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角色转变,助力教育出版转型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助力论文,角色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一国之本,今年距离1985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整整30年。教育信息化早已从最初将幻灯投影、录音等技术应用到课堂上转变成为整个教育教学环境的变革提供支撑。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教育和技术的深入融合奠定了基础。新媒体不仅仅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而是早已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媒体融合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群体中“数字原住民”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对新媒体有一种近乎天生的偏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强交互和个性化等特征进一步促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变革。教育出版社服务于教育教学系统,当前形势在客观上要求教育出版社积极开展自身转型实践。从提供内容向提供教学服务转变,探求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这也对作为教育出版社主力军的编辑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等教育出版社转型升级的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秉承“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服务社会”的理念,多年来出版了一大批颇具影响的优秀图书,连续多年在中国单体出版社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在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高教社坚持以精品战略、数字化战略和人才强社战略为指导,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工作。 (一)构建产品体系,促进融合发展 高教社社长苏雨恒曾在第四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指出:“以数字化内容资源为补充和增值服务的产品形态,是旧概念下的初级形态的数字化产品,其本质仍属于传统出版产品体系。就教育出版而言,未来数字化产品的主要形态包括数字课程、多媒体电子图书(教材)、专题资源库等我们已涉及的样式,也包括一些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无法预知的新样式、新形态,需要出版传媒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市场需求等灵活掌握。”① 高教社现有的数字化产品体系既包含富媒体电子书和新形态教材这种实现了原有优秀品牌教材数字化升级的产品,还有在线教育服务和在线数据库这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特性的新产品形态。富媒体电子书在普通电子书中加入了视听元素,学习者可以与内容进行交互。这种产品形态已比较普遍,此处不再介绍。下面简要介绍上述其他三类产品形态。 1.新形态教材 新形态教材是以纸介质教材为核心,数字化资源相配合的新型教材产品。出版社通过纸介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纸介质教材体系完整、数字化资源呈现多样和服务的个性化等特点,并通过二维码等网络技术,新颖的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建立纸介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的有机联系,支持学习者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服务课程教学的能力(如图1)。 图1 新形态教材示意图 2.在线教育服务 最近一两年,在线教育成为热点话题,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高教社提供了面向学历教育和面向教师培训的多层次在线教育服务以及考研考试服务。 在学历教育层面,高教社推出了面向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爱课程”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课程云平台、面向职业教育的智慧职教云平台。 “爱课程”网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共享系统,实现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MOOC三类课程的互联互通,为全国不同层次高校提供按需服务。截至2014年年底,三个频道的课程总计已达两千余门。“爱课程”网正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学、助推高等教育发展、以公益性为主的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集成服务之路。 相比于“爱课程”网,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更多关注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高教社提供了从资源建设、平台环境、教学活动支持和服务、课程评价到课程出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各个环节为老师提供支持服务。 高教社还打造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智慧职教。智慧职教云平台以碎片化资源为基础,以结构化课程为核心,支持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的在线学习。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智慧职教云平台一方面汇聚和运营了省级、校级和企业资源库的建设成果,为各类资源库的集成共享和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服务;另一方面立足于创新资源应用模式、构建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以云服务的方式为有需要的院校或企业开通专属频道,可整合平台资源和自有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或培训。 在教师培训领域,高教社旗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通过遍布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省级分中心和城市分中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构建“跨校同课”教师实践共同体,形成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网络门户。2014年,教学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扩展了特聘教授、助学教师和专家答疑等功能,实施在线培训学分制管理系统、培训证书电子化和培训资金收支电子化,实现培训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 在考试服务领域,高校考试培训网络学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服务手段,为在校大学生升学考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诊、学、练、测、评、模六位一体的高效学习模式,在班主任全程的帮助下,大学生可获得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得备考更加有的放矢。 3.在线数据库 在线数据库是指提供专业数据库支持的网站,是专业出版领域最主要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高教社以在线数据库的形式出版了面向全球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经过8年的努力,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各学科学术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是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的内容发布平台,采用基于结构化标准的全流程数字化生产,与国际接轨。主要优势在于:采用Just Accepted,Online First,Issue三种版本更替上网机制,在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即时发布、快速传播;在遵循国际开放标准的结构化全文数据的基础上,提升对图表和参考文献的处理能力;实时提供包含浏览、引用、分享和讨论的单篇论文评价数据;努力与作者写作环境融合;支持开放获取和传统订阅两种模式;与国内外第三方平台广泛合作,努力提升学术论文的可见度。 (二)搭建技术平台,强化支撑体系 为了实现产品体系的良好运转,高教社构建了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体系(如图2)。首先,在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和图书、期刊内容结构化标准的基础上建设了内容管理平台CMS。CMS采用灵活的元数据定制,对社内结构化内容和非结构化内容进行统一存储、查询和管理。通过提供API接口,支持数字化资源的社内共享和二次集成,为各类互联网应用提供内容资源。其次,高教社作为国内最早研发网络教学平台的单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当前最新版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功能灵活定制,能有效支持问题式学习(PBL)、翻转课堂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同时能与精品开放课无缝对接,是支撑在线教育服务的基础平台。再次,高教社正在筹建面向多类对象、具备多层次适用性的考试测评系统,一方面可以为上述在线教育服务的评价环节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作为一类单独的产品以丰富产品体系。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考试测评系统的支持下构建新形态教材(ABOOK)、云课程平台(ICC)、智慧职教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和服务。 此外,除了自身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外,借力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利用成熟的平台、技术、渠道,强强联合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随着高教社数字化业务的拓展,自购软硬件设备、运营维护等成本急剧增长,且难以实现资源的灵活调整。在云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高教社采用了成熟的云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包含云服务器、云存储、云加速与云盘等在内的全面云服务,有效节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且为用户提供了更稳定的服务和更好的体验。举例如下: 2014年高教社“爱课程”网与网易公司联手打造中国大学MOOC。中国大学MOOC课程结构设计和发布清晰简单,支持对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借助网易的技术和营销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高教社智慧职教云平台致力于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筑“人人皆可成才”之路。与以往的教学平台不同的是,智慧职教正与国内技术公司合作,探求硬件、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教育教学场景,力争“走完在线教育校园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考试培训网络学院是高教社联合国内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运营商ee教育打造的。ee教育拥有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教育云平台和一支成熟、专业的教学服务队伍。高教社在机构、师资和教材内容方面的品牌优势、内容优势与ee教育的技术和教学服务优势强强联合,为学习者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 图2 技术支撑体系 (三)数字营销布局,线上线下结合 在原有营销体系和手段的基础上,高教社越来越重视数字化产品资源的推广应用工作。重视应用新技术、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手段来开展市场营销和服务,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络营销,通过自建和合作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线上线下营销相互促进。 通过对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高教社完成了旗下产品的信息完善工作,对提高传统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网络环境下营销体系的构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6月,“高教社网上书城”和“高教社天猫旗舰店”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同步上线运行。通过建设自己的网上书城扩大、丰富产业链,直接接触目标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评价对于积累和未来分析用户数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高教社还开通了官方微信号,旗下众多事业部也纷纷开设微信号,利用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最新的资讯、更直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二、编辑在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中的角色转变 在高教社数字化产品体系中,最能体现转型实践的应属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 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大要素。这四要素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教社的主营业务是纸质教材出版,即便是后来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上发力,但归根到底也是承担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实际上,我国数字化资源建设从当初的CAI课件到网络课程,到后来的国家精品课程,再到现在的开放课程建设,对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数字化建设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政府的一系列项目来推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没有在教学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建设什么样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将数字化资源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当前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应用系统思维进行整体设计。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②课程强调教学系统四要素的整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两两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此,高教社提供了资源建设、平台环境、教学活动支持和服务、课程评价到课程出版的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强调各个学校课程的个性化定制,充分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和教改创新,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同时快速形成教学成果(如图3)。 图3 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高教社力求从教学内容提供商向教学服务提供商转型。在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这种“内容+平台+服务”新模式下,编辑需要转变角色,在课程教学开展的各个环节为教师提供支持服务,旨在打通信息化教学的这最后一公里。 (一)成为先进教学理念的倡导者 在传统出版中,编辑的工作主要包含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等。在此过程中,编辑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本身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一般以教材作为最终产出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在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中,编辑除了这种专业“把关人”的角色外,更需要在观念上引导、在实践中帮助教师。 1.教师观念的引导者 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过去更多是通过从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推动。学校花了大量资金购买教学平台,但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造成了各类教学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在实际教学中的转化率并不高。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发起者、建设者和组织者,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否开展、开展的效果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中,编辑承担起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责任,帮助教师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掌握如何有效利用平台和新技术开展教学。 2.学校/教师需求的把握者 不同的学校或教师对课程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学校希望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有的学校希望保持多教学点进度一致性。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不一定能清晰、准确地阐明需求。这要求编辑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潜在需求,在目标上达成一致性。 (二)成为优质教学内容的集成者 一本教材一堂课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在Web2.0时代,结合分享式文化的趋势,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预先包装好的课程内容,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有价值的生成性学习资料。“内容为王”对于出版社而言是不变的准则,其实质是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在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高教社的内容建设经历了从平面媒体向多媒体、一体化转变,从自建向自建+集成的建设方式转变。 1.从平面媒体向多媒体、一体化转变 传统出版的产品是单一的纸质图书。随着内容载体越来越丰富造成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数字出版时代要求产品向多媒体、一体化的方向转变,提供交互性更强的内容。 2.从自建向自建+集成的建设方式转变 一方面,开放式课件运动(OCW)、视频公开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学习者获得这些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内容建设方面,高教社也顺应形势,在正确处理版权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了“自建+集成”手段,将自主研发资源、学校自有资源、优质开放资源进行集成,为课程建设提供资源选择和支持。 互联网不缺内容,缺少的是对优质内容的选择。新时代的编辑需要有作为一个策展人的能力,精选教学相关的优质内容集成。在此过程中,编辑应当熟悉各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并不断积累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敏感度,将自身具备的专业优势和新媒体在内容表现和传播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 (三)成为新兴技术应用的引领者 高教社过去推出的一些教学平台校园端产品在支持学校信息化教学开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众多学校的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园端部署需要学校提供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资源;不少学校网络对外访问控制严格,致使双方在前期平台培训和后期的支持服务上都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教学的过程限定在学校内部,无法实现大数据分析。 随着云技术的普遍应用,高教社的云课程平台本身的搭建依托于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利用云服务器、云存储、云加速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今后,学校使用云平台不需要再购买服务器,同时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变得触手可及。高教社的内容编辑和技术编辑能够随时掌握学校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教师或学生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云平台的方式使得各学校师生开展教学和学习的数据能够随着使用的过程沉淀下来。网络公开课的实践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数据的价值,诸如大数据之类的新兴技术通过对学习者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有力推手。 (四)成为课程教学开展的协同者 信息化教学单靠一个教师较难持久,需要一支从资源建设、技术开发到日常服务的队伍进行支持服务,也就是构建一个数字化教学的生态系统。在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中,高教社的内容编辑和技术编辑充当了为教师提供支持服务的角色,在课程搭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表1展示了在课程搭建和实施的过程中出版社编辑如何在各个环节配合教师完成课程搭建的工作。从前期的资源配置,到后续的技术培训和课程实施,所有的环节要求编辑深度参与一线教学。教学资源提供者、技术培训提供者、教学设计辅助者等多重身份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除了对学科内容的把握外,还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知识。编辑需要和教师共同努力,优化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成为优质教学成果的推广者 课程实施结束后,出版社和编辑通过版权保护机制和正规出版物形式提供课程出版与推广服务,扩大优秀教学团队影响力和辐射示范作用。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激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信息化教学日常化,并带动身边其他教师也参与信息化教学,提升整个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作为正式出版物的课程本身,除了课程内容结构外还包含了大量学生学习过程中沉淀的生成性资源。这些新的资源可参与后续其他定制课程的建设流程,整体实现了资源内容的有效利用和良性循环。 教育改革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浪潮、学校尝试开展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翻转课堂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这一切都促使教育出版社重新定位。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个性化教学和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为高教社的转型升级指引了新的道路。如果把视频公开课、MOOC等比作提供了丰富且优质开放课程资源的超市,那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就好比高档餐厅,更多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中,高教社编辑通过转变自身角色,实际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帮助教师跨越观念和技术的障碍,真正将信息化教学落地,助力高教社的转型升级。 ①苏雨恒.出版机构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要求.出版科学,2014(01):10。 ②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编辑角色的转变与教育出版的转型与提升_爱课程论文
编辑角色的转变与教育出版的转型与提升_爱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