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症结何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症结论文,基础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涉及到“应不应该”、“能不能够”和“愿不愿意”三个层面的支持条件。“应不应该”是伦理价值问题,“能不能够”是经济实力问题,“愿不愿意”是态度意愿问题。
从伦理价值层面来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教育公平”,“均衡”的内涵是在现有显而易见的非对称格局中找寻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重点校与薄弱校、强势与弱势之间的发展张力和平衡点。“教育公平”是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其中“教育机会均等”是基本人权之一,对于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有重大意义。因此毫无疑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基本理念。
从经济实力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GDP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但是GDP增长速度不能简单等同于国家经济实力,因此很难判断国家是否已经具备支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实力。但是教育经费不足不能成为回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借口,因为无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如何,教育经费总会处于匮乏状态,从这个角度说,也就不存在基础教育不能均衡发展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从态度意愿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政府仍没有表达出对于基础教育乃至其均衡发展的坚定决心,缺乏应有的意愿,这可以从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所承担的比例得到论证。我国的财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省一级,但是目前基础教育实行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基础教育主要财政责任推给了县和乡,由于财力与财政责任的严重不对称,因此基础教育经费短缺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在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利益的相互博弈,一些既得利益者集结而成的保守力量也是阻碍均衡发展的罪魁祸首。