人力资本的积累,人本身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起来。这一经济体制是个对内对外开放、富有内在活力的最佳经济体制,它的建立、不断完善和最终建成,必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
总之,积极推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生产力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如技术进步和创新、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增长等都会迎刃而解。同时,在生产关系方面,也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断完善和最终建成。这两方面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2页。)
三、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所占比重还不高,同时人力资本质量的贡献在整体上甚至是负增长,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根据李京文教授等人的测算,1979~1990年,在经济增长中劳动投入的贡献仅占31.86%;1981~1987年, 劳动投入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5%。这种状况说明, 我们不仅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说明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从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向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转变的主要措施,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增长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投资不足,因而必须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教育投入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除此而外,应广泛动员个人、家庭、厂商、社区、地方和捐资等多方面的力量,来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发展中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
加强和发展职业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挥其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职业培训、成人继续教育能直接迅速地提高在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效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受到普遍重视。国外有的国家以立法形式来推行这项工作,实行“教育岗位税”制度,要求每个企业每年必须培训一定数量的学徒工,企业完不成规定的定额,要向政府缴纳相应的税金;超额完成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推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的起码的基础条件。
在各类教育和培训中,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等政治思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充分发挥主观生产力的作用。
发展医疗卫生、体育、防治危害人体生命污染等部门投资以及失业救济、待业保险、养老金等投资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这些部门和上述的各类投资,可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以充分发挥已积累的人力资本的作用。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毋庸赘述。
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除要重视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外,还要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本。在这方面,开展合理的有序的人力流动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流动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力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使各种人力配置到最需要自己和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这种流动不仅在国内也应在国际间进行。如采用优势吸引的方法吸引国外人才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在国外的留学生有好几十万,还有众多的华侨和华裔(也包括外国人),采用这一方法引进国外人才也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捷径,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这一方法或其它移民方法,来吸收国外人才。
四、积极推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其意义是明显的:
第一,如上所说,它能够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提高国民经济质量,节约物质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能够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经济增长中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识字率的提高、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平均寿命的延长、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会随之得到解决。
在现代经济学说史上,曾有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区分,这种区分是实行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和实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的理论表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实现,因而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了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区分。当推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时,如上所述,在经济增长中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得到了解决,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再区分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了。
第三,推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还有更深远的意义。马克思指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和目的之一,积极稚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不仅是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的到来所需物质文化条件的积累过程。
注释:
〔1〕人力资本一词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较流行的一个词, 本文试图对它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使用它;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未见到过,是著者指导博士生李克明同志在写作《经济增长理论剖析与中国经济“跨台阶式”持续快速健康增长》论文中共同确证和首次提出的。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积累率论文; 投入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