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战略中的澳大利亚:“大周边”战略理念与外交规划新探_美国军事论文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澳大利亚:“大周边”战略理念与外交规划新探_美国军事论文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澳大利亚——“大周边”战略理念与外交谋划的新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澳大利亚论文,中国论文,外交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极大的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令中国的利益外延不断扩大,这些都使得中国已不可能仅依靠自身的经济潜力与政治影响力满足安全与发展的需要。中国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走出去,融入这个不断融合的世界。而走出去的第一步无疑是要走出传统的周边概念范畴,在大周边① 领域内寻求发展机遇,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己的环境,使中国能够不断壮大自己。由此,大周边外交中的“澳大利亚”尤为突出地成为了中国外交战略谋划中的新重点。

一、澳大利亚在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大战略在当代的主要体现。而基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切对中国发展有益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中国战略谋划的指向。澳大利亚能在中国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它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首先,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关键性地理位置上,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它恰是海洋国家对欧亚大陆上的陆权强国进行战略性牵制的前沿阵地。历史上美英等国即曾利用澳大利亚有利的战略地位,对中国进行战略性围堵。如冷战时期美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的澳新美共同防御条约就大大强化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的围堵中国的战略封锁线。

后冷战时代,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中国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也在不断扩大。如何因应变化的国力状况,确立自己的“战略边疆”,是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历史上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会因确立了战略边疆意识而增加其抵御侵略的能力,拓展国家的安全利益。② 作为21世纪的新兴大国,中国有必要也必须要确立起自己的战略边疆意识,并将之有目的地与外交谋划相结合。而鉴于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国外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要面向海洋,越来越多的安全诉求与海洋权益相交织,中国的战略边疆在有限的将来必将会延展至大洋洲一线,其重点则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大洋洲的领军国家。因此,确保澳新对华友好是中国安全,特别是中国海上安全的关键所在。

其次,澳大利亚是构建和谐亚太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参与者。中国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这种外部环境宏观上体现在国际层面,微观上则主要是指中国的周边。其中后者对于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之,中国的战略目标应当是立足周边、依靠周边、拓展国际影响。目前中国正努力将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内化到地区层面,谋求建立起和谐的亚太地区环境,使整个区域形成一种稳定的局面与相互信任机制。为此,胡锦涛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莫斯科峰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五点核心主张,即这种新的国际秩序应以相互安全为前提,以均衡发展为基础,以公认法理为保障,以对话合作为手段,以共同繁荣为目标。③ 胡锦涛主席的五点诠释向世人表明了中国营造和平的决心与诚意。但也应该看到,构建和谐亚太并非中国一厢情愿之事,它需要亚太所有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在该地区经济、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大国支持。作为亚太经合组织发起国的澳大利亚,以其中等发达国家的身份以及与亚太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颇为密切的政治与经济交往的背景,必然应成为构建和谐亚太的重要成员。可以说,如果没有澳大利亚的参与,构建和谐亚太的宏大目标将很难实现。

第三,澳大利亚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资源与市场依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点一直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与资源,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国内资源与市场已难于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未来需要更多地推行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利用海外资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服务。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领军性国家,澳大利亚无疑是中国海外利益拓展的关键之一。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资利用的原材料与市场相当可观。澳的铅、镍、银、钽、铀、锌等已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此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④,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澳森林覆盖率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大利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⑤ 凭借上述丰富的资源,澳大利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和助推剂。2005年1-11月份,中澳双边贸易额达247.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其中,中国对澳出口10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自澳大利亚进口146.86亿美元,同比增长41.2%。⑥ 目前,澳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成为澳第二大贸易伙伴。⑦

第四,澳是中国能源的重要来源。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一个国家的供求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还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相联系。对石油供给短缺国家而言,国家石油安全系数与其对世界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而与该国石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成反比。一个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越大,其对外军事外交影响能力就越小,该国石油安全系数也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⑧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随着国内石油储备的减少与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扩大,中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性正在加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伊始,中国便开始面临着严重的石油安全问题。一是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截止2004年底,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已经由1993年的990万吨增至1.49亿吨,对外依存度由6.69%增加到40%,⑨ 是石油进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近两年来,中国经济每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能源需求每年增长15%,石油进口每年则增长30%。⑩ 据估计,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耗量最少也要4.5亿吨,届时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接近60%;(11) 二是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相当严重。近年来,中东一直是中国石油的主要供给地。如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总计1.68亿吨,其中来自中东的石油为628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7%。(12)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石油部门与石油企业正在试图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中东仍将是中国海外能源的主要供给地。

中国虽然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逐年增长,但由于它对外军事与外交的影响力有限,特别是由于它对石油产区与主要石油通道安全的影响力有限,其石油安全的风险系数较高。而维护海外能源利益手段的严重不足是中国在短期内无法自行化解的,中国只能借助外部力量的参与来维护自身的海外能源利益。由此,作为地处南太平洋、油气资源丰富而本身消耗有限的国家,澳大利亚无疑将成为中国石油战略关注的一个焦点。澳现有石油储量5亿吨,天然气储量2.2万亿立方米,其本身开采量及消费量都相当有限,这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增加能源来源的机会。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前所未有地为澳大利亚一国开设了能源专场,而“中澳能源专场”的最大成果则是中国能源商中海油将有机会参与澳近1/3油气资源的开采,这将缓解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压力。(13)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在中国深化能源多元化战略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突破能源“瓶颈”,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依据中国的战略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增建约30座核电站。(14) 而澳大利亚的铀储量占全球已知储量的40%强,这使中澳在铀矿贸易上有了广阔的合作空间。根据双边协议,中国每年将从澳大利亚进口1万吨铀矿,价值约6亿-7亿澳元。(15) 悉尼的资源资本研究专家约翰·威尔逊对此评价说,中国希望确保自己获得可靠的供应源,澳大利亚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能源发展具有的战略意义正在随着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扩大而增长。(16)

第五,澳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外部助力。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此起彼伏。虽然中国一再宣示自己和平的政治取向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睦邻政策,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但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中国威胁论”鼓吹者却一再宣扬中国崛起的危险性,并在全球范围内鼓吹中国崛起=全球危险的消极论调。而每当中国在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坚持维护自身权益时,“中国威胁论”就在中国周边及大洋洲、南太平洋地区更为盛行。这不仅不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地区唯一的地区大国,其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达到左右地区舆论导向与政治影响的战略效果。澳大利亚与中国领土不接壤,双方也没有历史或者意识形态上的重大纷争,这决定了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中国崛起等核心议题上,澳大利亚有和中国取得共识的可能性。例如,2006年3月美日澳三国外长举行首次三边安全对话,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崛起是会谈焦点。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会后强调,美国及其盟友“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去提供条件,使中国的崛起成为国际政治的积极力量而非消极力量”。而澳大利亚外长唐纳却表示,三方对话“不应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一项阴谋”,并认为“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这对澳大利亚是好事,在很多方面对世界也是好事”。(17) 澳大利亚的表态无疑是中国和平形象最好的助推剂。此外,在南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的外交政策唯澳大利亚马首是瞻,而该地区又是台湾拓展所谓“外交”空间的重要着力点,在台现有的25个“邦交国”中,该地区就有6个。就此而言,澳大利亚对于中国的政治意义相当突出。与澳发展并保持双边友好关系有利于中国政府孤立台独势力。

二、当前中澳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冷战的结束,基于意识形态的战略对抗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缔造和平、发展经济成为各国战略规划的新主题。对于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澳而言,经济增长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和未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种共同的关切成为两国达成战略共识的基点。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一直在进行国家战略的总体性调整,即从传统的与美英结盟为主导的西方导向战略,转向以亚太地区为首要关切的东方导向战略。1997年,澳大利亚首次发表的《对外事务和贸易白皮书》将澳中关系列为澳最重要的四个双边关系之一。2003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明确表示:“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和密切的伙伴,不仅因为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且因为人民之间的关系也很牢固。”(18) 澳大利亚战略家认为,未来25年,中国经济极可能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果真如此,中国将改变澳的经济面貌,取代日本成为带动澳大利亚繁荣的主要动力。(19) 这些战略考量都极大地推动了澳大利亚与中国接近。

而两国领导层的战略共识为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光明道路。首先,2005年4月,两国政府签署中澳双方关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和正式启动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双边关系因此有了进一步发展。其次,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澳期间,澳方给予与美国总统相同的外交礼遇,邀请胡主席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说。(20) 再次,2006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澳大利亚,两国决定发展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21) 中澳关系从此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也应该注意到,中澳关系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国内三个层面。

首先,美国因素制约着中澳关系的深化发展。澳大利亚与美国于1940年3月建交后,澳历届政府视澳美同盟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石。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其未来的战略对手。美国战略家认为,在未来15-20年内,能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首先是中国。为防范中国崛起,美国从军事战略上考虑,一方面通过日美同盟拉紧西太平洋双岛链,另一方面通过美澳同盟构筑南大门,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对该地区的实际掌控,形成美前国防部长温伯格曾强调的西太平洋安全架构的“南北锚”。而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表现出的颇为自信的防卫姿态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来自美国的安全保证和美国所提供的情报、国防科技、武器、军事后勤等方面的支持。美澳联盟推进了澳大利亚在世界事务、特别是亚洲事务中的地位。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澳大利亚仍将会忠于与美国的联盟关系。(22) 换言之,未来的澳大利亚仍会以澳美同盟为其外交轴心,美不放弃防范中国崛起的战略思路不能不对中澳关系产生影响。

其次,日本是影响中澳关系深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居澳主要出口对象国的前五位。至2004年,日本在澳大利亚主要贸易伙伴排名中已位居第一位。(23) 同时,澳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投资国。澳因此将日本视为除澳美关系外最重要的对外关系,并重视将两国关系向政治和安全合作方面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出于经济诱因和国家战略的需要,日本对澳大利亚战略走向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和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基于和中国争夺经济利益、政治主导权的战略考量,仍会对澳大利亚施加压力。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近年来更认为中国以及朝鲜对其构成的威胁超过冷战时代。着力加大与其亚太盟国的合作力度,借助集团力量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是日本外交的重中之重。澳大利亚也随之成为日本实施对华遏制外交的重要借力点。自1996年起,日澳间已开始年度首脑会晤并建立“政治、军事”年度磋商机制。2005年,澳外长唐纳称日本是澳长期紧密的经济和政治伙伴,两国的政治关系正处于60年来的最好时期。2006年3月,日外相麻生太郎访澳期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关系”。而为了争夺地区经济主导权、与中国提出的“东盟10+3”倡议相抗衡,日本首相小泉更极力主张建立囊括澳大利亚的“东亚共同体”,旨在通过日本与澳大利亚的合作抵制中国在亚洲的崛起。(24) 在中日政经关系渐趋冷淡之际,日本通过经济上的牵引性和政治上的全面合作,积极加深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必然对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再次,澳大利亚国内存在的对华疑惧心理将影响中澳关系的发展。据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将中国的发展看作是机遇,但仍有25%的人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可能的威胁。2005年6月2日的《澳大利亚人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澳政府高级官员的话指出,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外国间谍对澳构成的威胁,澳已经组建起一个新的反间谍机构。该报引述这位高级官员的话进一步指出,目前在澳的外国间谍人数与活跃程度已经与冷战鼎盛时期相当,而这其中最让澳感到威胁的是中国间谍的增长。该官员指出,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澳军事技术与战略相关情报的搜集力度,中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在澳间谍人数最多的国家。相应地,中国也就成为澳反间谍机构关注的首要对象国。(25) 澳大利亚这些明显带有对华怀疑性质的战略举动充分说明了其对中国崛起的矛盾心理,即既希望从中国崛起中获取经济利益,又担心由中国崛起带来的战略冲击,特别是一种安全利益层面上的战略影响。澳大利亚的战略学家们曾就此指出,一个试图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主导亚太地区的中国可能会严重冲撞澳的利益。而为了换取中国给予的经济机遇,澳做出的让步可能已经超过了必要限度,就长期利益而言亦是如此。(26) 澳大利亚的这种隐忧与利益思考无疑会对中澳关系的深入发展构成某种负面影响。

三、中国对澳的可行性战略谋划

鉴于发展中澳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及澳大利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应当依托双边业已形成的良好互动态势,紧紧抓住澳对中国高度关注的历史性契机,大力推进和平外交,以经济、文化为先导,积极拓展双边共同利益范围,建立互信,构建起一种良性的外交循环机制。具体而言,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高层互动,提升澳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建立长期政治磋商机制。为加深相互了解,积极处理双边关系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领导人高层互访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战略举措。这种最高领导人间的访问将有助于营造出中国对澳关系极为重视的战略形象,同时也有助于两国间实质性问题的磋商。在诸多重要问题上、特别是在美澳日韩多边联盟对华怀有猜疑甚至敌意方面以及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可以在高层互访时有理有利有节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利益诉求。温家宝总理2006年4月的成功访澳即充分印证了这一战略手段的巨大潜质。当然,高层互动只是一种暂时性行为,为了巩固最高领导人会晤的战略成果,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政治磋商机制,由两国政府中的对等人员参与,定期举行会晤,就涉及双边利益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等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适当情况下,可视情况建立某种不针对特定对象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次,扩大经济交往,开拓合作领域,强化经贸协定,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全球化时代,经济领域中的互动是最为积极、最为客观、最具显效性的外交举动。中国在21世纪能成为世界焦点,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巨大经济活力及其辐辏作用。目前,澳大利亚与中国的交往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互动。中国应强化这种互动,使双边关系形成某种程度的一体化。无论是中澳双方在对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近年来逐渐升温的能源合作都充分证明了中澳在经济上的不可分割性。中国有必要继续推动国内有能力的企业参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参与其矿产和能源的开发。同时,应在加强已有经贸协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澳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具体谈判过程中,应本着对等、互惠、立足长远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对方利益的情况下做出一种双赢的战略谋划。

第三,宣传和平理念,倡议新安全观,努力推动亚太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亚太地区大国,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维护该地区安全的历史性责任。但这种维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靠个别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强权达到以暴制暴的效果,而是一种合作性安排。在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中,中国应当积极宣传自己和平发展的战略决心与战略举措,并向对方做出可靠的安全承诺。同时亦要着重阐明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以及中国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在追求安全的手段选择上,中国应凸显自己新安全观所主张的合作安全与共同安全的政治理念。在可能情况下,中国可以更进一步邀请澳大利亚共同倡议在合作安全基础上建立亚太安全合作机制,以实现安全上的一体化。

第四,加强军事互信,推动军事交流,发展安全对话(战略对话)。中国应当主动提出并践行军事交流,可以提议互派军事代表团或增加海军互访。尽管这类外交行为多为事务性、象征性的,但它向世界昭示出的却是两国军事关系的良好状态。中国还应当倡议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非法移民和海盗等问题上展开双边合作。特别是可以通过联合反恐演习来加深两国军队的了解。与此同时,中国有必要与澳大利亚建立某种军事互信机制,以消除澳对中国的疑惧心理。近期在澳大利亚向中国提供铀问题上,中国所做出的战略举措即可作为一个极好的范例。这种通过双边协定达成的军事互信所产生的积极效果绝非仅局限于经济与政治层面,它所折射出的往往是两个国家间的亲密程度。此外,中国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倡议举行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边安全对话,此类战略对话历史上多是在对等大国(如中美、中苏)间举行。一旦中国的倡议成立,将会彰显出大洋洲地区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亦可以通过战略对话向与会国宣示中国在台湾等涉及到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在条件允许下,还可扩大对话国范围,将南太平洋岛屿国家全部吸纳进来,进而削弱台独势力在该地区的影响。例如,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率团出席了“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会议开幕式,并宣布中方将在今后3年内提供30亿元人民币(约合3.75亿美元)优惠贷款,推动双方企业的合作;中国政府还将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中国企业在太平洋岛国投资;中方将对该地区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多数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免除这些国家2005年底之前的对华到期债务,对其他岛国截至2005年底到期债务的还款期延长10年。(27)

第五,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推进文化外交,加强对在澳华人的影响。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海外学生来源国。2005年,中国在澳大利亚注册的学生人数已超过8万人。中国是澳大利亚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旅游客源国。2005年,中国赴澳大利亚游客近30万人次,且增长趋势明显。(28) 中国应该积极宣扬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从文化层面去影响他国及诠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并以文化为契机,通过举行中国文化年或文化月形式带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重大外交活动,在澳大利亚制造并保持中国文化的氛围,继而努力使这类活动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要注意到在澳华人的影响力,并对其适当加以引导。当然,这一过程相对敏感,历史上就曾出现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因为华人反对政府而提出反华口号的事件。因此在影响当地华人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求当地华人遵守所在地法律,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不鼓动华人反对当地政府;二是要积极维护当地华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在此基础上,重视华人华侨的力量,引导华人华侨关心祖国事务,支持国内的改革开放。

结束语

南太平洋地区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近年来积极进取的战略地带。作为其中的主导国家,澳大利亚无疑是中国要争取的主要对象。我们在充分肯定澳对中国可观的战略价值,并设计出可行的战略谋划的同时,一定不可低估其特定的国家身份和美日等传统西方势力在政治上对它的牵引作用。尽管澳大利亚会出于经济利益与政治需要而拉近与中国的战略关系,但它绝不会与美日彻底决裂。毕竟其国家的生存与安全诉求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美日,特别是美国的扶持。另一方面,美日也不会轻易放弃澳大利亚,毕竟澳是美日(特别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战略依托。历史上美国在二战时期被迫撤出菲律宾后,澳大利亚曾是其在亚太唯一的落脚点,这一事件对于美国的战略家们印象不可谓不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澳大利亚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后方和前进基地,这种特定的双重身份因为美澳间在文化与历史上的相似性而备受美国的重视。因此,在中国推行对澳和平外交战略时,一定要有心理底线。在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时,中国的立足点仍应该放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

注释:

①所谓大周边,是相对于传统的周边概念而言的一个政治范畴,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立体概念,既包括与中国直接相邻的国家,也包括那些虽不与中国直接接壤,却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或力量,它们可视为中国周边的延伸。参见阮宗泽:“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大周边环境”,http://www.irchina.org/news/view.asp? id=785.

②朱听昌主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③“胡锦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人民日报》,2003年5月30日,第1版。

④一旦中澳铀购买协议正式付诸实施,澳大利亚将成为第一大铀出口国。

⑤有关数据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bmdyzs/gjlb/1918/1918x0/default.htm.

⑥“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国际贸易》,2006年第1期,第70页。

⑦黄晴:“中澳友好合作堪称典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29日,第1版。

⑧张文木:“中国能源安全与政策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第5页。

⑨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5.

⑩菲利普·安德鲁斯-斯皮德:“中国的能源烦恼:空转”,《远东经济评论》,2005年6月号。

(11)沈英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谈中国能源如何面临挑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冯飞研究员”,《科技日报》,2003年12月2日。

(12)谷文艳:“世界石油市场情况概述”,《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第6期,第6页。

(13)“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要加强合作”,http://www.sinopecnews.com.cn/news/2005-05/12/content_246431.htm.

(14)“澳大利亚将对华出口铀矿 中国保证不用于造核武”,http://bbs.top81.cn/bbs/read.php? tid=9610.

(15)“温家宝首次出访澳大利亚 铀矿贸易是重头戏”,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1/06518583861s.shtml.

(16)“澳大利亚将对华出口铀矿 中国保证不用于造核武”,“中华网”,http://bbs.top81.cn/bbs/read.php? tid=9610.

(17)“温家宝首次出访澳大利亚 铀矿贸易是重头戏”,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1/06518583861s.shtml.

(18)“即将访华的霍华德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重要伙伴”,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kd/200308071541.htm.

(19)[澳]休·怀特著,黄莺译:“谨慎乐观:澳大利亚和崛起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5期,第45页。

(20)Alexander Downer," Speech to the Australia-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Beijing," August 16,2004,http://www.foreignminister.gov.au/speeches/2004/040816_austcham.html.

(21)黄晴:“中澳友好合作堪称典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29日,第1版。

(22)Paul Dibb," U.S.-Australia Alliance Relations:an Australian View,"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Aug.2005,http://www.isn.ethz.ch/pubs/ph/details.cfm? lng=en&id=13424.

(23)沈世顺:“澳大利亚外交新走向”,《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第29页。

(24)“美日关系与亚洲整合:日本将‘重回亚洲’”,《华盛顿观察》,2005年6月15日。

(25)有关内容可参见" China Poses Greatest Spy Threat:' Australian' ," AFP,SYDNEYA,Jun 03,2005,p.5,http://www.intelligencesearch.com/ia044.html.

(26)[澳]休·怀特著,黄莺译:“谨慎乐观:澳大利亚和崛起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5期,第50页。

(27)“中国将向太平洋岛国提供30亿人民币优惠贷款”,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5/10239536801.shtml.

(28)黄晴:“中澳友好合作堪称典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29日,第1版。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澳大利亚:“大周边”战略理念与外交规划新探_美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