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_政治论文

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_政治论文

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实效性论文,思想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好这项工作。今年6月10至15日,李长春同志先后到南京等地,深入高校,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要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加强和改进的途径,力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

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与其他学科不同,政治性和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根据。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之所在,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武器,作为思想政治育人的有力工具。现在,一些大学生由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多,政治思想不够成熟,面临重要的政治问题往往彷徨、困惑。如果我们不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坚决斗争,有的大学生就会在困惑和彷徨中走向歧途。例如,有的学生从实用主义出发来接受一些思潮。虽然他们对现实中的政治问题很感兴趣,但不知道怎样认识和看待。当他们通过媒体、网络、报刊等途径了解到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后,便尝试着解读它们,但往往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足、缺乏正确的思想作指导而走向偏激或错误,甚至得出错误结论。如果在教学中重视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由教师主动把一些社会实际问题引进课堂,通过案例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进行剖析,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就会使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必须突出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观点,切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史上的一个流派来学习、了解。如果这样做,就会降低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这就要求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学校党委到各职能部门、各个学院(系、部)乃至全体教职员工,都予以高度重视。要以学校党委为龙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和学生思想政治管理部门、“两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体,全校上下齐动员,方方面面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场”。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环境条件。

二、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邓小平告诫我们,学马列必须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精”是对内容的要求;“管用”是对效果的要求。

教学内容要“精”,必须做到三点:第一,内容不能繁琐。不能片面追求内容量的过于庞大和教学时数过多,教学过程不能冗长。第二,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目标的要求,在博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选择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需要的最精华部分,抓住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第三,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要求出发,保证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讲述的内容不够“精”,重复内容多;课堂讲授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细而全”;有的内容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上的重复主要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从纵向看,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例如,中学政治课中的《经济常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不仅教材内容体系相差无几,而且授课时数多于大学。学生反映,大学和中学重复学习同样的知识,所以缺少兴趣。从横向看,高校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保持各自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相互之间在某些内容上也有重复。虽然各门课程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每门课都一味追求体系的完善性,看似全面系统,但各门课程之间的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必要调整。基本原则是:第一,与中学重复的内容,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使大学的内容比中学讲得精深;第二,大学各门课之间的重复,要在各门课程之间协调分工,各有取舍。基本做法是:改变过去按章、节、目顺序照本宣科、逐一讲述的模式为“专题化讲授”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内,以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把内容讲精、讲深、讲透;其它内容简讲,或者不讲,而通过教师课堂导学、学生课下自学来掌握。根据“育人”的需要,科学选择所讲专题的内容,讲授重点放在对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发展有直接指导意义的重要原理上,找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样,就可以使教学内容繁简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就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强化“以人为本”、“内化知识”的育人理念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强化两个理念:教学活动要“以人为本”;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面临哪些思想问题,在其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哪些政治理论知识。采取自学、讨论、辩论、答疑、社会调查、写论文等各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更多的环节来体验和感悟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这是使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是必须“进头脑”、“内化”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课程。国外有的做法值得我们注意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虽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他们却通过各门课程的渗透和相关环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了体验和感悟,有效地达到了他们的意图。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与这些国家根本不同,但他们实现目标的一些具体做法确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其次,要强化“内化知识”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讲,知识“内化”就是知识“进头脑”。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本就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个学科,也是一门知识,自然也要强调知识的传授;但这种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知识有所不同,其观点、理论是一种以自然观、社会史观、人生观形式表现出来的世界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大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和行动指南。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是要让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概念、结论的记忆和背诵上。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学生背诵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看学生“内化”了多少知识,即有多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头脑”,“内化”为多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教师教的条条再多、学生记的条条再牢,如果只是死记而不能“内化”,这种教学也是失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是说“内化知识”更加重要。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年来,在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际问题研究;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重传统的授课方式,轻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方法的利用,等等。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激情,必须改革。

第一,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专题讲座、课堂讲授、热点评论、课堂讨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等等,每次上课都留有一定的自由提问时间,师生面对面交流,就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互相启发,碰撞出思想火花,创新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参加社会实践、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按教学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第二,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而且非常希望尝试,希望能够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半天”的状况,利用现有的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也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了解新闻、重大社会事件,积极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和评论,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改革考试方法。可以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笔试、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小组集体共同答卷相结合,等等。不管哪种方式,都要避免考“死知识”,而要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考试。考试方式的改革,一定要产生促进“进头脑”的导向,而不能导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

五、充分用好“第二课堂”

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能缺少这种环节。搞好实践教学,可以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

第二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展开。例如,各种学习小组、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参观思想教育基地等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和学术论文。由此,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政治思想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探索改变过去那种只在形式上追求课堂教学满学时的做法,将各门课程的总学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第一课堂,一部分用于第二课堂。第一课堂的学时还可以再分为两部分:一大部分用于课堂教学,讲述理论知识和导学;一小部分用于学生自学和写学习心得、论文。第二课堂的时间主要用于从事社会调查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用于参加与政治理论课相关的学马列小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或社团活动。活动的要求和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进一步体会、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用性、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第二课堂的学习成果表现为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评论文章、论文等。

通过第二课堂,使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升华认识,更好地使马克思主义“进头脑”、“内化”。通过两个课堂和总学时的划分,第一课堂学时相对减少,会促使教师授课突出一个“精”字;两个课堂紧密结合,能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做到一个“深”字;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最后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一个“信”字。

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教师。所以,必须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2]的教师队伍。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如何,必然在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不仅能够通过他所讲授的内容教育学生,而且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浓重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基本的条件。

其次,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爆炸性地发展,知识创新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科学在加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观点和理论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才能在思想认识上跟上形势,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再次,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通过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发挥集体优势,利用集体智慧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个教案,使整个教研室教师的集体智慧体现在要讲述的每一章、节的教案中,使每个教案都能达到本教研室集体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法研究,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艺术水平。加强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多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由此,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全能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标签:;  ;  ;  ;  ;  ;  

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