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参照语法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语法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论
角色参照语法(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简称RRG )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语法理论,以W.Foley和R.Valin等学者为代表。理论发轫于70年代中后期P.Schachter等学者研究拉霍它语(Lakhota),塔加禄语(Tagalog)和迪尔巴尔语(Dyirbal)的几篇重要论文。这些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与英语等欧洲语言比较,语法结构显然不同,因此不能有效地用现成的语法模型去进行描写和分析。这些学者就设计了一种新的语法分析框架,以便不仅能用于描写和分析英语,而且能用于描写和分析那些非英语的、少数人群的语言,解释其结构系统中句法、语义与语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就形成了角色参照语法。它开辟了语法分析的新思路,对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结构颇有描写和解释能力。角色参照语法对汉语研究也有借鉴意义,值得引起国内语言研究者的注意。
2.角色参照语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角色参照语法的基本观点是,语法分析首先是分析语言基本单位在语言系统中的功能角色,然后才是分析其形式和结构特征。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形式如何会有不同的功能,一种功能如何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示。这里的“功能”指语言的交际功能,“形式”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语言结构。角色参照语法关心的是人如何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用语言表达意义,出发点是语言系统在使用时的社会基础。它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交际的行为系统,因而重视分析形态和句法结构的交际功能,认为只有参照相应的语义和交际功能才能理解和解释语法结构。它描写和解释各种重要的语言手段,因为人用这些语言手段来表达语言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要表达世界上的客观事物就要涉及语义因素,要表达具有目的性的行为就会涉及语用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句法结构并不具有形式语法模型所主张的那种独立性,这是因为句法结构受到语义因素和语用因素的制约。角色参照语法一方面研究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表达在命题上可以形式化的信息(语义);一方面研究社会环境和上下文语境对语言结构产生的制约(语用)。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句法结构。但是,这么说并不是意味着句法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语义加语用。具体的语言的确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结构形式,它们大多是历时演变的结果,反映了语言在历史上的积累。例如,在现代英语中,名词前形容词的位置,动词进行时态与完成时态等,都具有固定的形式,这些都是英语历史演变的结果。然而,现代英语中许多句法结构的选择(如主动句和被动句等),正是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语义因素与语用因素互动的结果,不可简单归结为形式上的转换。角色参照语法试图说明,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在语言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表达意义不仅是说话者选择某种句法结构的动因,也是进行这种选择的结果。
基于上述观点,角色参照语法根据语言结构的功能来研究其形式,发展了独特的描写和分析框架。它吸收了形式语法理论和功能语法理论的许多长处,兼有形式研究和功能研究的特点,但又与我们所理解的形式语法或功能语法不同。角色参照语法没有生成语法那样的派生转换,并不从抽象的基础形式派生相关的句子;它也不像系统功能语法那样分析层次。它着重研究决定句子结构表现形式的各种语境条件,从而使意义的表达和结构的表现形式互相配合。它对语法结构中纵向聚合和横向组合的抽象描写颇具特色,不仅对同现关系和组合关系进行严格的形式分析,而且对这些关系进行语义和语用分析。因此,角色参照语法是一种新的结构功能语法。
3.角色参照语法的基本理论设计
3.1 小句结构及基本关系
在小句结构中,角色参照语法放弃了X-阶标等经典理论, 而采用小句分层结构的模型(layered structure of the clause,简称LSC)。这个小句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1)核心谓词(nucleus);(2 )由核心谓词及其主目语(argument)组成的小句中心(core); 和(3)由附属于小句中心的时间、地点等修饰语所组成的小句外缘(periphery)。可以表述为:小句由中心和外缘组成。中心由核心谓词及其相应的主目语组成。外缘则包括表达时空境况的成分和其它次要成分。此外,有些语言的小句有中心前的空位(pre-core slot,简称PCS),如英语中WH-词的位置;和左独立位(left-detached position, 简称LDP),就是小句前的独立成分出现的位置。在核心谓词、 小句中心和小句外缘这些普遍层次中,每一层次都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功能元(operator)管辖。管辖核心谓词的功能元一般是“体”,可以把复合核心谓词的所有成分置于它的辖域中。管辖小句中心的功能元一般是“情态”,把中心所属的成分置于它的辖域中。小句外缘关系中最常见的功能元是“时态”与“言外之意”。因此,功能元不仅包括了时态、体、情态等语法范畴,还包括了“言外之意”等语义和语用范畴。如简单的汉语句子:
(1) 林林又玩游戏机了。
这里,小句中心是“林林玩游戏机了”,小句外缘是“又”。小句中心是由核心谓词“玩”和两个主目语“林林”与“游戏机”组成。“了”是功能元,表示核心谓词是完成体。小句外缘中的“又”不仅具有词的本义,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可使句子具有不同的言外之意,如赞许、不满、告诫、批评等。
小句分层结构是句子结构的基础模式,对词序固定的语言和词序自由的语言都适用,也可用于分析名词短语等结构。上述分层结构中的这三个层次也是组成句子复合结构的基本成分,因为在句子的复合结构中,一般形式就是核心谓词与核心谓词的连接、小句中心与小句中心的连接、以及小句与小句的连接。如英语句子:
(2) John beat the can flat.[含有两个核心谓词beat和flat]
(3) John persuaded Jill to give up the idea.[含有两个小句中心*John persuade Jill和*Jill give up the idea]
(4) John talked with Jill, and she agreed with hissuggestion.[含有两个小句]
在一个连接结构的组成单位之间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的句法和语义关系,称为连接关系。角色参照语法有三种连接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和并列从属关系。从属关系中一个名词性成分内嵌于另一个单位之中,使其具有[+内嵌]的特征。并列关系则具有[-内嵌]的特征。由于核心谓词的连结中不含名词性成分,因此核心谓词的连结设有内嵌的特征。并列从属关系实质上是依存性的并列关系,因此并列从属关系与并列关系一样都有[-内嵌]的特征,但由于这两个连接结构中功能元的辖域不同,就使并列关系具有[-从属]特征,并列从属关系则具有[+从属]特征。上例(4)的连接关系是小句并列关系, 与下面两例英语句子的连接关系不同:
(5) John left early,because he was tired.(从属关系)
(6) Having left the party,he went home.(并列从属关系)
三种连接与三种关系互相组合,可能生成九种复合句型。虽然不是每一种语言都全部具有这些复合句型,但它们已概括了可能产生的全部复合句类型。这九种类型的句法连接关系按结合的疏密的程度可以排出级阶,而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可按疏密程度排出级阶。这样就可以表示出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之间的对应情况,如图1所示:
句法关系语义关系
(关系最紧密)
核心谓词连接的并列从属关系 ↑ 表示原因
核心谓词连接的从属关系 │ 表示体
核心谓词连接的并列关系 │ 表示心理行为
小句中心连接的并列从属关系 │ 表示目的
小句中心连接的从属关系 │ 表示祈使
小句中心连接的并列关系 │ 表示直接感觉
小句连接的并列从属关系 │ 表示命题态度
小句连接的从属关系 │ 表示认识
小句连接的并列关系 │ 间接话语
│ 时间状语
│ 表示条件
│ 表示同时的行为
│ 表示交迭的连续行为
│ 表示互相不交迭的连续行为
│ 表示不定指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
(关系最松散)
图1 句法、语义关系级阶
一种连接结构的单位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是复合句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从图1可以看到,这些关系包括原因、心理行为、 直接感觉、认识、命题态度、条件、以及各种时间顺序等。按照连接结构中的这些单位是否表达单个事件、单个状态或单个行为的某些方面,还是表达多个事件、多个状态或多个行为,这些关系由最直接密切的类型到最复杂最松散的类型,形成级阶,相互关系和参照情况有序可循。图1 说明,语义的级阶与句法的级阶呈现有规律的对应变化,句法关系的疏密程度反映了这些单位之间语义关系的疏密程度。其中,核心谓词的并列从属、小句中心的从属与小句的并列是三种无标记的关系,在小句的复合结构中最为普遍。
3.2 语义结构
在角色参照语法的小句结构中,语义关系十分重要,它的理论基础是Dowty(1979)和Vendler(1967 )所阐述的动词类型。 它既不同于Fillmore(1968)所阐发的格语法的语义角色,也不同于管约论所称的角色。在角色参照语法中,动词分为四种类型:状态类、起始类、过程类和完成类。每一种动词类型配有一种逻辑结构,这个逻辑结构由一个表示静态或动态的原子谓词(如know,fall等)加上一个表示逻辑关系的原子谓词(如BECOME表示状态的改变,DO表示有意的行为,CAUSE 表示因果等)组成,如图2所示:
状态类: John knows Chinese. know (x,y)
起始类: The glass broke.BECOME(break (x))
过程类: The snow is falling. fall(x) (表示不可控
制的行为)
The girl smiles.DO (x,[smile (x)])
(表示可控制的行为v)
完成类: The boy smashed the window. [do (x,do ( x) ) ]
CAUSE [BECOME (smash (y))]
图2动词类型
动词的这四个类型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类型在句子中表现为不同的句法和语义关系,在逻辑结构表达式中表现为不同的语义角色关系,如图3所示:
(1)静态动词 (A) 时空性的 be at (x,y)
x=主题元(即
theme), y=时空元(location)
(B) 非时空性的
状态
predicate(x) x =客体(
patient)
感觉
see(x,y) x =感受元(
experiencer),y=主题元
认识
know(x,y)x=感受元, y
占有
have(x,y)x=时空元, y
(2)动作动词 (A) 可控制的
predicate(x) x=施事元
(B) 不可控制的 predicate(x)
x =致效元(
effector)
(C) 移动的 DO(x,[predicate(x)] x=施事
注:主题元( theme )表示境况尚未明确的事物;
致效元(effector)表示非自觉的行为者;时空元(location)指时间地点等;感受元(experiencer)指经历某种过程的人或事物。
图3语义角色关系
角色参照语法在上述动词基本类型和逻辑表达式所表示的语义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语义角色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上述x和y所代表的各种语义角色(施事元、主题元、客体元、致效元、感受元等)。但它们不是原始的角色概念, 只有第二个层面上的两个语义宏角色(semanticmacroroles)——即行为元(actor)和经受元(undergoer)——才是语义角色的原始概念。行为元概括了所有表示行动、施事、起因、控制等行为的题元。而经受元不执行动作,不引发事态,不控制事物,只代表语言事件所产生的客观影响。语义宏角色受到动词的及物性或不及物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及物时有两个宏角色,不及物时只有一个宏角色,与及物性无关时就没有宏角色。行为元与经受元的对立是小句语义结构的基本组织原则。在逻辑表达式中,行为元与经受元各自实现为第二层面上的一定的语义角色,如:
(7) The farmer drained water from the pool.
(8) The farmer drained the pool of water.
这里,两个语句表达同样的事件,但经受元的选择反映了说话人对主要受到影响的事物的不同视角,所以两个句子的意义不同。角色参照语法认为,在具有多个语义角色的逻辑结构中,两个语义宏角色是词汇逻辑结构与句法表达之间的主要界面,它们对应于典型的及物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题元。每个语义宏角色被实现为第一层面上的一些语义关系。两个语义层面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行为元-经受元”的级阶。哪个语义角色是行为元,哪个语义角色是经受元,受到“使用级阶”的制约,可以表述为:
第一层面: 施事元 致效元 感受元 时空元 主题元 客体元
──────────→
←────────────
第二层面: 行为元 经受元
注:表中的箭头表示语义宏角色逐渐增加的标记性。
图4 使用级阶
在一般情况下,行为元的语义角色选择次序为施事元、致效元与感受元;经受元的语义角色的选择次序为客体元、主题元与时空元。因此,施事元是行为元的首选语义角色,客体元是经受元的首选语义角色。在它们缺失的情况下,行为元和经受元所选择的语义角色依次向后推移。以下面的逻辑结构为例:
(9) [DO (John [DO (John)])] CAUSE [DO (Word 97)] CAUSE[BECOME (processed file)]
这里,在第一角色层次上John是施事元,Word 97是致效元, file是客体元。在第二角色层次上,John与Word 97都可能成为行为元, 但在级阶上施事元先于致效元,因此宏角色的行为元必须是John。这样,Word 97由于没有选上,就成为带有with的介词短语。另一方面, file是第一层次上的感受元,就必然是宏角色的经受元。因此,与这个逻辑结构对应的句子就是:John processed the file with Word 97。
3.3 语法结构中的轴心词
角色参照语法摈弃了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句法概念。它认为主语和宾语等传统的句法概念在语义的层面上既可以是行为元,也可以是经受元,因此没有充分和必要的条件进行定义,不能视为语言的普遍特征,不能当作理论的原始概念,如下面例子所示:
(9) The dog [主语,行为元] ate the meat [宾语,经受元].
(10) The meat [主语,经受元] was eaten by the dog [行为元].
(11) The dog [主语,行为元] jumped.
(12) The dog [主语,经受元] got sick.
所以,角色参照语法认为主语和直接宾语等语法关系不能作为语法分析的基础。 为了分析语言表层结构中的关系, 它提出了轴心词(pivot )的概念。所谓轴心词是指小句中最关键的名词性词语,它在传统语法中被称为主语。轴心词的概念摆脱了主语、宾语等传统语法术语的束缚,更重要的是它表示了不同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主语所涉及的语义矛盾。英语小句的轴心词,在主动句中就是行为元,在被动句中就是经受元。当轴心词由经受元充任时,句子就是被动句的形式,这时行为元就成为间接的前置词短语。这一具体的句法结构受到语义角色和语用功能的制约而取得平衡。在一些语言中,轴心词的语义角色选择刚好与英语相反。那里,轴心词的无标记选择是经受元,有标记选择才是行为元。例如,澳大利亚土著语言迪尔巴尔语的轴心词常是独立结构。玛亚语则呈现多种类型,有些是行为元,有些是经受元,而阿尔钦语则缺少轴心词。所以,轴心词这个概念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的框架,但并不要求所有语言都必须使用它。这有利于进行跨语言的研究。这种句法结构可以总结为:
轴心词 直接的小句中心题元 间接的小句中心题元
(轴心词选择的级阶顺序:先是行为元,后是经受元(如英语),
但有些语言正好相反。)
图5 轴心词句法结构
总之,在角色参照语法的框架中,语义的宏角色、题元关系及逻辑结构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而句法功能则在不同语言之间可能不同。
4.角色参照语法的影响
角色参照语法的独特的分析框架是在研究少数人群的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吸收了不同学派的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例如,功能主义语言观广泛地讨论了语法结构中语篇和语用的作用,对于语法中的“主语”进行了语言类型学的分析,对“主语”与“主题”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这些研究对角色参照语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角色参照语法尤其得益于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就像格语法一样,它认为语法结构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而功能关系却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也有一个表示格功能的语义层次,这个语义层次无需句法层次的中介,就投射到句法的表层结构中。它的小句结构也吸收了格语法把时态、体、情态和语气等语法范畴,与谓词、题元和修饰语等成分分开处理的办法。当然,投射的具体内容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在角色参照语法中,语篇-语用因素可以在投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角色参照语法从语言结构中句法、语义与语用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设计出一种以语义和语用为中心的语法理论和分析框架,以便对不同类型的语言的语法结构作出解释。语义因素历来是分析语法结构时难以处理的问题,语用因素更是难以描写和分析,一般的语法理论都尽量避而不谈。但在语法的各个层次上,实际上语用因素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关键的影响。角色参照语法设计的分析框架试图处理这些重要的语义和语用因素,使它们在句子结构中所起的功能得到解释。例如,句子中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的级阶的变化情况就解释了复合句句法中形式与意义的互动关系,这在小句的分层结构的形式上得到表现;语句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可以通过小句外缘中的功能元影响小句的分层结构来实现。指示语(deictics)可以影响不同语言中的语用轴心词,从而决定逻辑结构的联结,最终影响小句分层结构的形式。语句中的指示语也可以通过所指事物在语句中的位置来决定逻辑结构中的题元的分布情况。语句中的指示语也影响词汇的选择,从而影响逻辑结构的形式。这些都是语法结构分析中难以处理的题目,角色参照语法可以作出有效的解释和分析。
角色参照语法建立了一个具有两个方面的语法框架:一是属于普遍语法性质的解释框架;另一个是适用于社会文化领域中具体言语研究的语法分析框架。它关心的是既具体又普遍的语法概念,即对语言结构可能的功能与形式进行概括,从而回答为何一些语言有某些语法结构,而另一些语言却没有这些结构。在这方面,角色参照语法似乎比传统的形式语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形式语法着重概括语法的抽象形式,关心的是语法结构的普遍性和制约具体语言语法结构的规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它在语法描写和分析中常常反映的是理论模型所要求的语言结构,而不一定是具体语言的实际情况。相比之下,角色参照语法在理论和方法上兼收并蓄,吸收了功能语法和形式语法的许多长处,不仅重视描写和分析的实用性,也十分注意描写和分析的形式化。它研究语法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仅一直得到了功能语法研究者和语言类型学研究者的注意,近年来也引起了形式句法学研究者的重视。角色参照语法也探讨了形式语法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用其连接系统、语义焦点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框架,解释句法学中的领属(subjacency)问题等。角色参照语法对研究语言习得和儿童语言发展也有启示。这些都说明角色参照语法的分析框架值得我们注意。
标签:语义分析论文; 语法分析论文; 逻辑结构论文; 逻辑主语论文; 行为动词论文; 并列关系论文; 角色理论论文; 语言表达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逻辑框架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